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十一章:人皆知有用為用,不知無用為用,無用為大用


《道德經》第十一章:人皆知有用為用,不知無用為用,無用為大用


三十輻共一轂(gǔ),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shān)埴(zhí)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yǒ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道德經》第十一章:人皆知有用為用,不知無用為用,無用為大用

三十跟棍子必須插在中空的轂中,方能作為車輪旋轉。那些陶器就是一堆泥土做成的,只不過泥土的中間挖出了一個空間,所以才能夠成為器皿。房屋之所以能夠住人,就是因為挖出了門戶及窗戶的空間。

綜上所述,有形的東西,人們知道怎麼利用。無形的東西相對有形來說,好像沒有用,不是沒有用,只是人們不知道怎樣利用而已。


《道德經》第十一章:人皆知有用為用,不知無用為用,無用為大用

惠施有一個大葫蘆,惠施覺得大而無用,就砸碎了它。莊子聽說了甚覺可惜。越是沒有用的東西,越能發揮大的作用。我們說的"無用"那是我們有視野和角度侷限。我們只能看到物質一部分的作用,而缺乏一種遠見卓識,缺乏高度和前瞻性。

比如大葫蘆放在水缸裡,那是無法被利用,惠施就判定它無用,把它砸碎送到廚房當乾柴燒了。如果視野放大,而不侷限於水缸之中,放眼於四海,那麼這個葫蘆就可以佔盡天下葫蘆的風頭,它可以帶任何人浮游於江湖。有這樣的視野,才能夠巨眼英豪。否則,即便是貴人天子站在你的身邊,你還以為他擋住了你欣賞美景的視線呢。


《道德經》第十一章:人皆知有用為用,不知無用為用,無用為大用

莊子具有這種博大的情懷和開闊的思維及視野,因此他敢說"泰山為小,毫末為大"。這是怎樣的大智慧啊。我們看到的毫末,隨處可見,能有什麼用呢?莊子認為萬物都有有形的部分和無形的部分組成。如果借給每個人一雙可以看到虛空的眼睛的話,那麼萬物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這就是莊子《齊物論》要表達的內容。


《道德經》第十一章:人皆知有用為用,不知無用為用,無用為大用

我們認為的"小用"其實有大用。比如一個防皸裂的小小膏藥。有格局和眼光的人,竟然把這小小的用途用在了拯救國家興亡的大事上。

越是蠅頭小利的東西,越是能吸引普通人的眼球。比如那個藥膏,大家都覺得好,都覺得這東西很普通但又比較實用。正因為普通,這個東西就可以批量生產,正因為它的實用,可以讓人們馬上得到實惠,滿足人們的體驗感。這一切只要有實力和眼光的人都很容易做得到。


《道德經》第十一章:人皆知有用為用,不知無用為用,無用為大用

悟道這一層,也會被一些心術不正之人利用。比如前些年,什麼"逗你玩、蒜你狠"等,炒完黃豆炒大蒜,炒完大蒜炒豬肉。這些都是平常司空見慣的東西。為什麼到了一些人的手裡就可以興風作浪呢?

無非就是掌握了大量的資金,然後囤貨居奇,把小利變成了大利。這與莊子的小用變為大用有本質上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