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长沙往昔,峥嵘岁月稠

​长沙王六代孙刘秀创建东汉


东汉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的祖先就是那位跳“啪啦啪啦”舞、筑定王台的长沙王刘发,不过他却出生在湖北。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刘秀直到他爷爷那一辈都还算是当时的长沙人,封地在舂陵(称为南舂陵),大概在郴州的桂阳县一带,后来刘秀他爷爷觉得几代人在边远贫困地区献完青春献子孙的岁月太难熬了,于是提出调动申请。当时的汉元帝也比景帝通情达理得多,就批准刘秀他爷爷调动到南阳郡白水乡,在那里又建起一个舂陵(称为北舂陵,在湖北枣阳一带)。


真应了树挪死,人挪活的老话,这家一搬,就搬出了个中兴汉家的光武帝,而长沙王后裔舂陵刘氏也成了东汉的真正的天皇贵胄,长沙王刘发倘若知道自己子孙中出了如此杰出人物,也算大大地出了口鸟气。至于刘秀算不算湖南人,就让湖北和湖南争去吧,反正刘秀即位后,对南、北两个舂陵都进行大力的投资,修葺了祖陵和宗庙,也算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意思。

  

唐人有诗赞曰:“王已分封受汉恩, 长沙终不及中原。后来争得三分气, 已是东都六代孙。”


忆长沙往昔,峥嵘岁月稠

  

张仲景长沙坐堂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被尊为“医圣”,一代牛人当然有很多牛事,其中最牛的事之一就是他曾在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二十多岁时断定王粲四十岁脱眉,半年后即会死去。二十年后,王粲后来果然与张仲景预言的一样,脱眉而死。医生当到这个境界,岂止是圣,简直就是神了!


张仲景晚年时做过长沙太守,恰逢长沙一带伤寒流行,张太守就择定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在衙门大堂上看病,开起最早的专家门诊来。


据说后世人将医生在药铺里看病称为“坐堂”,就是因为张圣人的这一举动而得名。此后,张医生见“国病难医”,于是挂冠而去,整理整理伤寒病历资料,埋头搞创作,写出《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后人也有仿照贾谊故事,称张仲景为张长沙的。

  

引张圣人的诗赞曰:“人参远志忌蛇床,薄荷淡竹官桂菖。莫贪附翁金钱花,荆芥蜂房恋红娘。益智厚朴枳实好,安神丹参枣仁姜。祛邪藿香正气丸,避秽冰片加雄黄。解毒防风休续断,理气芍陈广木香。菟丝杏仁决明配,贯众合欢神曲扬。”


忆长沙往昔,峥嵘岁月稠


起兵讨董,孙文台长沙一练湘军


东汉末年,豪强四起,兵戈连年,历史舞台上则是文人退下,武将粉墨登场。汉灵帝死前一年,浙江人孙坚(字文台)被朝廷任命为长沙太守,在平定长沙四周的叛乱之后,任用良吏,治理长沙,为后来的东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汉灵帝死后,董卓拥兵入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各路诸侯兴兵讨伐董卓。孙坚为人刚烈,素恨董卓,于是在长沙募兵扩军,开始了“湘军”(那时还没这个说法)的第一次出省北伐的历程。


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这支湘军锋镝凛凛,一往无前,数破董卓军,并终于攻入洛阳。事迹可详见三国类图书。(这次讨董很有点象后世蔡锷起兵讨袁哈。)

  

世人皆道,曾左练湘军名闻天下,岂不知当年的孙坚才是首练湘军的主?只是孙坚乃浙江人而不是湖南人而已。唐人有诗赞曰:“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关公战长沙太有名,懒得写了,长沙至今有捞刀河,据说就是关公不慎失落青龙偃月刀而后打捞之处。


忆长沙往昔,峥嵘岁月稠


陶侃与长沙的不解情缘


江西人陶侃是东晋初年的名将。在高姓名阀把持朝政的晋代,一介书生,以贫贱出身,容貌迥乎于汉人,最后因军功成名,领荆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几近于神话,是小人物成功典范中的典范。陶侃与长沙结缘,是白衣领职入湘平定杜弢流民之乱。此后陶侃转任广州刺使、荆州刺史,并被封为长沙郡公,长沙遂成为其食邑。


他初入长沙时,曾结杉庵于麓山侧,筑陶关于湘江畔。常对人言:“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长沙至今有惜阴街、惜阴小学等名,就是为了纪念陶侃。陶侃平生最恨赌博,如果下属赌博一经发现,不但要训斥或者鞭打,连赌具都要扔到江里去。如今长沙麻将声声度长夜,号为声色之城,假使陶侃复起于地下,又当作何感慨?

