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用其極”,春秋時期的吳楚戰爭與詭詐用兵

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烽火連天。吳國和楚國之間也爆發了一系列戰爭,值得注意的是,在吳楚之戰中,這兩國可謂將“兵不厭詐”表現得淋漓盡致,直接推動了中國古代兵法的成熟。

一、吳楚之戰中各種狡詐戰術頻出,兩國都不按照常禮和規則用兵,無所不用其極,一切以利益為主

吳國和楚國交惡已久,兩國之間爆發的大大小小的戰役不計其數,時間跨度也非常之長,足有八十年之久。而在這些戰役之中,吳、楚兩國鬥智鬥勇,表現出了各式各樣、層出不窮的軍事手段和用兵戰術。

首先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吳楚兩國常常利用奇襲、奔襲、夜襲等等手段對對方發動突然襲擊,而這種方法非常實用,往往能取得奇效,贏得勝利。吳國在為了奪回先王乘州餘皇而對楚國發動的戰爭中,就憑藉這種夜襲、干擾手段贏得了勝利。

“無所不用其極”,春秋時期的吳楚戰爭與詭詐用兵

在戰前,此次戰役中的吳國將領公子光趁著夜色派遣勇武機敏的三個兵將悄悄潛入楚國兵營潛伏下來,等到開戰之前,此三人與外面的吳國大軍按照先前約定的口號互相呼應,擾亂楚軍軍心,分散楚軍的注意力,使得楚軍自亂陣腳,吳軍乘機絞殺楚軍,最終打敗了楚軍,奪回了餘皇。

而除了利用自然環境進行夜襲,奔襲也是吳楚之戰中常用的手段。公元前506年,吳軍大舉進攻楚國,吳國在入郢之戰中大敗楚國,便採取了奔襲的戰略。從整體上看,在這場戰役中,吳軍長途奔襲、連續作戰,沒有給楚國留下一點喘息的空間。

而從具體戰術上看,吳國一開始並沒有選擇與楚國正面對抗,而是選擇繞路,出其不意地從楚國沒有防備的東北方向突然進攻,隨後勢如破竹,迅速突破楚軍後方守衛,一路奔襲,如神兵天降般迅速出現在楚軍面前,使得楚軍猝不及防、潰而大敗,吳軍得以破楚。

“無所不用其極”,春秋時期的吳楚戰爭與詭詐用兵

除了發動突然襲擊,吳國和楚國還擅長誘敵之策,尤其是楚國,通過這種方法贏得了多場戰役的勝利。兩國之間的庸浦之戰,楚國就是採取誘敵手段,使吳軍輕敵,從而大敗吳軍。公元前560年,吳國趁著楚國國喪期間,不顧國喪期間不許開戰的古禮,出兵攻打楚國。

而楚國的將領決定將計就計,先示弱引誘吳軍深入,最後一舉圍攻絞殺。吳軍果然中計,被埋伏的楚國軍隊打得落荒而逃。

楚國擅長誘敵戰術,作為老對手的吳國,在與楚國長期的作戰中也漸漸學會了這一戰術。在吳楚雞父之戰中,吳國便學以致用了。

公元前519年,吳國進攻楚國,楚國請求其他盟軍救援。吳國的公子光在分析戰局之後認為,楚國的聯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組織性不強、戰鬥力不高,於是他決定採取示弱誘敵、分而治之的戰略手段。

公子光先命令吳軍偽裝成紀律鬆散的模樣用以迷惑敵軍,然後用三千吳國罪人引誘聯軍,導致聯軍為了爭搶俘虜而大亂,吳軍的精銳部隊乘機大敗聯軍,聯軍潰敗。

“無所不用其極”,春秋時期的吳楚戰爭與詭詐用兵

吳楚之間還有一種戰術,為其他諸侯國所不恥,這就是“因喪攻敵”。所謂“因喪攻敵”,就是趁著敵國國喪期間攻打敵國,因為君主逝世、新主初立,國家可能時局不穩、軍心動盪,此時出兵可能乘人之危而取得勝利。

但是這種舉措其實是有悖於古人遵守的軍禮的,但是吳國和楚國為了利益,可並不講究古禮了。公元前515年,吳國就趁著楚平王逝世、楚國出於國喪期間而突然對楚國發動進攻,幸好楚國反應及時、調遣援兵救助,使得最後吳國的乘人之危沒有得逞。但是吳楚之爭中吳楚兩國不顧道義、用兵狡詐可見一斑。

二、吳國和楚國出現這種狡詐的用兵特徵與兩國的地理位置息息相關,地理位置偏僻導致兩國受到的教育程度低、中原禮樂制度約束少,採取“無禮無義”手段自然不受束縛

吳楚之爭中完全展現了兩國用兵詭計多端的特徵,事實上,在春秋戰國早期,各諸侯國之間的爭鬥還是奉行著“以禮為固,以仁為勝”的古軍禮制度,對於此類狡詐多端、不講信用的作戰手段頗為不恥。

