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红楼梦》中“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透析《红楼梦》中“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此诗句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诗《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重九日就是重阳节,重阳节要登高,范成大爬山去了,他看见了寿藏之地,就是活人为自己将来修的墓穴,就有了那首诗。作者在引用的时候改了一个字,把门限改成了门槛。这一改对应了《红楼梦》中的铁槛寺和馒头庵。

一、从书中故事看作者的用意


《红楼梦》中贾府有家庙铁槛寺,附近有个馒头庵。贾家人死了,都寄存铁槛寺,所以铁槛寺也是坟墓。土馒头是坟墓,说馒头庵是因蒸得好馒头得名,其实也有土馒头之意。


铁门槛作为封建社会富贵家族的象征,门槛越高,越结实,体现的家族地位越高。富豪之家的门槛再高,哪有永世不倒的繁华?又有谁抵得过生命无常,到头来还不是都须一死。


透析《红楼梦》中“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1、贾府家庙铁槛寺:槛内槛外的故事


铁门槛用来显示门庭高贵,长盛不衰。有钱有势的人,他们的门槛要用铁包上,希望这铁门槛代表一种气派。而且可以千年不坏,希望铁门槛能够一直存在,也是希望家族能够一直延续辉煌。子子孙孙享受无穷的荣华富贵。贾家宁荣二公创业初期,深有忧患意识,建立家庙铁槛寺既是对家族的余泽,也有对后世子孙的警醒。


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作者讲了这样两个故事。


第十五回,秦可卿的灵柩要送至铁槛寺中寄放。铁槛寺里有阴宅,算是临时坟地。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铁门槛里是富贵繁华世界,土馒头里是永恒的沉寂。这里却反过来,铁门槛里面停着棺材,繁华褪去,时光停止。


第六十三回,贾宝玉过生日,收到妙玉派人送来的粉红色贺帖,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妙玉自称槛外人,这倒是没反,可是槛外人正在做着的却是槛内事。邢岫烟解释妙玉自称槛外人,宝玉如醍醐灌顶,怪道我们家庙是铁槛寺。妙哉作者,把这槛内槛外的故事讲得出神入化,一个铁门槛竟做出这等大文章。


透析《红楼梦》中“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2、离铁槛寺不远的馒头庵:发生在那里的故事


贾府为秦可卿安灵要在铁槛寺做三日道场。王熙凤嫌不便,带宝玉秦钟到水月庵又叫馒头庵去住,说这里蒸得好馒头,读了故事才发现,原来是做人肉馅的馒头。庵中净虚老尼不净不虚,满心滿脑子尽是污浊和欲望。她求王熙凤帮助摆平一件婚姻纠葛案。害死一对有情青年,王熙凤索得三千两银子。王熙凤不住铁槛寺而去馒头庵,就是走向死亡。她玩弄权术、见钱眼开、灭绝人性。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王熙凤何曾参透人生玄机。


秦钟多情更滥情,在贾府家塾,他就和小生香怜偷情,看到村姑二丫头,他也心怀不轨,在乃姐安灵之时、之地得趣于智能。巧姐儿出痘子,贾琏夫妻都不同房。秦钟贪恋肌肤之亲,走向自己的宿命,为作者所不齿,让他夭亡。欲望太过催人命。


土馒头指坟墓,是生命终结的标志,一个馒头似的坟头,就是生命终结时所有人最终的归宿。


透析《红楼梦》中“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二、妙玉为什么欣赏、推崇这句诗

要知妙玉为什么推崇“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句诗,就要弄清楚妙玉其人。妙玉是官宦人家出身。因为自小多病,不得不出家,带发修行。她出家后不久,父母竟都亡故了。师父还跟她说:“衣食起居不宜回乡。”


妙玉才华极高,却又性情古怪。第六十三回,宝玉说妙玉:“他为人孤癖,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在给宝玉的拜帖中自称槛外人。搞得宝玉不知所措。


妙玉推崇那两句古诗和她的身份有着很大的关系,她是带发出家在栊翠庵里修行,她应该看淡繁华富贵权势,本该一心不闻窗外事,她也自称槛外人。这两句诗也道出佛道修行的领悟。妙玉推崇这句话,可以显得她把世间一切繁华艳丽都看作未来的土馒头。


然而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妙玉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必得王夫人要人写了帖子请她才肯来。如果说她连生死都看得明白,怎么原来竟差那一张请帖;她自称槛外人,却给槛内人祝寿,而且要用粉红色的贺帖;她自称槛外人,却知道贾母不吃六安茶,知道宝玉生日;她知道对于土馒头而言,人与人是没有区别的,可是她的分别心格外重。这一切都说明她这个槛外人一直在窥探着槛内。说明她身在佛门,心系红尘。至少是个不甘心的槛外人。她推崇那句诗是装点出家人门面的。起码唬到了贾宝玉。


透析《红楼梦》中“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小说给我们的启示


这句话只是在感叹荣华富贵也逃不开生死离别。作者在写妙玉时用了这句诗,是要警醒世人,人生百年终有一死。但这不过是感叹而已,并不适用于人的行为指南。仅仅从死亡这个最终结果就来推断荣华富贵没有意义,实在是谬之大极。


这是虚无主义的人生观。其实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理解,只有拥有过,才有资格说放下。不以现实为支撑的高调就是无病呻吟。既然是槛外人,就应该身在红尘,心在世外。自然也就应该把俗世的这些富贵荣辱放下,看淡。只可惜妙玉云空未必空,一个喝水的杯子也要分出众生的三六九等,世俗的宝玉也让她尘缘未了、凡心暗动。


实际上,古往今来,真正看透人生的能有几人?妙玉自称槛外人,甚至连男女感情这件事都还没有看透:她用自己的茶杯给宝玉倒茶;她给宝玉送庆寿函,被岫烟笑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心系红尘的她却不得不以冷艳的外表掩盖自己。她的那份高雅,孤傲,使她成为了一块可望而不可及的妙玉。谁曾想“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一方面看穿了人世间的富贵繁华,一方面却又摆脱不了世俗的诱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她刻意与世人避嫌、孤僻怪诞,仍是入了俗局。面对栊翠庵里人生的寂寞与荒凉,只能用‘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来安慰自己那孤独寂寞的心,称自己为槛外人来压抑自己那份躁动的情。《红楼梦》通过妙玉这位美丽高洁的少女的悲惨遭遇,要揭露的这个肮脏邪恶吃人的社会。


透析《红楼梦》中“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命运无常、生命有期,人生还有哪些东西不能失去?是铁门槛?还是铁帽子?在无常的人生面前,没有什么东西是牢固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是不朽的,它们最终都将化为黄土、荒草,化为融入历史深处的一缕烟尘。生与死,欲望与看破,这本就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却在一句诗中体现出来,值得人去咀嚼。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与《红楼梦》中好了歌和好了歌注讲的是同一个道理: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生活最后终将归于寂寞和虚无。纵然现在是风光无限,谁又能阻挡最终一场荒凉的悲剧呢?作者将这种人生的幻灭感写得淋漓尽致。


人生切莫过于执迷,人世无常,浮生若梦,转眼就是百年,纵有良田万倾,房屋百间,也躲不过人死灯灭的命运。但是人生也不可太过看透。太过看透、太过消极,社会就没有前进的热情和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