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上面是《三國志·諸葛亮傳》開頭的一段關於諸葛亮的介紹:諸葛亮種田的時候喜歡吟誦《梁父吟》,是個身長八尺的大帥哥,經常把自己比作古時候的管仲和樂毅,當時的人們都對此不屑一顧。

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出山前的諸葛亮)

管仲,被譽為“華夏第一相”,輔佐齊桓公富國強兵、九合諸侯,終成春秋首霸,曾有《管子》一書表述其治國理念。

樂毅,戰國名將,曾率弱小的燕國以弱勝強,連下強齊七十餘座城池,終成不世之功。

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管仲)

此二人,一賢相一良將,正好對應著諸葛亮“出將入相”的一生。諸葛亮作為這兩位大咖的“小迷弟”,在治國行軍之時,或多或者少會向自己的偶像靠攏。

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是如何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追星”的呢?我們一起來分析。

諸葛亮——管仲

我們先來說諸葛亮對管仲的借鑑和效仿。

聞丞相為寫 《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劉備

從劉備的遺言可以看出,諸葛亮曾經給劉禪抄寫過《申》、《韓》、《管子》、《六韜》,其中《管子》即為表述管仲治國理念的著作,諸葛亮能為劉禪親自抄寫,說明他是相當推崇《管子》的,那麼他究竟繼承了管仲治國的哪些方略呢?

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管子)

一、農商並重

重農抑商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古代經濟的核心內容,但事實上,在法家成為主流的政治思想之前,統治者們對於商人的排斥並沒有那麼極端,尤其是管仲,在他治理齊國的時候是十分強調農商並重的。

《管子》中提到“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同時又強調“無市(商業)則民乏”,要求農業、商業要一起抓。管仲的農商並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務在四時,守在倉廩:即必須致力於四時農事,確保百姓們的糧食儲備;
  • 官山海:即國家擁有對關鍵資源的掌控權,以保證工商業的蓬勃發展;

首先第一點,諸葛亮可以說是完完全地遵循了管仲的思路。諸葛亮接手的益州,在經歷了幾場戰爭之後,已經不復“天府之國”的美譽:

百姓攻戰三年,飢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劉璋

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蜀舊主劉璋)

因此對於諸葛亮來講,趕緊恢復國家的民生比什麼都重要,而恢復民生的關鍵就在於恢復農業的發展:

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如此富國安家,不以宜乎?——諸葛亮

諸葛亮指出,發展農業要注意兩點:

一要為農時讓路,二要減輕農民賦稅。為農時讓路,百姓們才能“務在四時”,減輕賦稅,百姓們才能“守在倉廩”。只有百姓富足、國家才會穩定,可見,諸葛亮對於農業的理解基本上是繼承了管仲的理念。

其次是第二點,諸葛亮對於商業的理解也基本上和管仲保持一致。

先說管仲,管仲對於齊國商業的最大貢獻在於他首創了“官山海”的模式,即由政府壟斷山川(產鐵)、河流(產鹽)等關鍵資源,然後去統籌國家的商業發展。

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山川河流)

對內,管仲通過對鹽、鐵等核心產品的價格管控,達到“寓稅於價”的目的,讓納稅者在沒有心理負擔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納了稅;對外,管仲又“通齊國魚鹽於東萊”,用齊國獨有的魚、鹽去和他國做交易,以此獲取巨大的利潤。

再看諸葛亮,首先,和管仲一樣,諸葛亮對於鹽、鐵等核心產品也採取了國營的模式。諸葛亮曾任命王連任司鹽校尉:

(王連)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三國志·王連傳》

可見,對內,蜀漢通過對鹽、鐵的經營調度獲利甚多,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增強國力的目的。

而對外,諸葛亮還提出並實施了“決敵之資,唯仰錦耳”,這裡的“錦”,即是蜀地有名的特產“蜀錦”。

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蜀錦)

諸葛亮充分利用這一本土特產,主動與魏、吳進行商品貿易:

江東歷代尚未有錦,而成都獨稱妙。故三國時,魏則佈於蜀,而吳亦資西道。——《太平御覽》

蜀錦的對外貿易不僅為蜀地的百姓增加了經濟收入,也給蜀漢的財政收入帶來了鉅額的增幅,而這種做法和管仲的賣魚、賣鹽剛好如出一轍。

綜上,諸葛亮不僅繼承了管仲農商並重的治國思想,連發展農業、商業的方法都進行了全方位借鑑,並且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果然,“偶像”的力量還是強大的。

二、禮法並用

除了經濟上的借鑑和效仿,諸葛亮在政治上也始終跟隨著“偶像”的腳步。

前文提到,諸葛亮曾親自為劉禪抄寫了四本書,除了《六韜》是講述兵權謀的書籍,其他三本均是偏重於法家思想的政治書籍。但是,《申》、《韓》是完全尚法的,而《管子》則是講究禮法並用的。

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韓非子)

厚愛利足以親之,明智禮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審度量以閒之,鄉置師以說道之。然後申之以憲令,勸之以慶賞,振之以刑罰。——《管子》

《管子》中曾反覆強調禮法並重,提出君主既要重仁、重禮以教化百姓,又要以身作則並利用官吏、規章制度管理百姓,另外再輔以獎賞和刑罰分別鼓勵和威懾人民,這樣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可以看出,管仲雖然尚法,但他並非像三晉申韓那樣,一味強調刑罰於一端,而是把刑罰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在“法”之上還有儒家的教化,德在法先,禮在刑先,通過禮法並用,最終達到“以有刑至無刑”。

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法家)

另外,管仲在執法的過程中,還始終強調一個原則,那就是勿枉勿縱

君一置其儀,則百官守其法;上明陳其制,則下皆會其度矣……故下與官列法,而上與君分威,國家之危必自此始矣。——《管子》

一旦制定了法規,則要嚴格按法規辦事,不管是何人,要公平公允,勿枉勿縱,既不能出現冤枉,又不能出現縱容,否則君主必然會威嚴掃地,最終國之不國。

那麼諸葛亮對於這以上兩點又是如何借鑑的呢?

