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的極限 | 你可以被“宅”多久?

從1月23日(臘月二十九)算起,今天是武漢封城的第43天。從2月9日(正月十六)北京發佈嚴格居住小區(村)封閉式管理的通告計起,今天是北京半封村的第26天。

在這場因新冠病毒而被“宅”的戰役中,大江南北的人們經歷了做涼皮、炸油條、立掃帚等美好的事情之後,逐漸厭煩了蟄居的生活;伴隨時間的拉長,邊際效益遞減的殘酷一覽無餘。幾乎在家中多呆的時光,都在摧毀我們對生活的點點激情,直至一絲不剩。

那麼,接下來“宅”的日子還剩多少?我們所能忍受的心理期限到底是多少?

宅的變量之主觀意願度:主動宅27年,被動宅872天

從意願角度(I)而言,宅分為自願的主動宅和不情願的被動宅,兩者都有現實原型。前者如各類(半)實驗的志願者,後者即是當下生活的寫照。

談及主動宅,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在日本大行其道的宅文化。宅男中的戰鬥機真樹先生不負眾望,自1988年開啟遁世生活,近32年沒有出過門了。其次想到的不外乎實驗環境下的“宅”達人,他們在苛刻環境下屢屢刷新獨處紀錄。

1954年,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招募志願者在剝奪視覺、觸覺和聽覺的密閉房間參與實驗。感覺剝奪實驗進行2天后,被試者希望逃離該環境。勉強堅持7天后,受試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病理心理現象。

1972年,法國探險家Michel Siffre獨自一人在地下洞穴度過了六個月的單調生活。

1978年到1979年,行為藝術家謝德慶在一間高兩米,面積不足十平方米的木籠中宅了1年。

由於主動宅的客觀條件不盡相同,其數據只有一定的理論參考意義,實際意義並不大。畢竟大多數情況下的宅是不情不願的,或迫於戰爭、或困於瘟疫,主動閉門修煉者僅是少數。被動宅的極致代表是我國古代宮廷懲罰中的終生禁足,沒錯!一輩子不能出門,這樣的處罰令人不寒而慄。

據史料可查,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被動宅莫過於二戰的列寧格勒保衛戰,不愧是偉大的戰鬥民族,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頑強守衛城池872天,並取得反攻勝利。兩年多的時長打破我們對人類被宅忍耐力的想象。真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呀。

和眼下疫情相似的宅當屬1911年的東北鼠疫。核心疫區傅家甸自1月正式封城至3月上旬鼠疫死亡人數連續多日為零解封,持續了兩個多月。

宅的變量之環境:舒適宜居可多宅些時日

宅之事,可大可小。大到封國、封省,小到封村、居家隔離。前幾日,德國衛生部部長說不會封鎖國境。封國,想起來真是讓人不寒而慄。封村在歷史上也不是什麼新鮮事。2015年,MERS肆虐韓國時,全羅北道順昌郡某村落曾被衛生部門封村十多天。

具體而言,個體所能忍受的宅時長和活動區域大小(S)呈顯著正相關。所宅的空間越大,人們的忍耐時長相對越長。就本次新冠疫情封城而言,大部分被宅人員的主要活動區域是住所。大家吐槽客廳、臥室、廚房一日遊——這自然比不上在客廳打羽毛球,生活娛樂兩不誤的豪宅生活——但比起在遊輪隔離的民眾,幸福指數還是飆升的。

除了絕對的居住面積之外,封鎖的所處環境也至關重要,典型的環境特徵如溫溼度。前文提及的法國探險家Michel Siffre所居住的洞穴溼度超過了90%,如果條件更好些,沒準探險家可以待更久些。

更為需要關注的是環境中是否存在感覺剝奪(D)和外部溝通(C)切斷。簡單來說,能不能看到物品,聽到聲音,與他人溝通。美國設立在古巴關押國際恐怖分子,有著地獄等候室之稱的關塔那摩監獄可謂此類環境的代表。拘留犯眼睛被套上眼罩,耳朵戴著耳套,整張臉罩著面罩,戴著厚厚手套的雙手還被手銬銬起來,身上的堅硬的連體制服更是隔斷一切觸覺。據說,在這種不見光也不見人的環境中,有些關押的伊斯蘭信徒企圖自殺,要知道自殺可是穆斯林的禁忌。

宅的變量之個體意志力:意志力強者多宅些

即便處於同樣的環境,不同個體的忍耐時長也不一樣。這就涉及意志力(w),即個體根據自己確立的目的(如忍耐到何時)有意識地來支配、調節,並克服宅的外在條件,拉長所宅時日。這其中對外部誘惑的抵抗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這裡的外部誘惑,有美食、美景、美色等等,還有難能可貴的自由。前幾者在一定程度上與個體特徵有關。人們普遍認為視覺剝奪難以忍受,但對於視覺障礙人士而言根本不是個事。同樣,視聽障礙人士待在由微軟打造的-20.6分貝,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最安靜的房屋只是小case。不過,最後的自由幾乎是最難抵擋的誘惑。裴多菲都願意為了它拋棄生命與愛情。還有很多從鄉村去城市照顧孫子(女)的老人,在樓上待不住,想找人說話,這是再明顯不過的對自由的渴望。

以上,忍耐天數由以上幾點綜合可以算出:

D= w*I*S/C*(p1D1+p2Dd2+p3D3+……+pnDn)

w為常數,由個人意志力決定;I 為主動或被動宅的外在強度;S為人均被宅面積,

C 為切除外部溝通強度;Dn 為不同感官剝奪的加權和。Pn為對應感覺系統參數;這幾者任一參數趨向於無窮大,所宅天數趨向於無窮小

不過,在現有國情範圍來說,在更寬泛範圍來說,我們所能承受的宅極限和經濟條件成顯著正相關。如果儲蓄耗盡,我們可能連一天都宅不起。

如果可以在宅前加個期限,你的答案會是多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