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變革下,日本努力提升教師地位

日本素有尊師重道的傳統,“三師”“四先生”的稱謂將教師與醫生、律師甚至國會議員齊名。1949年,日本發佈《教育公務員特例法》,確定了教師教育公務員的特殊地位,歷經20世紀60至80年代的教育改革,教師學力、能力迅速提高,教師受到家長和社會的普遍信任,從事教師職業成為很多日本人的夢想和職業選擇。

然而,隨著日本社會的發展變化,高等教育的普及,少子時代的來臨,多元化、個性化追求的日益升級,雖然教師教育公務員的特殊地位沒有改變,但社會對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權威面臨挑戰,教師受尊重程度有所下滑,年輕人不願意選擇教師職業,甚至有中小學校長認為“教師受尊重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為改變這一現狀,日本政府採取制度與精神相結合的方式,嚴格分層教師資格制度、改善教師工作環境、優化團隊管理方式,並加強傳統教師精神引領,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

變遷:教師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日本教師地位降低、受尊重程度下降,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即教師入職率低、後備資源不足,後者反過來又進一步影響教師地位的變遷,其中既有教育內部、教師自身的因素,亦有社會變革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工資難漲。日本教師工資總體處於中等偏上水平,高於公務員工資水平4%,主要用於加班的超時工作補助。教師工資按年齡發放,公立學校教師工資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擔,其中,中央政府承擔1/3的比例,私立學校教師工資明顯高於公立學校教師。近年來,為了吸引更多的優秀年輕人加入教師隊伍,日本政府試圖以提高教師工資、改善教師待遇來提高教師地位,但政治體制所決定的提高教師工資的議案須經過國會同意才能予以實施,而經濟發展的滯緩,少子時代對教師要求的不斷提高,漲工資將增大中央政府財政負擔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和困境,使得提高教師工資的議案多次被否決,提高教師工資成為難題。

工作量偏大。國際教師工作環境調查結果顯示,日本中小學教師平均每天加班4個小時,是所有被調查國家中最長的,“過勞死”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教師工作量偏大一方面緣於教師獻身教育“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傳統,教師自身的使命感、責任感要求履職盡責;另一方面社會各界對教師要求不斷提高,少子時代下生師比、班額的不斷優化和小班化教學的實現,增加教師編制面臨困境,這也導致日本教師工作量不斷上升,其中班主任事無鉅細的班級管理、所有教師負責的學生輔導和社團活動是加大教師工作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日本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社團活動,豐富的社團活動導致無論是工作日,還是週末或寒暑假都需要教師帶隊,極大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

生源儲備不足,資格難考,入職率低。日本實施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無論師範畢業生還是非師範畢業生都要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只有獲得相應資格才能成為相應的教師。21世紀以來,日本政府取消師範生獎學金優惠政策,並伴隨就業率的不斷下降,師範生沒有任何參加教師資格考試的優勢,再加之嚴格的資格考試以及教師工資增長緩慢和過大的工作量,使得師範院校或師範專業很難吸引優秀生源,導致教師生源儲備不足。

家長和社會對教師綜合能力要求不斷提高。日本社會高度發達且成熟,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階段,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不斷提升,少子時代的家長學歷、素質、能力和要求普遍提高,智能時代變革下更多家庭更關注子女的全方位發展和個性化成長。需求的多樣化、多元化對學校教育和教師知識、技能、心理、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表現為教師綜合能力不僅要高,而且要持續提升綜合性能力,以適應智能時代迅速發展的現實。而超大的工作量讓教師無暇支配每週一次的“自由研修日”,教師的專業性受到挑戰,甚至是批判。自媒體時代下一些教師不道德行為的快速曝光和誇大曝光,加之校園暴力使中小學經常面臨被問責,影響了日本教師的形象,教師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策略:喚醒教師的專業意識

在難以通過增長工資提高教師地位的限制下,日本著力加強制度建設,從政府到社會機構,再到學校,盡其所能發揮力量,形成制度、責任、精神的合力,以吸引優秀的年輕人從事教師職業。

