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系信達證券擬上市,能否擺脫業績連年下滑的尷尬?

作者:時代財經 蘭爍

AMC系信達證券擬上市,能否擺脫業績連年下滑的尷尬?

(來源:圖蟲創意)

國內四大AMC之一中國信達,昨日傳出將分拆子公司獨立上市的消息。

8月5日晚間,中國信達在港交所公告稱,正考慮分拆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達證券”)及其附屬公司在國內一家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目前已就展開上市輔導過程向北京證監局遞交申請。

8月6日,中國信達(01359.HK)早盤高開,報1.62港元/股,截至收盤,報1.57港元/股,較昨日漲幅1.95%。

AMC系信達證券擬上市,能否擺脫業績連年下滑的尷尬?

(來源:中國信達公告截圖)

作為頂著“AMC”系光環的老牌券商,信達證券近年來因業績不佳引發外界關注。“太依賴母公司會對其後續市場拓展造成影響,上市顯露了其決心”,一位不良資產研究員向時代財經分析。

不良資產行業流傳著一句話——在“最壞的時代”裡做“最好的生意”,當前經濟處於下行,不良資產迎來“黃金期”,信達證券能否逆勢起飛?

信達證券擬獨立上市

“如果信達證券成功上市,那就是國內第2家AMC系獨立上市的券商,對於行業來說意義重大。”8月6日,一位資深證券從業者向時代財經表示。

AMC即資產管理公司,1999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造成的四大國有銀行不良資產快速增加,中國信達、中國華融、中國長城和中國東方四家AMC公司誕生,由此拉開國內不良資產管理行業的序幕。

據時代財經瞭解,四大AMC中,中國東方、中國華融、中國長城旗下設有東興證券、華融證券和國瑞證券,目前僅有東興證券於2015年在A股完成上市。

8月6日上午,時代財經記者致電信達證券,對方回覆稱暫時不瞭解此事的進程,當問及“目前公司經營是否正常”時,對方表示“不知道”。

AMC系信達證券擬上市,能否擺脫業績連年下滑的尷尬?

(來源:圖蟲創意)

中國信達為何要分拆子公司獨立上市?

8月6日,一位不良資產研究員對時代財經表示:“從目前經濟形勢來看,不良資產市場正呈現量增價跌態勢,有實力的機構可以憑藉自身優勢錯位競爭,如信達證券上市,主要是為了儲備彈藥,為下一步發展做足準備。”

漢富控股董事長韓學淵認為,當前經濟處在“L”型增長階段,經濟結構持續調整,隱形不良資產顯現且規模巨大,資管新規等政策的施行加速不良資產爆發,預計2020年資產規模將達到4.8萬億元。

而在浩興資產創始人張海燕看來,疫情出現前,業內預計2020年的不良規模為3.45萬億,目前這個數字可能會達到10萬億元。

除卻行業因素,信達證券的“內憂”也是驅動其上市的原因。

一位接近信達證券的人士曾透露,公司正在逐步減輕對母公司的依賴,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其實包括信達證券在內的AMC系券商都對與資管母公司之間的‘協同業務’十分依賴,由四大資管公司出手介紹客戶資源,券商子公司負責相應ABS、一級市場收購等項目的承攬,這在過去幾年構成了公司營收的支柱。”

據悉,中國信達除自身擁有系列證券業務牌照外,旗下還包含信達期貨、信達創新、信達澳銀、信達國際等期貨、另類投資、基金子公司。記者查閱其財報得知,2019年中國信達營業收入合計22.23億元,歸母淨利潤2.10億元,均居業內中游水平。

2007年9月,由中國信達作為主要發起人,聯合中海信託和中國中材集團,在承繼中國信達投資銀行業務和收購原漢唐證券、遼寧證券的證券類資產基礎上,信達證券誕生,這是國內AMC系的第一家證券公司。

作為一家頂著“AMC系”光環的13年老牌券商,信達證券近年來似乎正在失去活力。

業績連年“墊底”

記者從信達證券2019年財報中得知,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註冊資本合計25.687億元,共有分支機構103家,其中9家分公司,94家證券營業部,旗下還包含信達期貨、信達創新、信達澳銀、信達國際等期貨、另類投資、基金子公司。

2019年信達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2.23億元,同比增長13.4%,其中利息淨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及投資收益佔比分別為20%、58%和17%。

