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陈凯歌与芦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文/老湾

说起陈凯歌,人们公认目前为止,《霸王别姬》是他导演生涯的巅峰之作,至今无法超越。而说起张艺谋,公认的是《红高粱》和《活着》。而对于《霸王别姬》和《活着》就必须要提一个人,就是编剧芦苇。

张艺谋,陈凯歌与芦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芦苇,1950年出生,和张艺谋同岁,北京人,在西安长大,26岁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做了两年的炊事员,因为少年时期学过美术,后来做了西影厂的美工和绘景。

80年代的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创作氛围非常好,厂里鼓励新生力量,那时候和芦苇差不多的年轻人只要有能力也能自己导演影片了。有一次,周晓文拿出一个剧本给芦苇看,芦苇边看边叨唠不好,把周晓文叨唠烦了。“你挑三拣四,说这不行那不行,你写一个我看看。”“我写肯定比他这个好。”

接下来的日子,芦苇除了白天做美工,晚上开始改这个剧本。

实际上芦苇做编剧并非心血来潮或者是忽悠,他是狂热的电影发烧友,喜欢各地的音乐,戏曲,还爱好文学。对电影感兴趣,看电影还做笔记,在今天看来也感觉不可思议。

他为了完整记录一部电影,曾拿着不多的工资天天买票去电影院看,回来记笔记。

张艺谋,陈凯歌与芦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1988年,芦苇做了周晓文《疯狂的代价》的编剧,这是一部犯罪题材的影片。陈凯歌在美国看了这个片子,他很受触动,印象非常深刻。彼时,台湾的徐枫买下了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她找到陈凯歌要把这个作品拍成电影。

陈凯歌和芦苇一聊,更感觉找对了人,因为芦苇太适合《霸王别姬》这个京剧题材了,找到一个懂戏曲的编剧不容易。

为了写好《霸王别姬》,芦苇住进了北影厂,整日泡在图书馆里看书,为了运用好北京方言,他借了《茶馆》的录像带一遍一遍听,几乎《茶馆》的台词都能脱口而出。


张艺谋,陈凯歌与芦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写《霸王别姬》时,陈凯歌和芦苇有约在先:陈凯歌可以提要求,但是不能改剧本,剧本只能由芦苇来改。整个剧本最终陈凯歌一个字都没改,他只是拿掉了其中两场戏。

《霸王别姬》是芦苇和陈凯歌两个人合作非常愉快的一部戏。

芦苇注重情节叙述,陈凯歌长在诗意表达,两个人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霸王别姬》的成功是一群人在最好的年纪,在还不商业的年代,群策群力做了一件无比帅酷又热血的事情,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完美体现。

即便陈凯歌和芦苇都说,这个作品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还可以更好。


张艺谋,陈凯歌与芦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风月》开拍的时候,编剧换成了王安忆。因为芦苇说这个故事有很多问题。

从《无极》之后,两人再无来往,当时电影《无极》上映,某媒体邀请芦苇去看,走出电影院面对迎面而来的记者,芦苇毫无掩饰,大骂无极是烂片,浪费了他的时间,完全没看懂。第二天,芦苇的评论登录报端疯传,恰逢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似乎中国观众对陈凯歌的嘲讽一浪高过一浪。

人们并没因为陈凯歌是用白花花的银子拍出的片子而有丝毫顾忌。

从此陈凯歌和芦苇再无来往。

在芦苇眼里,陈凯歌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人,之后的影片无一不输在此。

张艺谋,陈凯歌与芦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张艺谋是陕西人,芦苇生活在西安。芦苇张艺谋都喜欢皮影戏,张艺谋带着《活着》实现了两个人的愿望。芦苇说:张艺谋做过演员,他非常会调教演员。《大红灯笼高高挂》抱回威尼斯银狮奖之后,张艺谋拉着芦苇在酒店彻夜长谈,边谈边拿笔逐项列举影片的失误和缺憾。老谋子的样子,当时的场景,至今仍刻在芦苇脑子里:这兄弟将来可了不得。

张艺谋,陈凯歌与芦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英雄》后,芦苇发现张艺谋变了,变得失去了方向,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张艺谋,陈凯歌与芦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芦苇还会一直说张艺谋,陈凯歌,这是他一生逃不过的话题,但凡有采访,关于这两个人怎么也绕不开,似乎媒体记者非常喜欢听芦苇说张艺谋,讲陈凯歌。特别是当芦苇面无表情毫不留情批判的时候,一切显得料很足,很过瘾。


张艺谋,陈凯歌与芦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怎奈,时光流转,路长不短,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张艺谋,陈凯歌与芦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文无第一,电影艺术同样仁者见仁。事过多年,当人们回过头来看被当年称为“烂片”《无极》的时候,发现片子并没有那么糟,里面也传达了太多东西。王朔曾经公开表示,他和他女儿很喜欢《无极》,因为他看到了美好。

芦苇在今天的大环境下批判张艺谋、陈凯歌的时候或许忘记了一件事情:他自己作为一个编剧2014年的编剧片酬已经是200万元以上。这是在90年代初没法想象的。换句话说,电影的创作包括导演已经进入资本市场的大环境。

在商业环境下的文艺创作者,在险恶的夹缝中求艺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陈凯歌,张艺谋在芦苇眼里变了,变得走了下坡路,似乎忘记了“初心”,变得隐忍求全,变得暧昧不清。


张艺谋,陈凯歌与芦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说芦苇单纯在批判陈,张二人,毋宁说芦苇在缅怀和呼唤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岂止是芦苇,张艺谋,陈凯歌也如是。

如果这有年轻人不顾资本对他们警告,毅然决然进入电影创作的领域,那这个时候,已经从事电影工作三十年的陈凯歌,愿借我自己的脊梁,供你踏上,一跃,能够走上我们曾经看到的,无法实现的目标。

—— 陈凯歌


张艺谋,陈凯歌与芦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陈凯歌和张艺谋没有公开说过芦苇这个老搭档只言片语,不管怎样,曾经创造过的辉煌一定会被永远铭刻在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丰碑上。

三个人的才华有目共睹,毋庸置疑,未来很长,合作的机会现在来看已无可能,当然如果有,那将是中国电影的又一佳话,将是华语影迷的狂欢。

即便没有,惟愿他们在各自的空间内深耕,有更多的作品与观众共享。


张艺谋,陈凯歌与芦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感谢你读到这里,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老湾娱乐关注,一起交流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