  

陶侃晚年居于武昌,却对长沙念念不忘。他重病之际,派人将官印节传送还朝廷,然后登船赴长沙,可惜死于途中。读史至此,不由感叹,长沙又有何魅力,竟让陶公有“生不能为长沙人,死亦要为长沙鬼”的情缘?

  

陶侃曾孙,著名诗人陶渊明有诗赞曰:“在我中晋,业融长沙。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惑。孰谓斯心,而可近得。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忆长沙往昔,峥嵘岁月稠

  

一代诗圣,陨落三湘


一条长江,俨然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河流,而杜甫诗则是其中最灿烂的篇章之一。安史之乱后,杜甫买舟出川,迤俪来到长沙(那时称为潭州),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一个春天。其时乱世已现,潭州也并非安稳之地。


杜甫抵达潭洲不久,即逢兵变,于是下衡州,带全家溯湘江而南,却为水困于耒阳,挨饿五日,幸得当时耒阳县令送来牛肉白酒,方才免于饿杀。不得以杜甫再次返回潭州,准备北上襄阳,舟行至岳阳,困顿一生的诗人再也无力回天,逝于船上。(也有说杜甫其实是饿极后饱食涨死的)

  

杜甫在潭州一路奔波,但佳作不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长沙的各位语文老师注意了,一定要告诉学生们这首诗是在长沙写的。在这里还要插句嘴,当今说到江南,很多人就以为是江苏、浙江,其实大谬不然,清以前古人诗词文章中的江南是指湖北的一部分、湖南、江西等地。

  

杜甫曾在湘江畔租了一间临江的房子居住,房子有一个阁楼,杜甫在诗中称它为“江阁”。江阁极为狭促,杜老有诗云:“客子庖厨薄, 江楼枕席清”。如今原阁自然不可再觅,长沙市在2005年建起一座四层的杜甫江阁,四周是一个面积极大的文化广场,隐然有与江南三大名楼争长短的雄风。这座仿唐楼阁壮则壮已,然而于此巨阁中,叫人如何去读杜甫那些“穷年忧黎元”的诗呢?

  

引杜甫诗曰:“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高名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忆长沙往昔,峥嵘岁月稠


聚众抗金,辛弃疾潭州二练湘军


长沙(时称潭州)人是深恨金人的,金灭北宋之后,兵锋直指江南,1130年金兵从江西分兵入湘,合围潭州,八日后城破,“掠潭州六日,屠其城而去”。一段国仇家恨,从此结下。

  

49年后,南归已18年,郁郁不得志的辛弃疾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罕有的畅快时期。这一年,南宋朝廷不但委任他当湖南安抚使,还同意了他建立一支地方武装的建议。

  

欣喜若狂的辛弃疾迅速将此军定名为“飞虎军”(无独有偶的是,七百余年后陈纳德的抗日飞虎队也曾驻扎湖南芷江,前后飞虎相辉映,也是湖南历史的一段佳话)。他深知朝廷对统兵将领建军的忌讳,38年前12道金牌召回岳飞予以杀害,便是前车之鉴。


于是,辛弃疾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建军营、招兵买马,期间果然接到朝廷的金牌——与召回岳飞的金牌同属一类——要求他停止建军。辛弃疾竟瞒下了金牌命令,加速建军,留下了“百钱买瓦”的逸事,直至军成乃报。宋孝宗比他的混帐老爸强一点的地方就是,在看到辛弃疾建军完成的报告后,倒没有把辛弃疾怎么样。

  

这支怀着对金人刻骨仇恨的飞虎军,很快就勇冠江上诸军,被金人称为“虎儿军”,可见其骁勇。飞虎军虽然只维持了三四十年,但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相隔百余年后,蒙古军队绕道云南(大理)攻打潭州,征战月余,却无功而返,以一省之力而对抗当时最精锐的侵略军而得以不败,应当说有当年辛弃疾创建飞虎军的影响。


16年后,蒙古军再度攻入湖南,9月围潭州,残酷的攻防战持续了三个多月,这对于内无兵、外无援的潭州是十分不易的。潭州城破之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李芾自焚而亡,潭州居民自尽者众,“城无虚井,缢林木者相望”,仅岳麓书院学生殉难者就达数百人。

  

我每每揣度,湖南本属江南,却有与江南柔弱个性完全不同的血性,这种性格的形成应当就在南宋抗金、抗元时逐渐形成,或者辛弃疾创建飞虎军就是其中一点小小的火星?

