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潜藏在每个人身边的无形杀手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diagnosis,prophylaxis,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Am J Med,1993年)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NIH) 将其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潜藏在每个人身边的无形杀手

骨质疏松

从病因来看,骨质疏松症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健康知识##骨质疏松的危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两型,I型为女性绝经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症,主要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减少密切相关;II型是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下降所致。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后天因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常与内分泌疾病、药物使用和长期卧床等因素相关。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患有遗传病家族史的青少年。

骨质疏松症!潜藏在每个人身边的无形杀手

流行病学分析

2018 年10月19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张勇副局长在媒体沟通会上正式发布本次流调的主要结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以此次调查获得的中国人峰值骨量数据 为基准,按照国际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 (即骨密度降低程度达到或超过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均值2.5个标准差时可诊断骨质疏松症)计算患病情况。调查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其中男性为2.2%,女性为4.3%,城市地区为3.5%,农村地区为3.1%。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城市地区为16.2%,农村地区为20.7%。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 10.7%,女性为51.6%,城市地区为25.6%,农村地区为35.3%。(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健康骨骼”专项行动结果发布,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9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1亿 (约占总人口的15.5%),65岁以上人口近1.4亿(约占总人口的10.1%),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早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据估算2006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近7000万,骨量减少者已超过 2 亿人。尽管缺乏新近的流行病学数据,但估测我国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人数已远超过以上数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 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年)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危害?

骨质疏松症意味着曾经强健的骨骼变得非常脆弱,骨质疏松症越严重,就越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无症状,到妇女绝经后及中老年人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已经为时已晚,不像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立即危及生命,也不像恶性肿瘤凶险可怕而受到重视。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性有以下几点:①发病率高。②经济负担大。③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患者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④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⑤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感染和压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骨质疏松症骨折可以造成严重疼痛、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工作能力丧失和残疾,甚至导致死亡率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驼背也会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当驼背明显时,患者需要过度伸展其颈部,由此可以导致颈痛,肌肉疲劳;胸椎和腰椎骨折还会导致呼吸功能减低、腹部受压等影响呼吸功能和消化功能;严重驼背患者可能因体形改变而出现抑郁,导致运动量进一步减少、骨量丢失,出现恶性循环。

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对于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有两个起关键作用因素,一是峰值骨量的高低;二是骨量丢失的速率,即骨量丢失的快慢。峰值骨量高则意味着“骨银行”储备量较大;骨量丢失速率较慢则意味着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骨量丢失相对会少。所以,影响峰值骨量形成或骨量丢失速率等因素均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具体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遗传因素、衰老、生活方式、营养失调和某些疾病或服药某些药剂。

这些危险因素或影响峰值骨量形成,或影响骨丢失速率,或两者共同影响。

为什么女性及老年人更易患骨质疏松症?

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主要的原因包括女性钙质摄取量比男性少,但是钙流失量却大于男性。女性骨质密度在30~35岁之间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开始减少。45岁以后,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因而加速骨质的流失;怀孕和分娩常要消耗大量钙质,尤其是多次怀孕或分娩的女性;停经后,骨质的流失则更快,骨质量便开始急剧减少。女性由于骨架小及骨量比男性少,加上运动量普遍较少,肌肉力量较弱,患骨质疏松症的机会就会较高。

骨质疏松症!潜藏在每个人身边的无形杀手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全身脏器功能下降,活动量减少,日照不足,进食量减少,营养相对不足,从饮食中吸收钙质的能力减弱。到老年期后,由于体内成骨细胞活性减弱,合成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因此更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尤其是更年期或绝经后的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使体内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以会加速骨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发病隐匿,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骨质流失完全是在人们觉察不到的情况下,像沙漏中的沙子一样,静悄悄地发生着。

哪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经常不规律睡眠,如长期加班熬夜、开夜车,长期饮用咖啡、碳酸饮料及吸烟、饮酒、高钠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会影响钙质吸收与体内雌激素水平,造成骨质疏松症。

据一份调查表明,每周饮酒超过27杯的男性和14杯的女性,发生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比例比不饮酒者或只饮少量酒的人要高得多。

骨质疏松症从何时开始预防最佳?

人体的骨量变化有一个从增加、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的过程。儿童和青少年期是骨量增加的时期,35岁以后骨量开始下降,女性绝经后,骨量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男性。如果年轻时尽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也就是增加自身体内骨的库存量,等到老年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丢失到骨质疏松状态,因此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会减少。预防的关键在于获得较高的峰值骨量和减慢骨量丢失,所以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

骨质疏松症!潜藏在每个人身边的无形杀手

从儿童、青少年起,合理膳食营养,多吃含钙、磷高的食品,尤其牛奶、奶制品、豆类、鸡蛋、绿色蔬菜、海带、鱼等,多晒太阳,不吸烟、不饮酒,少喝浓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少吃糖和盐,进食动物蛋白不宜太多。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骨质疏松?

首先应保证膳食平衡,平衡的膳食是维持机体健康的基础,并有利于钙质的吸收、利用。

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使其达到推荐的膳食参考摄入水平,并使膳食中的钙、磷的比例维持在适宜的水平,理论上食物中的钙、磷比例保持在2∶1~1∶1时,食物中的钙吸收最充分。奶类及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建议至少保证250ml以上的牛奶。维生素D除了膳食来源外,机体还可自身合成。

骨质疏松症!潜藏在每个人身边的无形杀手

此外,蔬菜水果中富含钾、镁、铜、锌、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有利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素,对骨质疏松也具有预防作用。对于绝经期妇女,每日还可吃些豆制品,大豆类食物不但含钙丰富,而且含有大豆异黄酮等有利于钙质吸收利用的活性物质,且不含胆固醇,可在控制脂肪摄入的同时获得充足的钙质。平时避免高脂饮食,因为食物中的脂肪可与钙结合而影响钙吸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