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造富之路:从跳一跳到电商帝国

小程序是一手经历了张小龙“长期思考”的落子。2011年,微信的横空出世,最终让很多投资人松了口气。风水轮回,六年后小程序诞生时,一度重演微信当年的舆论冷眼,但经历三年多市场大考,小程序价值被充分论证,并成为被券商眼中腾讯下一个十年的重要支撑。

小程序造富之路:从跳一跳到电商帝国

比如国金证券就坚定给出结论:我们认为腾讯已经找到了下一个战略增长点——金融科技。微信是金融科技业务成功的立足点,也是云计算、智慧零售等创新业务的支点。微信小程序不但是腾讯进军电商、线下零售的王牌,还促使腾讯云在PaaS/SaaS业务上取得先手。

而2016年9月开放内测到被券商们作为研报题眼,小程序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相比移动互联网轰轰烈烈地速度,小程序更显稳扎稳打,最终成就了腾讯今天这一厚实的棋形——“处处可活”。

如果复盘小程序的成长,可以看出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里面,都用与生俱来的“用完即走”产品哲学以及深厚累积的用户认知来破局的。

第一阶段是探路普及,既有线下扫码触达的用户普及,也有线上社交传播的用户共鸣。在线下方面,从理念中的在小程序刚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时,互联网最火热的变量是共享单车,以摩拜单车为例,需要扫描车身二维码再导流到APP,用户为了骑车还得耗费流量下载庞大的应用程序。

而这个痛点恰恰与微信团队设计小程序的初衷对上了:小程序的用完即走与轻量感,一个未来必然的趋势,因为APP还要下载安装,网页的体验又太糟糕。这让摩拜选择尝试小程序,成了最早的线下用小程序的商家,也顺利让小程序打通了这一路径。

在线上方面,2017年12月28日微信上线小游戏,同时重点推荐了“跳一跳”,一款充分击中用户体验感、真正意义上让小程序红起来的游戏。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跳一跳已经积累了3.1亿玩家,有史以来单款游戏用户规模达到的最大水平。

至此,第一阶段的用户普及已经目的达成,接下来的小程序就顺势而为走向了电商化的第二阶段。

首先是拓展线下合作伙伴,与摩拜单车一样的逻辑,很多线下产业都因为“用完即走”的轻盈感而开始探索小程序,并将小程序视为自己的必选项。比如最早首先打开智慧零售场景的永辉超市,在面对如何解决用户排队和数字化问题时,选择小程序来破题,小程序开发、上线后,其会员增速是以前APP推广时期的2倍,留存率是60%;沃尔玛也选择了小程序中的“扫码购”,后来做到了每天30%的支付通过小程序完成。

再者是与线上合作伙伴共成长,这就有赖于微信在C端的强大用户认知优势,敞开大门,让自身转变为新商业模式的“处女地”,蘑菇街便是这一思路的经典代表,其借价格优势贴近下沉市场,通过拼团等社交化形式在微信中裂变传播,而小程序也为蘑菇街创造出更多即时性购买场景,让更多对互联网不敏感的用户更便捷地购买商品。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无疑是小程序完成第二阶段的大成之年,兴业证券明确指出,轻度+O2O等多个用户场景拓展驱动小程序GMV翻倍。2019年,小程序电商已经进一步成为继传统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后的线上新形态。

从数据层面来看,小程序的交易体量也表现强劲,2019年小程序累计创造了超过8000亿的交易额,同比去年的数额增长160%,其中增长最快是电商和零售行业。其GMV体量已经与拼多多十分接近,GMV增速为160%,明显高于三大主流电商平台阿里、京东及拼多多。

疫情期间,腾讯通过助力40+家零售商跑通“导购运营+社群+直播”模式线上迅速回血,2月部分商家小程序日销售额环比12月提升1100%。其中,26家小程序日均销售过百万,7家小程序月销过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