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人民日报社在平山的一组老照片

三十多年前,人民日报社在平山的一组老照片

图一为里庄新村村口(刘振祥摄于1988年)

194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在平山县里庄村创刊。当年的里庄比较贫困,大部分农民住的都是土坯房。解放后,随着生活的提高,农民对住房进行了改建、新建和拆迁,里庄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十多年前,人民日报社在平山的一组老照片

图二是里庄村为保护人民日报排字车间旧址而新建的护墙,进门就是当年里庄村排字房旧址(刘振祥摄于1988年)

人民日报创刊时,主要印刷地点设在石家庄北郊,里庄仅有几台平版印刷机,排字房只有二、三间房子,排字架不能全部放下,只好分放在近邻的两个院内,工人排一篇稿件,往往要跑两处才能完成。报纸付印压版后,再由专人骑自行车将纸型送到约50华里之外的石家庄去印刷。虽然艰难,但每天报纸照常出版无误。

三十多年前,人民日报社在平山的一组老照片

图三(刘振祥摄于1988年)

1948年8月份,里庄临近的一些村庄遭到国民党飞机轰炸,里庄虽幸免于唯,但安全受到了威胁。大约11月份,人民日报由里庄迁到东焦。东焦是一个大村。村中东西向大街的两旁,有多处人民日报办公旧址,至今仍保存完好。村东口有一座门,是该村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图三)。门内右侧的小门里,就是当年人民日报职工的大灶厨房(就餐在院内,露天),门外左侧是人民日报的中灶食堂。报社同志们一日三餐都要经过此门。五十多年沧桑,此门旧貌依存。

三十多年前,人民日报社在平山的一组老照片

图四(刘振祥摄于1988年)

图四中这座房子,是东焦村人民日报编辑部旧址。该房为四合院,是一家富裕之户的住房。当时没有老乡居住,均由编辑部和图书资料室所占用。

三十多年前,人民日报社在平山的一组老照片

图五为人民日报社长张磐石同志在东焦村时的住房(刘振祥摄于1988年)

人民日报在里庄和东焦期间,给当地群众住房带来很大困难,但群众对人民日报非常支持,他们一家几口人挤在一个炕上,也要把房子腾出来让给报社使用,并同报社工作人员结下了深情厚意,亲如一家。

内容来源丨爱平山网、人民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