分業務板塊來看,證券經紀、證券自營、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期貨經紀的收入佔比分別為60%、18%、10%、4%和7%。2019年信達證券的淨利潤為1.86億元,行業排名62。相比之下,與信達證券幾乎同期成立的東興證券2019年淨利潤12.2億元,行業排名22。

記者從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中發現,自2014年開始,信達證券淨利潤排名一路下滑,從2014年的9.18億元(行業排名26)滑落到2018年1.13億元(行業排名53)。

“業績近幾年下滑很嚴重,這還是因為有母公司‘協同業務’支撐,如果刨去這部分收入,經營情況更加慘淡”。上述接近信達證券人士表示。

業內分析認為,隨著券商資管公募化,資管業務核心競爭力也體現在主動管理能力、銷售能力、資管產品創設能力上來。但恰恰是這三點,信達證券的優勢都不突出。

上述證券從業者指出:“信達證券資管業務十分依賴通道,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可能很賺錢,但2015年之後紅利下降,加上其銷售能力不足,資管業務短期內很難有起色。”

為提升業績,信達證券做過不少努力。去年8月,信達證券成立戰略客戶部,同時宣佈撤銷機構業務部,相應職能調整至新部門。

此前信達證券工作人員曾對媒體表示,成立戰略客戶部,是希望借新部門總攬所有核心客戶的管理,同時佈局母公司信達資管這塊的客戶轉化。

實際上,母公司中國信達早前也使出策略來改變這一局面。

去年4月,信達證券董事長總經理雙雙更迭,信達資本董事長肖林將接替張志剛,擔任信達證券董事長;銀河證券首席財務官祝瑞敏“空降”接替於帆,擔任信達證券總經理,其曾在另一家AMC券商東興證券任職過高管。

對於這一輪人事變動,業內人士的看法是,原東方資產黨委副書記、總裁張子艾去年調任成為中國信達新掌舵人之後,意在對信達證券進行整體業務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從天眼查瞭解到,信達證券目前涉及司法糾紛118條,法律訴訟77條,其自身風險超過140條。

此外,母公司中國信達的日子也不好過。

今年7月,中國信達湖南分公司因違規被監管部門處罰,此前的5月份,中國信達因業務違規被銀保監會開出910萬元的罰單,成為2020年上半年銀保監會開出的最大罰單。

最終目的是A股

背靠母公司這棵大樹,信達證券理論上“不差錢”,但在此次擬上市公告發布之前,信達證券曾發起近40億元的增資計劃。

時代財經記者從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官網處瞭解到,2019年11月22日,該網站公示了信達證券發起的增資事項,公司擬募資不超過39.62億元資金。

略為“蹊蹺”的是,對於這次增資,中國信達明確表示放棄認購,其他股東中海信託、中國中材集團則未明確是否放棄認購,員工不參與本次增資。

記者查閱得知,此次增資之前,中國信達高比例持有信達證券99.3265%的股份,其餘中海信託、中國中材集團兩家股東合計持股比例僅有0.6735%。

接近該筆交易的人士認為,上市前的這次增資,足以看出信達證券為了擺脫母公司“一股獨大”而作的努力,但近幾年的業績會不可避免地造成拖累。

從事實來看,的確如此。

據相關媒體披露,信達證券該項增資計劃目前已經完成,共吸引了五家機構進行投資,包括:中泰創業投資(深圳)有限公司、中天金投有限公司、武漢昊天光電有限公司、前海科創投控股有限公司、永信集團。

不過,增資規模並不如預期,五家機構合計對信達證券增資過13億元,與近40億的增資上限相差甚遠。增資完成後,五家公司將合計持有信達證券12%左右的股權。

據時代財經記者查閱,目前這五家公司尚不在信達證券的股東名單中。

上述不良資產研究員向時代財經分析稱:“如果太依賴母公司,對其後續的市場開拓會造成影響,增資意在吸引更多戰略投資者,雖然不及預期,但最終目的還是在A股實現上市。”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商業銀行業不良貸款率2.04%,較年初上升0.06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較年初增加了260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不良貸款風險暴露還存在一定滯後性,預計到2021年——2022年,銀行的不良貸款風險會完全暴露。

“不良資產的黃金時代將會來臨。”上述研究員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