唐寅《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中的禅宗(上)禅宗·缘起

唐寅《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中的禅宗(上)禅宗·缘起

唐寅《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中的禅宗(上)禅宗·缘起

说起明代书坛风流,很多人都会想到大名鼎鼎的“吴中四大才子”(更广为人知的一个名字是“江南四大才子”),而这其中唐寅唐伯虎无疑又是极具人气的一个。唐寅一生,书名为画名所掩,但其流传于世的作品亦是件件秀拔,难掩俊逸风姿。《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就是他晚年书法的代表作,晚年的唐寅生活困顿,境遇凄凉。看透世态炎凉的他,无以为寄,唯有笃信佛教。从此一代狂生常伴青灯古佛侧,好禅学佛使他的审美思想有了新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也转而渗透进他的书画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书《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诞生了。

要说唐寅的《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先要提到戴进此人。戴进是谁?明前期声誉卓著的一位画师,也是中国画史上正式命名的第一个画派——“浙派”的创始人。他的山水画继承夏圭、马远苍劲一派,人物则融汇吴道子、李公麟唐宋传统,以独到的画艺,为明初画坛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多元化走向。

《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图》正是戴进所作的绢本浅设色画。此卷描绘了禅宗自菩提达摩以下六代祖师的形象,将不同时期的六位祖师巧妙安排,同绘于一卷内,将禅宗在中国发展的源流,简要地勾出了线索。此作画法取南宋院体遗风,兼有北宋郭熙笔法,遒劲苍润。在现实中景物的衬托下,构成一个静谧清幽的境界,清新、明静,笔简意远,不染尘埃。

一次偶然的机遇,唐寅得见戴进的这幅画。他素来爱画,晚年又理佛,见如此包含禅意之佳作,不由得痴了。这位大才子,在这里久久驻足,不能离去。却不知究竟是见这画痴,还是见了美人秋香更痴?

唐寅《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中的禅宗(上)禅宗·缘起

明代大才子唐寅

唐寅观画有感,回去以后,就研墨挥毫,写下这六位祖师的传记——也就是我们所见《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图》。此行书作书文并茂,结字严谨,饶有古意,与他名盛一时的《落花诗卷》有所不同。当年唐寅三十六岁作《落花诗卷》时,温文尔雅,还有明显的赵孟頫的影子。而到了此作时,皈依佛门的唐寅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笔也打破了最初的斯文禁锢,更加的率性自如,古意盎然,实在是书坛一大精彩之作。

这件行书长篇大幅,洋洋洒洒,记述了这六位禅宗的生平。不仅为书法爱好者研究唐氏行书提供了范本,亦为后人了解六位禅宗及研究佛教这一重要宗派创造了条件。

唐寅《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中的禅宗(上)禅宗·缘起

唐寅《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局部


唐寅《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中的禅宗(上)禅宗·缘起

禅宗偈语:“担水砍柴,无非妙道。”世界上最高的生活道理,往往隐藏在最简单的生活之中。

“禅宗”究竟是什么?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禅。禅本身的意思是静虑,原本是佛教的一种修行的方法。说详细点就是就是打坐,往那盘腿一坐,安安静静地想。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想到最后进入一种什么境界呢?想入非非。说白点,就是发呆。这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但禅宗不等于研究坐禅,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是中国汉传佛教中影响最大的一派。尤其是唐宋以来,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几乎没有不受禅宗思想影响的,于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打上了禅宗的烙印,今天所谓的“儒释道互补”,其实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儒禅道”互补。禅宗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影响到了无数世人。

禅宗是怎么来的?这要从一个禅宗界最古老的公案——“拈花微笑”说起。“拈花微笑”的全称是“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一公案里不但隐藏着禅宗起源历史,还与禅宗本质与传道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传有一次释迦牟尼佛祖在灵鹫山开大法会,佛祖在上边讲经,弟子们把说法的内容记录下来。后来我们所读佛法中第一句话往往是“如是我闻”,这个“如是我闻”,意思是说我当年就是这样听佛祖说的。

这次佛祖开大法会讲得非常精彩,可以说是金莲点地,顽石点头,天花乱坠。这个时候佛祖忽然拿出了一朵花,问你们明白吗?所有人都一脸懵,只有一个叫摩诃迦叶的弟子笑了。这一笑开天辟地,这一笑石破天惊,这一笑意味着繁衍至今的禅宗之诞生。

唐寅《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中的禅宗(上)禅宗·缘起

佛祖拈花

他只自顾自地笑,笑得旁人不明所以,甚至还有点发毛。但是佛祖却会心地说:“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就这样,在佛祖的钦定之下,以摩诃迦叶为首的禅宗一派诞生了。佛祖甚至还给摩诃迦叶指定了接班人,那就是阿罗陀。如此,禅宗这样一路发展传承下去,到了第28代,就是菩提达摩。

唐寅《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中的禅宗(上)禅宗·缘起

按照传统说法,达摩祖师应该算是一个江湖人。因为没有太多与官方的接触,关于他的历史记载少之又少。只知他本是印度一个邦国的王子,自幼喜爱佛法,皈依佛门,师从禅师波若多罗学习,五十年后有所成,遂东渡到中国传授佛法

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禅师菩提达摩初到广州,后又一路北上到了当时的南京。当时的梁武帝萧衍非常信奉佛教,甚至一度地跑到寺庙说不想做皇帝只想做和尚,全赖文武百官将他从寺庙中又赎回。梁武帝见到菩提达摩后问他:“我是不是一个有功德之人呢?”

菩提达摩毫不给皇帝面子,说你没有功德,因为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求回报。

后来话不投机,俩人就撕破脸了。之后菩提达摩就继续北上,来到长江边上。这时候梁武帝回过味来,毁不该与禅师翻脸,于是又派人去追。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菩提达摩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飘然过江。你没看错,不是坐船,是坐芦苇,这也是传说中“一苇渡江”典故的由来。

唐寅《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中的禅宗(上)禅宗·缘起

达摩一苇渡江

至今,人们仍把幕府山的这座山峰叫做夹骡峰,把山北麓达摩休息过的山洞称为达摩洞。江北六合的长芦镇有"长芦寺"遗址,长芦禅寺内的一苇堂,就是为纪念达摩渡江后参拜长芦寺而建的。达摩“一苇渡江”后,在江北长芦寺停留,后又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行。据说菩提达摩这一面壁就是九年,他终日里一动不动,甚至有鸟在他头上筑巢都不知道。九年之后,他终于将生平所学整理成一套完整的佛学体系,此正是佛教禅宗的起源,少林寺也因此被称为禅宗祖庭。

而与这位佛学大师失之交臂的梁武帝,未受点化,也没能逃脱悲惨的亡国命运,梁朝在三十年后灭亡,书画经史、音乐佛学样样精通一代全才皇帝最终竟落得个饿死的下场,可叹,可悲。

唐寅《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中的禅宗(上)禅宗·缘起

梁武帝萧衍

以上正是我国佛教宗派禅宗的兴起。后禅宗一脉相承,又先后经历了二祖神光、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至六祖惠能,终发扬光大。禅宗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到巅峰的?六祖之后因何再无七祖?之后的文章中,本心书法再与书友一同探寻!

唐寅《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中的禅宗(上)禅宗·缘起

下期预告:

下一期文章将为您带来

“诗写清秋(四):古诗词中的至伟情怀”

本文已在本心书法APP中发布,

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本心书法”即可下载,

或通过本心书法(点我访问)官网下载。

微信搜索“本心视界”关注订阅号,获更多书法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