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萬物說你好,流浪在時光裡的小江 | 書評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好像都和她有關。

和萬物說你好,流浪在時光裡的小江 | 書評

“當我走出大山,就不停地會去想,這些留守在大山裡的孩子,沒有親人在身邊,他們更多需要的是物質還是精神?物質能給這些孩子們帶來持續的快樂和滿足感嗎?我們離開後,他們怎麼辦?這樣就開始慢慢地,每年回去。”

2007年,江一燕因拍片來到廣西巴馬,走進大山,她看到了真實的山村,物質貧窮,百姓淳樸,孩子可愛,學校破爛。一個殘疾爺爺送她兩隻蝸牛,一個孩子奔跑兩個小時來看她,她淚流滿面,她敞開心扉,她融在其中,她決定在這兒支教。

江一燕是圈內不可多得的公益榜樣。她的身份,除了演員,還有歌手、詞曲作者(音樂人)、攝影師、作家、山區支教老師、野生動物保護者。除了演員是自己的專業,其他的身份都來自她的愛好。

“我的富有,是因為我一直只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江一燕說。每年她都會拿出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去支教,將勇氣的種子撒到更多孩子的心田。至今,她堅持支教已達12年。

公益之路

2012年,江一燕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隨筆《我是爬行者小江》,並將所獲稿酬捐獻給貧困山區兒童;

2012年,江一燕獲得“年度明星公民大獎”;

2013年,江一燕發起成立“爬行者愛心基金”;

2015年9月起,江一燕開始在各地舉辦“江一燕LOVE公益攝影展”,將所有收入捐獻給支教事業 ;

2015年11月,江一燕獲得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賽區華夏典藏獎 ;

2015年12月,江一燕成為中央電視臺年度《感動中國》候選人,央視網稱其為“以公益支教為生活方式的明星” ;

2016年,江一燕被共青團中央評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崇義友善好青年”;

2016年9月,江一燕組織成立爬行者公益團。

2019年5月,出版第二本散文隨筆《在時光裡流浪》,並將稿酬全部捐獻給山區兒童助學和野生動物保護事業;

2019年7月,江一燕在“TEDXSuzhou年度大會”上發表主題為《共同的家園》的演講。


沒有公平的命運,只有快樂的選擇。愛你所愛,行你所行。以公益支教為生活方式的江一燕就是這樣真實溫暖的代表。她熱愛公益是事實、熱愛那些可憐的孩子們是事實、她是一個將公益和慈善落到實處的藝人,這也是事實。

和公益事業一同進行的,是江一燕的攝影生活。她去過五大洲的40多個國家,她的攝影作品多幅選入了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還低調地捧走了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賽區“華夏典藏獎”,成為唯一獲獎的女攝影師。


今天,小叨想聊聊江一燕的第二本書《在時光裡流浪》,3篇序分別出自她的良師益友,字字句句無不充滿著對她的喜歡和讚賞。這些褒獎都來自於她的表演、唱歌、攝影、寫作、公益,因為她對生活的態度是那麼積極向善,讓人絲毫不吝於對她的稱讚。

江一燕稱自己為爬行者——江小爬。一個充滿責任與力量的江小爬,美好,是她對待生活的定義。


和萬物說你好,流浪在時光裡的小江 | 書評

《在時光裡流浪》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高原篇,是江一燕在各式各樣的藏族地區的“流浪史”,也因此她擁有了藏族名字——益西卓瑪。藏族人家的高原時光流露著江一燕的興奮和眷戀,所見所聞都是信仰的力量。這裡有信徒、阿尼、信眾、佛陀、侍者、佛母、僧人,還有永遠都在為眾生服務的佛陀。

因為電影《七十七天》的拍攝,她終於來到嚮往多年的西藏,遇到了與她自己最相似的人物——女攝影師藍天。人在面對死亡時的恐懼,對命運不公的埋怨,獲得狹義自由時的孤獨,對生的眷戀,到最後的釋然,都通過電影真誠的表達出來。“遠方是常人所不可觸碰的理想目標,詩,是我們追求遠方過程中自己所演繹的不平凡的故事。”她說電影《七十七天》是對詩和遠方的最好詮釋。

