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受够了上班的苦。


工作内容万年不变,活儿越干越多,倦了。领导说别急,下一个晋升名额肯定是你。

等吧,"三八红旗手"给了领导的小姨子,跳槽来的纷纷成了自己的上司。

级别上不去,年龄下不来,提点建议领导不听,发号施令下属不服,卡着好似一只王八。

期末成绩出来了,儿子说奖状发到他这就没有了,抄起手就是一巴掌,升职加薪名额也是到自己这就没有了,这一巴掌是预防儿子重蹈自己覆辙。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有志青年来到了大城市,两眼一抹黑。以为不出几年自己就是进出CBD,年薪百万的体面人物。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造化弄人,跳级实现了"黄袍加身"的终极梦想,餐餐都有大鱼大肉为伴,自带一股"递王之气"穿梭于大街小巷。

送外卖苦啊。

风里来雨里去上下爬楼梯并不是最累的,最可恨的是那些打电话关机,半天不接的人,恨不得把他抓起来严刑拷打:

"孙子,你他么为啥不接电话?!"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花钱随意,来去自由,受人敬仰,打工仔是享受不到的,创业,只有创业,自己当老板才有未来。

目标确定了,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咱不是马云,靠一张巧嘴吸引精英人物蔡崇信放弃580万的年薪,主动投奔,甘愿拿500块的月薪。

环顾四周,也只有老婆、亲戚、兄弟、同学四类人可用。然而,起步期他们是你的亲密战友,成功后却往往会反目成仇,这样的结局数不胜数。

在这些血泪教训中,处处都是对人性和利益的考验,同时也埋藏着发财致富的密码,就看你能不能发现,敢不敢用。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凡是看过电影《中国合伙人》的,无不为创业的激情打动。

黄晓明、邓超和佟大为所饰演的三位小伙,均是燕京大学的学生,一个是土鳖,一个是海归,一个是愤青。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三个小伙子在各自低谷期决定抱团开始创业,一路开挂创立了"新梦想"英语培训学校,成了大富翁,实现了中国式梦想中的屌丝逆袭。

傻子都知道这三个主角的原型是新东方的三个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

把自己成功的故事搬上大荧幕,在全国人民面前露露脸,这是多少土老板求之不得的事啊,请个小记者上个地级市电视台,还得给人家掏赞助费。

俞敏洪偏偏不这么想。

他一直都不赞成这部电影的拍摄,关于徐小平的剧本他一个字也不看,为了情面,最终出席了首映式,但坚决不走红地毯,并扔下一句话:

"我们三人打架打得比这个凶多了。"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多年以后,已是真格基金创始人的徐小平,也忘不了俞敏洪当年让人占了自己的办公室,吵得不可开交。

事业明明蒸蒸日上,为什么就不能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呢?

徐小平喜欢拍桌子骂俞敏洪是"农民"、"土鳖"。

俞敏洪在董事会上撂下话:"要么我走,要么他走。"

王强说:"我一生最重要的事会托付给徐小平,而非俞敏洪。"

请来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当仲裁,咨询公司旁听两三个月,连话都插不上,回去报告说:这里的人很奇怪,一说话就特别爱哭,一哭就互相指责。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想当初恰同学少年,王强是俞敏洪的班长,还是风靡校园的偶像,被很多女生追求;徐小平是团委老师,因为俞敏洪喜欢写诗,到团委想出诗集,徐小平爽快答应,两人就此相交。

再后来大家一起发传单、找教室、办讲座,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却还是分崩离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我把好朋友都叫回来一起创业,最后弄到这个地步,大家互相恶语相向,打架打到最后几乎是什么都没有了,友情全特么都没了。"

面对这样的结局,俞敏洪给出的回答是"杀功臣才是好皇帝"。

大家都还是个屌丝的时候,其乐融融,为生存而团结。成功了发达了,没有生存的压力了,团结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个规律仿佛就是一个诅咒,屡屡应验。

我不是屌丝,我生来就是富二代知书达理,我的伙伴不是好兄弟而是亲兄弟,这回总靠谱了吧?

抱歉,还是不行。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2008年2月28日这天,香港房地产大佬郭炳湘提出休假,并诡异地做出休假期间不再参与公司事务的承诺,理由是"美国医生鉴定郭炳湘患有躁狂抑郁症"。

郭炳湘是被逼的,所谓的美国医生也是弟弟们请来的。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作为新鸿基创办人郭得胜的长子,被名匪张子强绑架拒付赎金的汉子,被两个弟弟联合母亲一起逼宫,并随后把郭炳湘彻底从新鸿基扫地出门。