東漢末年,伴隨著黃巾起義和群雄割據,自秦漢以來建立的大一統集權模式土崩瓦解,之前植根於人們心中的綱常禮法開始逐漸消退,於是,一大批人開始崇尚“撥亂刑(法)為先”。

諸葛亮作為其中的一員,也採取了依法治國的模式,但是作為管仲的追隨者,他繼承併發揚了禮法並重的治國觀念。

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漢丞相諸葛亮)

諸葛亮曾在《論諸子》評說道“商鞅長於理法,不可以從教化”,他既反對儒家的教化萬能論,但同時他也反對法家的極端重刑理論。他提出,為政之道應該“以教令為先,誅罰為後”,應該先以儒家的仁德、倫理進行內在的教化,然後再輔以法家的刑罰進行敲敲打打,不能“不教而誅”。

另外,在執法層面,諸葛亮也是嚴格遵循管仲了“勿枉勿縱”的原則。失街亭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並上疏自貶三級,而對於補過有功的王平(魏國降將),則升官加爵、委以重任。這一切,都是為了彰顯法律的公平公正、賞罰分明。

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最終諸葛亮治理下的蜀漢是這樣的:

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華肅然。——陳壽·《三國志》

“人懷自厲,道不拾遺”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理想狀態,單靠教化達不到,單靠刑罰更是無稽之談,諸葛亮正是繼承了管仲禮法並用、勿枉勿縱的治國理念,才達到了這一效果。

所以,在治國理念上,諸葛亮可以說也是管仲的“鐵桿粉絲”,在整個時代都極度重刑的背景下,卻依然能保持禮法並用,可以說是相當難得的。

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家,他的治蜀成果是有目共睹的,除了他自身的政治天賦,對於“偶像”管仲的借鑑也對他加成很大。他既繼承了管仲“農商並重”的經濟理念,又發揚了管仲“禮法並用”的治國思想,最終使僅一州之地的蜀漢能同強大的曹魏相抗衡,無愧於一代名相。

諸葛亮——樂毅

說完了賢相管仲,我們再來看看諸葛亮的另一位“偶像”名將樂毅。

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樂毅伐齊)

樂毅伐齊的最大亮點在於其以少勝多,而樂毅能以少勝多的關鍵在於他能夠從戰略層面完成對齊國的圍剿。

首先,樂毅指出齊國暴亂頻發,正是攻打的好時機,但他並沒有單兵作戰,而是聯合了趙、楚、韓、魏合縱攻齊,最終連戰連克,攻取了齊國七十餘座城池。

因此對於樂毅來講,戰略上的部署比戰術上的奇詭更重要,可以說,樂毅是一個高瞻遠矚戰略家。

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兵權謀)

再來看諸葛亮。

《三國志》曾評價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陳壽認為,相比於頂級的政治才能,諸葛亮在軍事上的表現並不算太突出。但其實,諸葛亮的“奇謀為短”卻並非是其軍事上的短板,因為他和樂毅一樣,是戰略家,而非戰術家。

首先,諸葛亮的《隆中對》可以說是三國中最具價值的戰略規劃了,其中明確指出了東和北拒的合攻方針,即使在劉備和東吳鬧翻後,諸葛亮仍然主動重修舊好,隨即恢復了聯合抗曹的戰略方針。

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隆中對)

接著是諸葛亮的北伐,諸葛亮深知,面對強大的魏國,一切“奇謀”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所以諸葛亮六出祁山,為的就是攻取雍涼之地,謀求長線發展。

諸葛亮試圖利用雍涼之地作為進取關中的跳板,在關外尋求同魏軍主力決戰的機會,利用蜀軍陣地戰的優勢消滅其主力,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還於舊都”,這也是他堅決不採用魏延子午谷奇謀的根本原因。

綜上,諸葛亮和樂毅所面臨的情況是一樣的,都是敵強我弱,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從戰略層面,步步為營,輕舉妄動,強用陰謀詭計,反而會使國家陷入危險之地。從這點來講,諸葛亮和樂毅一樣,都是優秀的軍事戰略家。

讀史有感

“偶像”的力量果然是巨大的,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不僅僅是一種“自詡”,更是一種對人生理想的追逐。

諸葛亮一生出將入相,在政治上,他堅持管仲農商並重、禮法並用的治國理念,在軍事上,他又同樂毅一樣,始終用戰略的眼光審視一切,最終把“諸葛亮”一詞變成了一種形容詞,成了智慧的象徵。

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諸葛亮)

由史及今,“追星”的現象在如今的流量社會已經是隨處可見,年輕人如果沒有一兩個自己的“愛豆”,都會被嘲笑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但是現在的“追星”卻隨著時代的發展慢慢走向了畸形,盲目追星、無腦追星正在慢慢地侵蝕青少年們的精神生活。

“追星”的本質在於給自己樹立一個可以為之追逐一生的目標,然後為此目標不斷地去完善自己、豐富自己,在這一點上,我們真要向諸葛亮去學習。

自比管仲、樂毅,看諸葛亮是怎麼通過實際行動來“追星”的

(沐茗,為你解讀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