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產業卻無集群?產業園這就尷尬了

園區發展大體要經過四個階段:

a. 劃定一片區域專門從事生產活動;

b. 行業細分,同類企業入駐對應的園區(如文創園、XX產業園)等;

c. 產業鏈擴散,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逐漸顯現;

d. 形成產業集群。

有產業卻無集群?產業園這就尷尬了

如今,園區大都脫離了階段a,擺脫了「大雜燴」式的粗放發展,但企業間各自為戰,產業鏈效應尚未形成;另一方面隨著行業進入平穩期,政策紅利在減退,園區亟需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力。根據發達國家和先進園區的經驗,產業只有集群化發展,才會激發出更大的能量。

有產業卻無集群?產業園這就尷尬了

而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關鍵,在於正確認識企業。

美國經濟學家威廉 · 拉佐尼克曾根據創新能力和創新戰略的差異,把企業分為領導型、跟隨型和生存型三種類型。

領導型企業,是指在某一特定的產業領域在技術、標準、品牌、銷售等方式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它們能夠把控技術和市場的變化,也是產業集群的龍頭。

有產業卻無集群?產業園這就尷尬了

跟隨型企業是指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採取跟隨、模仿、學習和創新戰略的企業,它們往往被動接受現有的技術和市場條件,跟隨領導企業的步伐,特定情況下也會主動研發技術和開拓市場,是產業集群的骨幹力量。

有產業卻無集群?產業園這就尷尬了

生存型企業是指那些既沒有技術創新動力、也沒有技術研發團隊的企業,這類企業以低利潤謀生存,屬於可有可無的部分。

幾類企業在一個集群中,彼此間發展出高效的競爭與合作關係,形成靈活專業化的生產協作網絡,進而衍生出內生創新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