导火索仅仅是郭炳湘打算让红颜知己唐锦馨加入公司,遭到弟弟郭炳江及郭炳联的反对。

郭炳湘并不打算咽下这口恶气,他立刻拿出了"核武器"反击。

郭炳湘先向廉署举报积金局续租中环国金中心时有违法操作。调查无果后,他再投诉新地用礼顿山豪宅向许仕仁提供利益。

两把利剑直指兄弟郭炳江和郭炳联。

经过三年多的调查,郭炳江、郭炳联被香港廉政公署带走,还牵出了已经退休的香港前政务司司长许仕仁,使其成为香港回归以来被拘捕的最高级别官员。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最终,这场因郭氏兄弟同室操戈引发的香港"世纪贪腐案"宣判,许仕仁被判7年半,二弟郭炳江被判5年,并在5年内不能出任公司董事。

在两位弟弟刚被警方带走调查之际,郭炳湘面对采访竟然做出一脸愕然的表情:

"我不知道这件事。"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曾经,人人都羡慕郭得胜有三个好儿子。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三人均毕业于英国名校,从小被父亲严格管教。

三弟郭炳联说过:"很幸运的就是有三个兄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大家决定,因为我们三兄弟的年纪都差不多,相差一两年,大家从小都在一个学校上学,所以大家的关系很好,可以讲是亲密的战友,也是永远的战友。"

一场闹剧,大哥出走,兄弟坐牢,老母住院,成了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三人同吃一碗饭,再亲的兄弟也要散伙。郭氏兄弟共同管理父业本被视为没有争产的成功例子,最后的剧本却成了同室操戈。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那相濡以沫的老婆老公行不行?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这个问题,李国庆和俞渝最有发言权。

一个是北大才子,在中国土生土长却抓住了互联网大发展的机会,一个是华尔街精英,见过大世面懂得资本运作。

多么般配的一对啊。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你俩就不能安安静静在豪宅里数钱玩吗?

偏就不行。

两个人在网上骂来骂去,出轨、同性恋、小三、精神病、宫斗……把几十年的陈年旧事一股脑丢到网上。

斯文扫地,体面不存。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一起创业的夫妻,事业成功了,婚姻却没了,家庭和事业搅在一起,爱和恨混在一起。

岂有不爆炸的道理。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亲情、商场、情场,人间的事再复杂,不过是一颗人心的问题。

因为信任所以合作,因为默契所以成功,成功以后要论功行赏的时候,麻烦就来了。

你拿出曾经许下的承诺,人家说空口无凭,得有合同。你拿出白纸黑字了,人家说历史文件不作数。


比如中国红牛和泰国天丝的商标纠纷。

1966年,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创始人许书标发明了红牛饮料,但一直难以进入中国市场。

一筹莫展之际,许书标结识了华彬集团的严彬。

两人立下了"种瓜得瓜"的君子协定。随后严彬引入两个国企,四方签订了50年协议,由严彬创立红牛公司主导红牛在中国的投资、经营和销售,并且自负风险。有了这个承诺和核心文件,严彬才得以放开手脚,建立产销体系,一步步在中国市场生根发芽。

他力排众议,付出极大努力(30多万,96年也是笔巨款)使用红牛双牛中文商标,采用符合中国人审美的金罐,并敲定"困了累了喝红牛"的广告语。

尤其是对红牛商标保护,严彬知道这是一切的根本,2006年就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12年确定"红牛营养液"商标案全面胜利,为中国红牛发展扫清了障碍。

随即,红牛在中国一往无前,稳居功能性饮料霸主地位,以至于广大消费者认为红牛就是个民族品牌。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本来双赢的局面,在2012年发生了变故。这一年许书标病逝,泰国天丝更换了掌权人,似乎想要改变在中国的业务模式。

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将在中国红牛负责了10多年全面工作的离职高管拉到自己旗下,因为他们深谙中国职场的道理,谁也得感恩提拔之恩,一个核心高管可以带动一个团队,也可以搅动一个团队。

因此,目前国内市场上实际上是两拨"中国红牛人"在明争暗斗,2016年中泰双方矛盾升级之前,他们还有兄弟般情谊,而现在唯一能肯定的是,如果商标战得手,泰方将获取比之前更大的利益。

泰方不仅否认五十年协议,不惜与中国红牛产业链上的厂商对簿公堂,还将与中国红牛包装装潢几乎一模一样的两个产品(安奈吉和进口风味饮料)推动上市,目前双方合作已陷入全面僵局。

市场上三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红牛",泰方急迫的吃相不雅不说,中国消费者情何以堪?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商战有时比战场还残酷。

血气方刚的后生上来就打破父辈结下的默契,全面出击,全然无视红牛在中国能取得如此成绩,全靠中国红牛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造就的产销网络,砸下重金赢得的广泛认可。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虽然商标标志一直不变,其价值却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但目前还是法律争议区,更考验司法智慧。中国红牛一手把红牛养大,坚持自己的正当权益更是天经地义。

对于双方而言,这也不是一场轻松的战役。但无论再复杂的问题,只要按照"情法理"的准则,问题总能解决。放下执念,谈判是唯一有利于未来的途径。

最好的兄弟,在背后捅了我一刀

干事创业不易,我们希望每个奋斗者都能有收获。

对于那些摩拳擦掌的后来者,谨记创业路上天黑、路滑,道上人手黑,多留个小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