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县城里有的家长不教小宝宝方言,而教普通话,有必要吗?

淡泊静默zhy


那你是希望教孩子方言而不是普通话吗?国家都在普及普通话,从小培养难道不好吗?孩子有一口标准普通话以后在外求学或者工作会更加方便吧!

我只见过因为普通话说不好而被同学同事嘲笑的人,因此自卑,不敢开口的,没有见过因为方言说的好而被人称赞的,普通话从小培养,方言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自己就学会了。


胆小的鬼怪莉莉丝


我认为在家讲方言就好,没有必要教小宝宝普通话。

一,小县城的人们几乎都是讲的方言,年纪大的根本就不会普通话,如果家长教普通话,以后和家乡的人沟通就会出现障碍。我一昆山同事,一直教她女儿普通话,在学校也是普通话环境,结果她女儿就不会说昆山话了,也听不太懂昆山话,觉得还真是可惜,大家要都是这样的话,以后要听到吴侬软语就难了。

二,小县城里的家长,他们的普通话就不一定说的标准,因为差不多都是方言的环境,普通话说起来和听起来都会觉得别别扭扭的,很多都是L、N,F、H,S、SH,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可能最后教出来的结果是四不像。

三,小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上学了,现在几乎都是普通话教学,哪有学不会的?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还都是用方言教的,到了重庆上大学,年纪大的老师还是用重庆话教学,一开始觉得云里雾里,后来感觉重庆话真的很容易懂。因为同学都来自全国各地,大家也会自觉的向普通话靠拢。我虽是湖南人,但说普通话的时候不会带有湖南口音,很多人听我声音还以为我是东北人呢(我就是在天津待过两年)。但只要回到老家,自然又会说老家的话了。

所以我认为家长教小宝宝方言就可以,这样他(她)长大后起码会两种语言,也只有这样,方言才会得以传承,不会消失。普通话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废弃方言,抛弃民族的艺术。


程燕平CYP


这个问题,叫我说:先学普通话是必须的!

我是一名老师,教了快35年书了,我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普遍现象,那就是:孩子们在课堂上都说的是普通话,而且说的都很好,而下课后,放学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却几乎都说的是我们这的方言,老陕话。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孩子们觉得课堂是严谨的,所以必须用普通话,而课后,他们在一块都很随和,自由,所以说方言更显得亲切,自如,友好。要是一个同学这时候说普通话,其它同学有可能会投来异样的目光,从而会跟其它同学拉远距离!

回到主题上,为什么说这种现象奇怪呢?因为现在几乎每个家庭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家长们就开始教说普通话了。有人就总结了这么一句话:只要孩子一说话,家长全说普通话。意思是孩子学说话时,家长们,尤其是爷爷奶奶以前基本上说老陕话,可为了孩子,全都变频道了!尽管有些说的,我们这叫醋溜普通话,但仍然坚持不懈,为了孩子,真是精神可佳啊!

因此,孩子们在三到六岁时,他和亲人们之间的交流全是普通话,这一点,我感觉家长们都特别配合孩子!再加上孩子们经常看电视,手机上的动画片,或听故事等,都是普通话,日积月累,顺其自然地就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

而当孩子稍微长大点,和外人交流的机会或平台就越来越多了。周围的人或家人们之间也就不顾及孩子说普通话这件事了,都用方言沟通,因为孩子们的普通话早已达标了!如此一来,孩子们听方言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了,直到最后变得:除了上课,他听到的几平都是方言。慢慢地,孩子们也就能跟着自如地说方言了!

总之,先要教孩子们说好普通话,至于方言,我认为完全不用教,他们会自学成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