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这次疫情,都不知道还可以这么干!

这次疫情,我们深刻明白了只做线下业务的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可以变得如此脆弱。一旦再次遇到这种情况,与其说是会变得被动,更不如说几乎是“动弹不得”。


这次疫情首先教会我们餐饮人一个铁律,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传统的餐饮模式,不堪一击、毫无还手之力。

要不是这次疫情,都不知道还可以这么干!


要不是这次疫情,都不知道还可以这么干!

现在的我们需要思考,在疫情结束之后,我们的餐饮业需要做什么才能找到新的路,才能够在未来提高抗风险能力。

各位餐饮人不断尝试新的经营模式,为早日扭转困局,为餐企“活着”而努力,很多举措还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一、还有人不搞外卖?!

虽然说外卖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的一部分,不过还是有些企业重线下轻线上。“互联网+餐饮”已经是N年前的热词,但仍有一部分人在面对疫情时才引起重视。

餐饮陆续复工,在堂食受到极大冲击的情况下,各餐饮企业都意识到外卖运营的重要性,并把外卖经营当成了“救命稻草”。

当然现在扎堆外卖的同行太多,疫情期间竞争激烈、骑手不足也是常态,所以还出现了以下这些做法:

a、对于一公里以内的订单,支持电话下单,甚至支持“货到付款”;

b、全员转型销售员,多发朋友圈、多私信、及时评回复点评吸引更多订单;

c、从吃的角度切入,蔬菜、水果、半成品、冻品、半成品、料理包、调料....万物皆可外卖;

要不是这次疫情,都不知道还可以这么干!

海底捞等大小餐饮企业纷纷推出外卖套餐系列,加入外卖大军行列;同时,餐饮也在食品零售化方面进行有益实践。各餐企纷纷售出半成品及食材,通过零售收入来反哺正餐经营。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堂食,反而更要对堂食有着全新的认知并尝试开发新的经营模式。在疫情期间,外卖成了多数餐饮企业的重要来源,理论上线上渠道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线下客流,如果继续开店,甚至能够打破空间的限制提高利润空间。但这些理论也有一个大的前提:线上渠道能维持一个比较合理的利润空间,但美团外卖不久前涨了佣金,不少店家甚至“越开越赔钱”。

要不是这次疫情,都不知道还可以这么干!

除了开通更多的外卖渠道之外,更需要琢磨出适合自己的经营方式,而非完全交给外卖平台。


二、“李佳琦”自我修炼手册

不能只等顾客下单,可以通过直播带货,主动向新老顾客安利种草,随着2020年5G的普及,直播与短视频将带来新的流量入口。

西贝大厨的美食第一场直播有5万多人观看,带动西贝“牛大骨”卖出533份,半成品“香辣羊蝎子锅”更是售出了684份。

要不是这次疫情,都不知道还可以这么干!


三、跨界生鲜新模式

在今年春节前,不少餐企备了很多货准备了蔬菜肉蛋等大量食材,准备筹备年夜饭大干一场。谁知“黑天鹅”降临,年夜饭宴席大部分退订,逼着很多餐饮商家在朋友圈、店门前开始卖菜,一时间还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眉州东坡正式跨界进入生鲜领域,将自家种植基地的鲜蔬现摘,空运到京。前不久还上线了自己的平价菜站小程序,顾客随时可以线上买菜,催生出餐饮跨界生鲜新模式。


要不是这次疫情,都不知道还可以这么干!


四、注重餐企员工资源的利用

一个餐企品牌的在网络上的知名度崛起,常伴随着一批忠诚“铁粉”的口碑传播,这部分人群一部分是对品牌有好感的“老客户”。另一部分则可以是餐企自身的员工。

餐企自有员工更加了解餐企的优势,他们愿意自发传播的内容一定是餐企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并能够带来很好的售前及售后服务,带动他们进行传播也会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带来良好的分销裂变。


五、现金流!现金流!

曾经说“永不上市”的西贝现在也开始后悔了,曾认为自己的现金流很好,没有上市的必要,但这次疫情的出现让自身造血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拥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是十分重要的。

要不是这次疫情,都不知道还可以这么干!

六、共享

一边是餐饮企业因疫情影响不能正常经营而出现人力冗余,一边是员工不能及时返岗而出现人力短缺,共克时艰,不同企业间的“共享员工”案例越来越多。

要不是这次疫情,都不知道还可以这么干!

共享现在不只是物品,还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你的生意。

这场疫情使我们重新对餐饮行业进行思考。如

店铺模型、发展节奏、组织结构等,可以停下来重新进行优化;同时,通过疫情来思考企业的免疫力、抵抗能力怎么去增加;未来抵抗力和免疫力是否能承载匹配企业的发展速度。餐饮未来将是品牌化和数字化的竞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