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英國為什麼不能重塑大英帝國輝煌?

白楊樹下談歷史


英國的輝煌主要來自於殖民主義,但隨著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並擺脫英國的控制,英國獲取的利益越來越少,慢慢的輝煌便不再了。

二戰後,殖民地紛紛獨立,沒有了殖民地,大英帝國只能淪為二流國家。

一戰後的大英帝國,擁有世界陸地的四分之一,但外表光鮮的背後是實力大為削弱,一戰中所欠債款高達78億英鎊,成為戰後英國沉重的包袱。

被嚴重削弱的英國再也沒錢打二戰了,結果只能是求助於美國。美國通過“租借法案”,一邊支撐英國在歐洲的戰爭,一邊大發戰爭財,最終將其淪為自己的“小跟班”。

在美國的戰略中,援助英國是助其摧毀獨霸歐洲的德國,絕不是幫助丘吉爾維持大英帝國的地位。通過戰爭,將昔日稱霸全球的大英帝國拖垮,那麼美國就會“取而代之”。

丘吉爾依靠美國的強大實力,妄想重塑大英帝國的輝煌;而羅斯福卻十分反感英國的殖民政策,在兩國共同發表的《大西洋憲章》中,取消“特惠制、開放市場”,意味著美國要侵吞英國的殖民利益。

而“海洋自由、機會均等”,更是摧毀了英國的海洋霸權。同時,美蘇聯手打壓英法,支持民族自決,於是殖民地紛紛獨立。

隨著印度等殖民地紛紛獨立,大英帝國隨之瓦解。1956年,蘇伊士運河被埃及收回國有後,標誌著大英帝國徹底衰落。丘吉爾打贏了二戰,卻輸掉了一個帝國。


當代曹植


皇帝輪留做,明年到我家,世界如同大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話說大英帝國,一戰後崛起,工業發達,多造些堅船利炮,當強盜,滿世界掠奪,積攢下資本,又搞殖民地,偌大的家業,實屬來之不易。大英帝國輝煌多年後,它的霸主地位有人覬覦,覬覦者是德國,德國乘英國力量分散,後方空虛之際,突然發難,橫掃歐洲,打了英國一個措手不及。當時美國和蘇聯,也是大國,一個坐山觀虎鬥,一個意欲漁翁得利,都按兵不動,等待時機。日本也有野心,經過長期積蓄力量,膽子大了,太歲頭上動土,把美國給惹了。希特勒狂妄,貪心不足,向西擴土,進攻蘇聯。美國和蘇聯被扯進來以後,二次大戰開始,好傢伙死了好多人,戰爭結束,希特勒兵敗自殺,日本天皇投降,法西斯和軍國主義,完蛋了。是時也,蔣介石政府無能,先靠邊站,英國雖然傷了些元氣,但還有很大的勢力,美,英,蘇三國,三足鼎立,多次聚首開會,瓜分世界利益。一塊肉三人吃,不如二人吃,美,蘇從外圍上下其手,支持英屬的殖民地獨立。好嘛,一個大英帝國,成了光桿司令,日不落只留得殘陽餘輝。後來,英國臣服於美國,日本被美國佔領,美國在兩國駐軍,卡住了它們的脖子。蔣介石被打跑後,中國支持蘇聯,德國分成東德西德,美蘇各分一半。大約有很長時間,世界是美,蘇兩強的局面,世事變遷,蘇聯解散,美國一枝獨秀,霸權世界幾十年。如今,美國有衰退的跡象,英,日,德有很大的發展,英國有心重塑輝煌,脫離歐盟是免得羈絆,世界局勢很複雜,英國的夢想似乎還尚遠。中國是和平的中堅力量,俄羅斯也有些大國風範,美國正走在下坡路上,後續世界大勢難料斷。假設美國失霸權,推手少不了它的小夥伴,壓抑久了要發洩,自己人對自己人下手,它們也不會手軟,英國需要努力加油幹!


俞遠通


英國嘗試了!但他們失敗了。

二戰結束以後,世界GDP對比為,美國:英國(加殖民地):蘇聯=10:7:3。如果加上已經復國的法國和他的殖民地,英法GDP還是在美國之上!

這時候和很多人預估的不一樣的是,美國全力對付的不是蘇聯,而是英國。

首先經濟上,1944年的布雷頓經濟體系,確定了美元為世界流通貨幣。美國控制了世界經濟。

其次政治上,美國建立了聯合國,為的就是拋棄其他歐洲強國(別以為意大利,德國這些國家完蛋了,人家知識份子還在,底蘊還在),把世界鬥爭極限於英美蘇三國。

最後軍事上,美國保留了歐洲駐軍,控制歐洲。對抗蘇聯!

而英國則做出瞭如下反擊:

1.利用英聯邦挑戰美國霸權。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前身為帝國會議,1944年易名為英聯邦總理會議。用於對抗美國經濟。但是美國的美元太強勢,最後到了1971年,才摧毀這個體系。

2.政治上把法國拉入常任理事國,對抗美國。美國同時也拉入了中華民國加入。這就是五常起源。

3.軍事上扶持蘇聯。蘇聯當時坦克天下無敵,斯大林2、3都是歐美的眼中刺。但是空軍較弱。英國把噴氣發動機技術賣給了蘇聯。導致蘇聯米格15和美國的F86這對發動機同門兄弟,在朝鮮展開了較量。

對於英國這種蹦噠,美國心知肚明。不能完全削弱英國,又不能讓英國掌控主動權。於是美國做出瞭如下操作:

1.聯合蘇聯,解放殖民地。英國可以放棄世界全部的殖民地,但是唯獨不能放棄印度。但是美國支持了印度,印度於1947年獨立,然後亞非歐,英法的殖民地紛紛獨立。至此英國失去了GDP中的絕大部分!英國經濟完敗!至於這些殖民地是投靠蘇聯還是美國,美國根本不在乎!

2.政治上掀起冷戰。所以英國人對丘吉爾非常討厭,因為他支持冷戰,把他選了下去。安東尼·艾登成了英國首相。冷戰,整個歐洲成了前線,不得不把科研,軍事,政治都耗在了與蘇聯對抗上。耗盡了歐洲底氣!

3.軍事上,和蘇聯阻止了英法二次崛起的戰爭。前面說過,英聯邦加法國勉強可以對抗美國。這需要一場戰爭來證明,1957年英國首相安東尼·艾登聯合法國,開始蘇伊士運河戰爭。這場戰爭就是為歐洲重新崛起的戰爭。結果美蘇聯手遏制了戰爭,導致英法虛弱全世界可見。

於是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英聯邦國家背叛英法,投靠了美國。

至此英國完全失敗,老老實實當美國小弟!法國玩起了戴高樂主義。下一次歐洲挑戰美國,要等到蘇聯解體和歐盟東擴了。可惜那時候的帶頭大哥是德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