  

不过在创建飞虎军之后,辛弃疾却被潭州人赶走,1181年他被奏章弹劾,说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之后辛弃疾被罢去所有职务,离开湖南去了。如今长沙城内已无法见到辛弃疾当年的练兵遗迹了,空留一条营盘路,让大家发挥想象。

  

引用辛弃疾的一首词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忆长沙往昔,峥嵘岁月稠

  

元建湖广行省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长沙在中南地区再次短暂成为老大的时间竟然是在元朝——潭州人民曾拼死抵抗的政权!元代将全国分为十大行省,每一行省辖地极为辽阔。1276年,蒙元占领长沙(潭州)后,即把荆湖行省的治所(省会)迁到长沙,此后又改名为湖广行省,大致辖当今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省之地。而湖广作为影响后世极大的地名也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不过这次长沙当老大也只当了5年,1281年元平定全国后,即把湖广行省治所迁往鄂州,长沙则作为湖南道和潭州路的治所。

  

在元朝后期,长沙由潭州路改为天临路,明朝建国后才改回来。这其中有一个故事,元文宗图帖睦尔为元武宗次子,尚未即帝位时因受倾轧而流放至海南岛,其后受召返京,行至潭州又接令暂停不进。图帖睦尔就只好象楚人屈原、汉人贾谊一样在长沙郁闷着,郁闷了几个月终于返京。又经过几年坎坷,他终于登上皇位,感慨在潭州的郁闷生涯,下令将潭州路改名为天临路。

  

历史总是这样的有趣,长沙不知不觉就和元代的皇帝结了缘,改了一个希奇古怪的名字,得了一个啼笑皆非的殊荣。

  

元人有诗赞曰:“楚汉英雄今寂寞,两城相倚旧封疆。荒台落日酣红叶,古墓秋风老白杨。岂是有为增感慨?便令无事亦凄凉。徘徊望尽东南地,芦苇萧萧野水黄。”


忆长沙往昔,峥嵘岁月稠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从明初开始,长江流域一直有一股溯江而上的移民潮,既有官府的介入,也有自发而成,被称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湖广土著居民应当是“荆蛮”、“扬越”及其后裔,经过历史洗刷和兵火涂炭,所剩已然无几。


不过湖广自东晋以后,却不应是很多人所说的人烟稀少。作为楚汉名城、湖湘第一都会的长沙则更是繁荣一时。东晋之时,凡据荆州刺使者,皆有遥制扬州之能,如果没有荆州的民富兵强,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元代之初,朝廷甚至有设想,发湖湘富民万家,屯田广西,后为湖广行省领导谏阻。

  

但到了明初,确实出现了官府倡导的“移江西之民填湖广”的举动。这是为何?

  

一切的一切,都只能说明,元末明初,红巾军对元战争及其内部战争的残酷程度超越了我们想象的极限。从朱元璋建国后杀人毫不手软的作风来看,在元末明初乱局中,草民的性命只怕和蚂蚁差不多。

  

连绵的战争,摧毁了湖广在过去岁月中积累下来的一切,使得生灵涂炭。据说,明初长沙下属各县有着这样的记录:“湘潭土著仅存数户”,“醴陵古老相传土著亦仅存十八户,余皆无复存在,洪武初招集流亡,皆来自他省,而豫章(江西)人尤多”,并允许“插标为地”……江西填湖广的历史大剧就此拉开序幕。这股移民有两大特点:

  

一是时间超长,从江西逆流而西的移民潮从明跨越到了清,由初期的官府主导变为自发。明末有李自成、张献忠流民之乱,紧接着又是满清与南明的战争,此起彼伏,更有张献忠立七杀碑屠川的传闻,清初遂有湖广填四川之说。

  

