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奈:我不認為新冠病毒會改變全球秩序

【文/ 約瑟夫·奈】

新冠病毒大流行將如何重塑地緣政治?許多評論人士預測,二戰後在美國領導下走向繁榮的全球化時代即將終結。一些人把疫情看作中國超越美國成為真正全球大國的轉折點。

疫情當然會帶來變化,但我們應該謹慎一點,不要以為大因必有大果。例如,死於1918-1919年流感大流行的人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多,但其後二十年逐漸浮現出來的全球變化,卻是戰爭而不是疾病造成的。

全球化——即洲際相互依存——是交通和通信技術變革的結果,而這兩種因素都不大可能消失。經濟全球化的某些方面(例如貿易)將受到削弱,但金融流動則不會受太大影響。 儘管經濟全球化受各國政府法律的影響,但其他方面的全球化(例如流行病和氣候變化)則更多地取決於生物和物理法則。儘管嚴重的長期經濟停滯會使這種全球化放慢腳步,但不論是牆、武器還是關稅,都無法阻止它造成跨國影響。

約瑟夫·奈:我不認為新冠病毒會改變全球秩序

約瑟夫·奈4月16日在外交政策網站發文

自本世紀初以來,20年發生了三次危機。9•11恐怖襲擊並沒有造成很多人死亡——但恐怖主義就像柔術一樣,小個子可以利用恐懼震懾對手,對其議程施加不成比例的影響。美國在恐慌狀態下做出的選擇嚴重扭曲了其外交政策,導致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長期戰爭。第二次受到衝擊是2008年金融危機,它引發了“大衰退”,催生出西方民主國家的民粹主義,強化了許多國家的專制運動。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速度快、規模大、效果成功,與西方滯後的反應形成了鮮明對比,使許多人預測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的領頭羊。

本世紀第三次危機即新冠病毒大流行。人們最初應對時也犯了許多錯誤。中國和美國一開始都沒有正視現實,發佈了一些錯誤信息,未能把寶貴的時間用於檢測和遏制病毒傳播,浪費了國際合作的機會。相反,在實施代價高昂的封鎖之後,世界兩大經濟體陷入了宣傳戰。中國指責美國軍方把病毒帶到了武漢,特朗普則把病毒稱為“中國病毒”。在內部分歧面前,經濟規模大致與美國相當的歐盟優柔寡斷、空自慌亂。可病毒才不在乎國界或受害者的國籍呢。

在應對疫情中暴露出的無能傷害了美國的軟實力。中國在對外提供援助的同時大力進行宣傳,希望人們忘記其早期處理失當,只關注它積極應對大流行的一面。然而,中國為恢復軟實力做出的許多努力卻在歐洲等地遭到了質疑,因為軟實力建立在吸引力之上,最好的宣傳不是宣傳。

中國在軟實力方面底子比較薄。儘管早在2007年,中共就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提升國家軟實力的思路,但在全球民意調查和軟實力排行榜上,中國的名次一直比較低。排名前20的國家都是民主國家。

在硬實力方面,有利於美國的平衡也不會被大流行病打破。中美兩國的經濟都受到了重創,美國在歐洲和東亞的盟國也是如此。危機發生前,中國經濟規模按匯率計算已經增長到美國的三分之二,但其增速已經開始放緩,出口也在下降。儘管中國近年來大幅投資發展軍力,但仍遠遠落後於美國,而且在更不利的預算環境下可能還要減緩軍事投資。當前危機暴露出中國的許多問題,其中一個是它需要大量投入去完善醫療體系。

另外,大流行病不會抹殺美國的地緣政治優勢。首先是地理位置:美國東西兩面都是大洋,南北則是友好的鄰國;而中國則與文萊、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等國有領土爭端。第二個優勢是能源:頁岩油氣革命使美國從能源進口國轉變為淨出口國;而中國則高度依賴取道波斯灣和印度洋的能源進口線路,美國在這兩個地區擁有制海權。

從人口結構來看美國也有優勢:根據斯坦福大學的阿代爾•哈尤丁的研究,在未來15年裡,美國的勞動力可能增長5%,而中國的勞動力將減少9%,這主要是由於之前的獨生子女政策。中國適齡勞動人口的頂峰已經於2015年過去,很快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頭號人口大國。還有一點無須贅述,美國的實力也源於它在生物、納米和信息技術等關鍵技術領域處於前沿地位。美國和其他西方研究型大學主導著高等教育。

所有這些表明,新冠病毒大流行不太可能成為地緣政治的轉折點。但儘管美國仍然握著一手好牌,錯誤的政策決定可能會使美國把好牌打得稀爛。聯盟體系和國際機構本來是美國的“王炸”,卻被錯誤地拋棄了。

美國的另一錯誤是嚴格限制移民。很久以前我曾經問過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他認為中國不會很快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大國的原因是什麼,他給出的理由之一是美國有能力吸納全世界的人才,然後對他們進行重新組合,發揮多樣性和創造力。由於中國有漢民族主義,這種開放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民粹主義導致美國扔掉聯盟體系、國際機構和開放性等王牌,那麼李光耀的預測便是錯誤的。

或者,新一屆美國政府也可以從戰後美國總統那裡汲取靈感,我在近作《道德重要嗎?從羅斯福到特朗普的總統與外交政策》中記載了歷任總統的成功之處。美國可以啟動針對新冠病毒疫情的大規模援助計劃,即醫學領域的“馬歇爾計劃”。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最近指出的那樣,領導人應選擇走合作之路,這有助於國際社會快速恢復。與其開展宣傳戰,領導人在表述權力的時候應該與其他國家共享而不是凌駕於它們之上,並建立雙邊和多邊框架以加強合作。富國應該意識到,未來新冠病毒疫情反覆回潮,應對能力不足的窮國將深受影響,一旦發展中國家形成“病毒水庫”,它可能季節性復甦,向北方發達國家擴散,對所有人造成傷害。就像1918年那樣,死於第二波大流行的人比第一波更多。不論是為了自身利益還是基於人道主義考慮,美國都應該為20國集團做出表率,設立面向所有國家的新冠病毒疫情基金並對其慷慨解囊。

如果美國總統選擇走這條有利於合作和增強軟實力的道路,那麼這場大流行也許能帶來一些好處,這是一條通往更美好世界的地緣政治道路。然而,如果美國政策繼續沿目前道路發展,那麼新冠病毒必將使現有的民族民粹主義和威權主義趨勢加速抬頭。但不管怎麼說,現在就預測中美權力關係將迎來根本性的地緣政治轉折點還為時過早。

(觀察者網楊晗軼譯自《外交政策》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