那段日子是讓她興奮的,隨行的夥伴有助手阿遠、助手田田、司機老賀,還有爬行團的成員。

這裡是最好的世間,像一個濃縮版的世界,包含了所有的壯美山河。我想這是對

高原篇最好的解讀。


非洲,最寧靜和諧的地方,有與都市迥然不同的快樂。第二部分就是野生動物救援篇。江一燕會因為一隻被安樂死的犀牛流淚不止,它叫蘇丹,是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這段救援時光裡還提到了國際公益組織WildAid(“野生救援”)創始人彼得,布萊克媽媽、鑫總、大亮先生、尤尼斯。

記錄自然之美。在非洲的日子,她們每天和動物們的偶遇都是以“啊!天哪”來感嘆這方世界的奇妙。在江一燕眼裡,非洲的好是說不盡的,可愛又溫暖,簡單又天然。她說非洲像一個大男孩,它的溫暖體恤讓你無法抗拒;她說非洲屬於懂得美好的人;她說非洲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每一頁都很精彩;她還說,只有真正慢下來,去懂得生活,才可以這樣浪漫。非洲代表著人類家園的曾經。

看到桑給巴爾島上的孩子們在一年四季都無比炎熱無玻璃窗戶的教室裡坐在地上上課,江一燕和爬行者公益團給他們買了課桌椅和學習用具。

不常規的相遇,遇見並不雷同的你。非洲會吸引相同靈魂的人,在非洲所有的天性都是自由的。


在平凡的生活裡,不凡的活著。第三部分則是心靈家園篇

江一燕,生於斯長於斯的江南姑娘,走進江南斯宅,感受自古以來的書香和富庶。在這裡她看到了兒時的記憶。

在城市裡,江一燕是一個連看到毛毛蟲都會被嚇傻的“獨生女”。在大自然中,她是幻想可以保護愛人而打敗野獸的勇士。她說,我無法形容一路上遇見的山裡孩子有多麼懂事,無論多麼艱難,他們總是不卑不亢。讓我只想看著他們,是崇敬,是感動,是眼神中無窮無盡的愛意。

該部分出現的人物有羅老師、花先、大楊老師。


花了6年時間跨界做建築設計,江一燕在2018年一舉拿下包括建築、室內和景觀在內的三項國際建築大師獎。她欣慰的說,時間沒有浪費,那幾根因為完美而新生的白頭髮,也飽含了歷練和體驗。

會在青海高反到眩暈,會因為將掛在衣架上的便攜水盆扣在抽屜上的小聰明而驚喜萬分。江一燕說,她想活得更像她自己。

“我還是會保留一份和自己在一起的特立獨行,其餘的,都給天地和愛。”感受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吞沒,江一燕就是這樣的人。她的願望是希望自己能成為旅居作家。

如果不是熱愛,有潔癖的處女座女孩怎會願意每年都去大山裡生活;如果不是熱愛,怎麼會數十次遠赴非洲拍攝火烈鳥;如果不是熱愛,救助野生動物,和犀牛並肩走在非洲草原上。

如果江一燕的公益之路有所求,那一定是傳遞愛


這世界太美了,可是我們為它做的太少了。就在前幾天,江一燕在公開活動上作了題為《共同的家園》的演講。她說,我害怕我照片裡那些鮮活的生命會因為盜獵者那些貪婪的子彈而泯滅。現場講述了自己作為野生動物保護者,親赴非洲的真實見聞。演講結束後,江一燕用長時間的深深鞠躬,拜託大家共同保護家園。

關於自然家園,江一燕也透露自己正在籌備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的電影《天國之渡》,她也是首次以編劇的身份參與到電影的創作中。電影即將前往非洲拍攝,希望能呼籲更多的人為保護地球家園出一份力。

江一燕用自己的行動,誓要讓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動影響到周邊的人,她說“我們要影響的不止是身邊人,要讓全世界的人看到中國人也熱愛自然,我們也將有保護野生動物和守護地球的態度和行動。” 用愛致意生命中的美好,用行動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不只屬於人類,尊重萬物的生存,別讓它們永遠活在教科書裡,也別讓它們成了我們下一代的遺憾。

“當這個大自然有麻煩的時候,人類會沒有麻煩嗎?當這麼多的生物面臨滅絕,人類離滅絕還會遙遠嗎?如果我們現在再不行動起來,我們所有人都將沒有未來!”江一燕輕柔的聲音裡散發著一股強有力的守護能量,我們該用善意激起我們共同家園美好的一面,用真正的行動去守護這份美好。

來源 | 陳瓊小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