二是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江西人迁往湖广,几乎遍布所有府县。比如,长沙的坡子街,当时在彼开店的多为江西人,湘潭曾经发生过当地土著与江西移民械斗的事。令人吃惊的是,江西移民甚至到了湘西、贵州、云南当时被人视为畏途的苗蛮之地,湘西的凤凰古城建有万寿宫(注:江西人奉许真君为神,一如妈祖于闽南人,所到之地往往修建万寿宫,可以这么说,凡有万寿宫处皆有江西移民。),而在云南彝族的民歌中竟有:“江西货郎哥,挑担到你家,你家小姑娘,爱针又爱线……”看来,江西的货郎哥哥倒是最早的情郎哥哥,走遍天下,与湘女多情的说法相映成趣。

  

关于江西填湖广还有一些趣闻,比如相传明初强制江西移民至湖广,由官兵捆住手以免移民逃跑,要上厕所必须喊“解手”,很多地方至今将这个称谓保持了下来;湖南、湖北人之所以称江西人为老表,是因为相互之间本为表亲;据说江西后裔的小脚趾会多生一小块指甲,各位赶快脱袜瞅瞅,究竟自己是不是被填而来的江西人后裔?

  

无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背景如何,从效果上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文化大融合,从此湖南已非楚人之湖南,而是天下之湖南,成了中国各处移民的聚居地。而湖南也正由于这样的文化融合开始脱胎换骨,于近代历史舞台上演了一出出波澜壮阔的戏剧。当代有的人将湖南近代人才辈出,完全归结为曾国藩创立湘军,使湖南民风士气为之一变,而不见两三百年来的文化融合之功,实在是短视之至!

  

引竹枝词一首赞曰:豫楚滇黔粤陕川,山眠水宿动经年。总因地窄民贫甚,安土虽知不重迁。


忆长沙往昔,峥嵘岁月稠

  

两湖分治,现代湖南初现雏形


自公元110年汉武帝建荆州刺史部以来,除了南北分裂时期以及个别时代以外,长沙、湖南都是作为荆州、湖广行省的下属治地而存在的。这点很让当代湖南人愤愤不平,觉得多年以来一直被湖北压着。尤其是自元至清初的四百余年中,湖南一直作为湖广行省的一部分,而湖广行省的省会在武昌。

  

历史终于走到雍正元年(1723年)。当年清廷正式设立湖南布政司,次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标志着湖南省正式成立,长沙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省会。两湖分治于湖南来说,是一件大事,它使洞庭湖以西以南和南岭以北的地区,成为一个有机的行政整体,它还最终确立了长沙在全省的中心地位,而湖南人对自身的认同也从此正式开始,把自己从湖广人中剥离了出来。


忆长沙往昔,峥嵘岁月稠


卫道护教,曾国藩湖南三练湘军


太平军两打长沙,曾国藩墨衰绖、出山任湖南团练大臣,与左宗棠、胡林翼等人一道以卫道护教为旗帜,创建湘军,收拾天下人心,并最终扑灭太平天国之乱。这个故事估计人们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所以也懒得多写了,再说也写不过人家。不过,太平军攻打长沙确实犹如点燃了湖南这个火药桶,数百年蕴藏于湖南的能量注定要让中国此后百年天翻地覆。


忆长沙往昔,峥嵘岁月稠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官方曾基本把曾国藩定为反面人物,而湖南民众无一不视其为英雄,甚至有一所中学就叫“曾国藩实验学校”!但天心阁上偏偏有一幅太平军战长沙的浮雕,让很多湖南人如同骨鲠在喉,欲去之而后快。

  

近代以降,湖南的发展进入快节奏,办理洋务、维新、革命、讨袁、护法、北伐等等,湖南人处处争先,其勇于任事,敢为人先的性格特点展露无遗,甚至出现敌对双方势力的领导者竟然都是湖南人的情形!纵观近代史,湖南犹如主席笔下粪土当年万户候的同学少年,挥斥方遒。

  

至此,长沙迈过了漫长的前世,迎来了自己纷繁多采的今生。

  

引《沁园春•长沙》赞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忆长沙往昔,峥嵘岁月稠

  • 文/加油车,图文摘自网络。感谢作者的创作,为我们留下这些美好的生活记录!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关于长沙生活的各个方面题材稿件都行),我们一起记录长沙生活!投稿请加微信号:ms96218,或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