2019年,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通過《改革學校工作方式的綜合措施——為新時代的教育建立可持續的學校指導和管理體系》報告,明確了從三個方面減輕教師的工作量:一是控制工作時間,健全工作條件,明確提出了教師加班時間的上限為每月45小時,年均360小時;二是明確教師專業性職責和事務性責任,細化了課後、校內、學習評價與成績處理、授課準備、家訪等具體事宜;三是建立團隊化管理體制,由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行政人員等共同管理,營造各司其職的校園環境,行政人員主要負責學校事務,提升行政人員素質以提高事務處理的效率。為了適應人工智能時代,日本文部科學省出臺《支援新時代學校應用先進技術的措施》,旨在充分將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應用於學校教育教學中,切實減輕教師工作量,並選擇3所大學試點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專業,加強教師教育人工智能培養,真正將減輕教師負擔落到實處。

為了提高教師地位,一方面日本社會力量積極倡導建立教師節,希望通過這一節日的設立達到提高教師地位、尊重教師職業、增進教師修養、鼓勵教師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一些企業積極發揮企業的社會責任,為到中小學任教的畢業生代償學費,以吸引更多的優秀年輕人加入教師行列。

各級學校按規定明確設定削減教師的工作時間、校長明確校內職責、大膽削減本應屬於家庭和社區肩負的責任,減少教師對假期社團活動的指導時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創造平等寬鬆的管理環境,不斷深入加強日本教師傳統精神的引領,倡導教師的奉獻性和自覺性,並努力為教師開設“自由研修日”,提供相應的研究經費,通過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的專業性,不斷喚醒教師的專業意識。

啟示:下好提高教師地位先手棋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這已成為新時代全世界的共識,但教師地位下降、受尊重程度不高也是普遍存在的事實,這意味著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中著重強調專業能力的重要性也需要進一步豐富。日本2019年提出了面向新時代學校改革的目的和方向,提倡優化教師管理、明確教師和學校職責、關愛教師和改善教師工作環境等,以提高教師地位。

在日本經濟發展滯緩、教師工資難漲的大前提下,儘管出臺了減輕教師工作量等相關政策,以吸引優秀年輕人加入教師隊伍,但經濟政策的不配套,在一定程度上將降低相關政策的效果。同日本相比,我國經濟連續多年快速發展,經濟基礎日益豐厚,教育投入重點的政策指向所強調的“優先保障教師隊伍建設,重點用於按規定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成為可能,在提升經濟待遇的前提下,以突破經濟地位提升、減輕教師工作負擔,來帶動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的有效提高。

日本即使在面臨教師職業吸引力下降的困境下,依然堅持嚴格的分層級的教師資格考試製度,查處無證上崗,並不斷完善教師資格制度帶動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確保教師質量。與此同時,日本文部科學省加強教師管理,連續42年,以47個都道府縣、20個指定城市的教師為對象,開展“問題教師”調查。因此,日本提高教師資格專業學分要求,以教師資格考試內容變化,適時調整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和豐富內容,以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突出師德是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標準,連續開展全國範圍內教師師德師風調查,查處違規教師,以此提高教師專業地位。

日本在推進學校工作方式改革中,從中央到地方到企業再到學校,都明確各自的職責所在,且互不干涉。其中,文部科學省肩負明確改革宗旨、提出相關機構和整個社會對學校和教師的作用,開展市、町、村教師工作方式改善狀況調查;地方教育委員會因地制宜推進業務改善方針的制定和推進,細化學校業務分類,細化聘請教學輔助人員和委託社會服務等方式,構築學校、家庭、社區居民協力共育運行體制;非政府機構依其所能履行支援教師的社會責任;學校則削減教師工作時間和減少教師社團活動輔導時間、明確校長校內職責、加強精神引領等。

(作者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所,本研究為該院重點項目“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落實機制研究”[GYB2019006]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0年04月17日第6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