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調控,補齊最後一塊拼圖,炒房越來越難了

  作者:吾心生

  來源:樓市微觀察(loushi666)

  近日住建部發布《全國房屋網籤備案業務數據標準》,推進房地產市場監測“一張網”建設。

  目前幾個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重慶已經實現聯網。未來要推動全國150個城市實現網籤備案的全國聯網。完成這件事有什麼意義呢?

房地產調控,補齊最後一塊拼圖,炒房越來越難了

  網籤環節漏洞太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套房已經網籤,按正常的流程就進入辦理貸款,銀行抵押,拿房本的流程了。但假設現在的房地產市場特別熱,某個項目特別緊俏,那些搖號中籤的人就很賺了,這裡就有一些通過更名炒房的賺錢方式。他們先辦理網籤,然後去尋找真正需要房子的人,撤銷網籤,更名後再網籤。就這個“更名費”就能高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跟所謂的“喝茶費”的套路是一回事。

  網籤全國聯網後,雖然不大可能徹底杜絕這類炒房行為,但至少能夠對這類行為的跟蹤分析,採取措施,提高這類操作的成本,壓縮這類操作的生存空間。

  類似的還有,現在熱門城市都要求開發商拿到預售證後一次性開盤,把所有能賣的房子都拿出來賣。一旦實時網籤數據全國聯網實現,並開放給所有人查詢。這些開發商編造的“秒售罄”“秒光”就不攻自破,藏起來掖著的房子也必須要拿出來賣。

  這就是大數據的威力。

  補齊住房大數據最後一塊拼圖

  在說網籤全國聯網之前,我們得先聊一下已經完成全國聯網的兩件事,分別是房貸全國聯網和不動產統一登記全國聯網。

  房貸全國聯網其實是水到渠成的,直接調用銀行底層數據就行了,而不動產統一登記的確花了不少時間,在以前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一套登記系統,相互割裂的,更早的存量房產權登記還是紙質的,這部分產權登記信息電子化要花不少時間。但現在這兩件事都已經完成了。

  買一套房要經歷網籤,貸款,領不動產證。現在後面兩個環節都實現了全國範圍內的實時動態跟蹤,現在要打通的是最上游環節的動態跟蹤。實際上這是要實現,一套房入市之後所有跟它相關的所有數據都實現動態跟蹤。

  通過這三套系統,補齊住房大數據最後一塊拼圖,真的可以算是“無死角監控”了。

  再來舉個例子,北京在2017年3月份升級調控,其中一招就是依託銀行系統,在全國範圍內實現“認貸”,只要你在全國範圍內有過房貸記錄,在北京買房就是二套,普通住宅6成首付,非普通住宅首付直接飆升至8成。

  首套房資格變得非常稀缺,二套房炒房空間極小,到今天北京都沒有出現過明顯的炒房行為。

  精準識別剛需、改善、炒房客?

  對於住房領域來說,網籤全國聯網、房貸全國聯網,不動產統一登記全國聯網。這意味著圍繞住房的幾個主要維度的數據都實現了互通互聯。

  對於房地產調控來說,我們一直在強調房住不炒,也在強調分城施策,這套系統能夠更加精準輔助房地產市場調控。

  再比如,前些天央行發佈的全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調查報告,顯示,住房佔家庭總資產比重為59.1%,佔家庭實物資產比重近7成。央行的這個調查報告做了很多年,算是中國家庭資產評估最權威的報告之一了。

  根據家庭資產構成,負債比例,購房行為等數據,通過一定的大數據模型就可以輸出結論,比如我們是不是能夠腦洞再大一點,對於每一位來買房的人,這套系統都能夠給他打上標籤,是剛需,是改善,還是炒房客?

  這就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大數據系統是一套基礎設施,它所能發揮的效能是超出我們想象的。

  現在,全國範圍內的城鎮化正在提速,距離城鎮化完成差不多還有10-15年的時間,伴隨著城鎮化的提速,人口流動的門檻也在不斷降低,以往調控所依託的戶籍維度,作用正在不斷下降,需要有更合理更長遠的措施來替代。

  現在,它們真的要來了。

  另外,對於房地產稅,我們或許也可以暢想一下,技術層面的問題已經不存在了,剩下的就是決策層面的問題了。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樓市微觀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