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知足者常乐”。为什么?因为知足者富有,又何为富有呢?

米农老爹


“知足”与“常乐”,一为“小杯水”,二为“半杯水”。

第一种,“小杯水”,容量有限,谓之“小”。由于物质的匮乏,人的纯朴加上眼界的限制,较易满足。天窗打开一丝缝,整个空间一片光明。

第二种,“半杯水”,容量有限又无限,欲望无穷又有穷,高洁的品德,文化的觉醒,能常使自己“虚怀若谷”。我为我的“度”而知足,一种豁达的心境。

不管是“质子的欲望天性”,还是“凡人的取之有度”,都是“心”的一种“状态”,也许我们只要喜欢这种“状态”就好!

人要清楚自己的边界,力之所及即所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二者都为“度”。过于执着于“得”(结果),当庸人自扰之。

“道法自然”,“欲歙之,必固张之”,只有拓宽人生边界,才有所“得”。“知足”为“阴”,“常乐”为“阳”,时常保持“虚怀之心”,取之“阴”之“度”,常乐自来!


烂柯人刘超


一天,在他苦闷之际遇到了佛:“我万事皆足,只欠一样东西,你能给我吗”?

佛答:“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富商思量片刻:“我要快乐”

富商的话把佛难倒了。他久久地思索,良久之后终于了然。微笑着对富商说:“好的,我给你快乐”。接下来佛把富商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拿走了:夺去了他的财富,拿掉他的才华,毁掉他的容貌,收走了他的妻子性命。随即佛也飘然离去

从此,富商变得衣食无着,孤苦伶仃,长久落魄,以致命不久矣。突然一天佛出现了,看到富商襕褛悲苦的在尘土中挣扎,他连询问佛的力气都没有了。佛坦然的看着他说,我曾经答应给你快乐的,随之把他原来拥有的还给了他:才华财富容貌娇妻,一切都原封不动。又一段时光过后,佛再一次出现时,富商拥着妻子笑容满面的向佛道谢,谢谢佛,我真的得到了快乐。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多数人往往会犯一个同样的错误,欲望得不到满足,身在福中不知福。所以就不会懂得幸福快乐的内涵。

世上规律大致都是如此,总是让你获得,才让你懂的,若是不懂你所拥有的这一切的价值,幸福快乐是不会伴随你身边的。

以上是我2012.5.14发表在报刊上的《获得与懂得》文章内容简述。


清山绿水好山好水


常乐者多种多样,在现实生活是一种哲理,这种富有与名利双收、功成名就不怎么沾边。知足常乐是世间成本最低,风险也是最低的成功,却能给人真实的受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