然而在春秋後期,隨著諸國角逐愈發白熱化,詭詐用兵已經成為各國的常用作戰手段之一了。不過吳楚兩國對這種用兵手段的使用還是比較超前的,可以說,是吳楚兩國首先打破了古軍禮的束縛,引領了這種用兵手段的“時尚潮流”。吳楚兩國為何“敢為天下先”,這其中有著多種因素影響。

首先是源於吳國和楚國的特殊地形。楚國國土面積遼闊,地形複雜多變,而且吳國楚國交界的地方,地貌更加險峻複雜,河道和溝渠相互交叉,不利於戰車及大量部隊的行進。

“無所不用其極”,春秋時期的吳楚戰爭與詭詐用兵

而吳國同樣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吳國位於長江下游,河流岔道眾多,地勢相對低窪,同樣也不利於大型軍事器械的行進。

所以,在特殊地形的影響下,吳楚兩國都選擇了將步兵作為主力軍隊,而步兵有著靈活機動、適應力強的特點,這為吳楚兩國實現各種戰術提供了基礎。

吳國和楚國的地理位置不止影響了兩國的軍隊主力,還造成了兩國由於地形偏僻而受到中原文化薰陶少,從而導致兩國教育程度低、禮樂文化程度不足。

事實上,在春秋早期,吳國和楚國還被其他諸侯國視作蠻夷之地。楚國雖然地理幅員廣袤,但是與中原地帶有著群山的阻斷,導致楚國不能與中原諸地進行文化交流,不過隨著歷代楚王的不斷努力,楚國到底是逐漸跟上了中原文化的腳步。

相較於楚國,吳國的情況則更加嚴重,甚至吳國的禮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楚國的教導才得以開化。兩國的這種尚未完全開化的狀態,導致了兩國並沒有完全受到默認的古軍禮的太大束縛,所以兩國相對於其他的諸侯國來說,戰爭的狡詐之術用得更加理所應當。

另一方面,吳國和楚國之間的相互傾軋、長期爭鬥也是導致兩國無所不用其極地對對方使出手段的原因之一。

“無所不用其極”,春秋時期的吳楚戰爭與詭詐用兵

早期的吳國,在軍事實力上並不如楚國強大,而經過不斷髮展之後,吳國逐漸強大,而這也導致吳國和楚國之間的爭鬥逐漸白熱化。為了保持優勢和爭奪土地,兩國只能不斷使出手段贏得勝利。

而在長期的戰鬥之中,兩國的仇怨越來越深,幾乎達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兩國在戰爭中不顧道義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吳楚兩國戰場所展現的的狡詐特徵引領了春秋後期戰場戰術的轉變,直接催動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體系的成熟,卻也導致了古軍禮的沒落,禮樂制度的崩壞

吳楚之戰曠日持久,兩國在戰役使出的層出不窮的戰術其實早已不受古軍禮的約束,而這類戰術也確實行之有效,所以在後來,其他諸侯國也開始效仿兩國,無視古禮束縛,採取各種奇詭戰術,這直接導致了古軍禮的沒落,禮樂制度也走向了崩壞。

春秋早期,雖然西周走向覆滅,但是禮樂文明也還是處在較高的地位,各個諸侯國還是遵從著禮樂文明的約束,這也是維護世界秩序的基礎之一。

而到了春秋的中後期,諸侯國之間的相互攻打越來越頻繁,戰鬥規模也越來越大,禮樂文明逐漸崩壞。而吳楚兩國所引領的狡詐戰術更進一步壓倒了禮樂制度的穩固,社會制度進一步失去平衡,諸侯國紛紛拋棄了信用和禮儀,運用起了各種手段開始了更加殘酷直接的戰爭。

“無所不用其極”,春秋時期的吳楚戰爭與詭詐用兵

同時,諸國之間對於各種狡詐的戰爭手段的運用不僅影響了禮樂制度的崩壞,還加速了中國古代兵法的成熟。

在春秋時期之前,不論是當時的西周還是各大諸侯國,都尚且沒有形成完整的軍事理論體系,在到了春秋後期,諸侯國們對狡詐戰術的運用促進了軍事體系的完善,而且還使人們產生了新的作戰思維方式。

中國古代著名兵書作品《孫子兵法》就是由此應運而生的對於軍事理論和方法的高度凝練與概括,事實上,《孫子兵法》就是吳楚之戰影響下最直接的產物之一,歷史記載孫武就曾經將這部兵法獻給吳王,為吳國最終重創楚國添磚加瓦。

《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其實就是“兵者詭道”,旨在通過各種奇詭戰術取得戰爭的勝利。《孫子兵法》的產生直接表明了當時的軍事思想的徹底轉變,也體現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制度的逐漸完善,與此同時,也加速了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局面的結束。

參考文獻:

《孫子兵法》

《史記》

《左傳·定公四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