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隔著屏幕的你,如何打動你的聽眾?

「書評」隔著屏幕的你,如何打動你的聽眾?

作者:[美] 傑瑞·魏斯曼 知名演講培訓公司SUASIVE公司創始人

出版社:湛廬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2月

科學研究表明,人們在獲得一段新信息的一週之後,最多隻能記住內容的5%,有時甚至連1%都無法留下。當下,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越來越多的溝通轉移到線上,當面對面變為面對屏時,每一次溝通都變成一次演講。

短視頻、直播、視頻與音頻課程的快速崛起,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靠說話賺錢,如何通過屏幕更好的打動聽眾呢?

被《福布斯》雜誌譽為“通財者”和“奇蹟魔法師”的魏斯曼在他的書中《魏斯曼的演講大師課1:說的藝術》說到想要打動聽眾,你需要找到合適的敘述結構。說到結構對聽眾的重要性,我們可以以讀書為例。

讀書的一個特點就是,讀者可以從任何角度、從任一章節進入作者的世界。在閱讀書籍、報告或雜誌時,如果遇到一些前面出現過的詞語,但是意思或者出處記不清了,可以標記當前位置,然後翻到前面去找原來的定義或者出處。所以說,讀者是可以獨立穿越作者的世界的。

但是,演講的聽眾不可能做到這一點。聽眾看待演講內容的視角是線性的,一次只能看一張幻燈片。這就像是站在林中看整片森林,每次只能看到一棵樹。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引導聽眾,先把演講各部分的關係整理清楚,再呈現給聽眾。這樣,他們聽起來才會覺得輕鬆。帶他們離開森林,走到高處,俯瞰全景。

為此,你需要一張地圖、一個計劃或者一個方案。我把讓演講結構邏輯清楚、說服力強的方法叫作“敘述結構”(Flow Structures),共有16種,不同類型的演講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進行選擇。

16種敘述結構

1、模塊型(Modular):一系列相似的組成部分前後相銜,但是各部分之間的順序是可以互換的。

2、歷時型(Chronological):以時間為線串聯起各個部分,這種結構反映了事件發生或應該發生的先後順序。

3、物理型(Physical):根據演講內容的物理或地理位置編排順序。

4、空間型(Spatial):依據物理意義上的隱喻或類比,概念化地組織演講內容,提供一個關於主題的空間化視角。

5、問題-解決型(Problem/Solution):圍繞一個問題,提供你的或者公司的解決辦法。

6、議題-對策型(Issue/Action):圍繞一項或多項議題,提出你打算採取的對策。

7、機遇-手段型(Opportunity/Leverage):以一個商業機會為契機,證明你或公司打算以什麼手段抓住機遇。

8、形式-功能型(Form/Function):以一個商業概念、方法或技術為中心,發散出許多關於它的應用或功能。

9、特色-利益型(Features/Benefits):列出產品或服務的特色,說明它們帶來的利益。

10、案例研究型(CaseStudy):複述一遍你或公司是如何具體解決問題或滿足客戶需要的。敘述時,要涵蓋公司業務的所有方面。

11、以退為進型(Argument/Fallacy):主動提出不利於公司的觀點,然後指出其中隱藏的謬論或錯誤進行反駁。

12、比較-對比型(Compare/Contrast):比較說明公司與同行的不同之處。

13、矩陣圖表型(Matrix):使用2階或更大的圖表,把複雜概念簡化成容易消化、理解與記憶的形式。

14、平行結構型(ParallelTracks):在一系列相關要點下,以相同的結構深化每一要點。

15、自問自答型(RhetoricalQuestions):自己提出並回答聽眾可能最想問的問題。

16、數字榜單型(Numerical):列出一連串聯繫不密切的想法、事實或論點。

你可以按照選定的結構整理頭腦風暴中得到的各組要點。這樣不但自己組織起來方便,聽眾也聽得輕鬆。這裡會詳細介紹其中的3種類型,並附上簡單的例子。

1、模塊型

以模塊形式串聯起來的演講就是,將一系列相似的組成部分前後銜接,但是各部分之間的順序是可以互換的。這種模塊化的敘述結構是即插即用(Plug-and-Play)的:各部分演講的順序可以隨意決定,只要全部呈現給聽眾就可以了。它是16種結構中組織最鬆散的,所以聽眾聽起來可能還是有點難度。

但有時演講者也沒有其他選擇,只能用模塊型。財務演講就屬於這一類,在一場演講中的財務部分也是如此。在IPO路演中,CEO通常會選用其他15種類型中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一種組織演講的主體部分。

但CFO報告財務年報、季報、資產負債表、收益表和其他財務數據時,採用什麼順序都無所謂。財務年報放在季報之前或之後都可以,CFO只要憑感覺定奪,然後依序逐一報告即可。

還有其他一些情況也適用於模塊型結構,比如,它可以在新品發佈會上用於介紹產品的新功能。

模塊型敘述結構有兩大優點:

第一,必要時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重新安排各個部分的順序;

第二,時間緊張時可以省略一兩個部分。這樣雖然方便,但聽眾理解起來和你演講起來都是一個挑戰。因為各類要點之間缺乏有力的邏輯聯繫,每個人,包括你和聽眾,想要跟上節奏都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

因此,這種結構要少用、慎用。即使用,也要儘量簡潔,並且補充一些過渡的連接詞。

2、歷時型

比模塊型更易讓人理解的結構就是歷時型,它以時間為線串聯起各個部分,這種結構反映了事件發生或應該發生的先後順序,如果“變化”或者“發展”是演講的主題,那麼這種結構是理想的選擇。

有時你可能需要做演講,向聽眾解釋某個事件是如何發展的。假設你是一家大型企業(起名為“歌利亞軟件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公司剛剛收購了規模較小的一個競爭對手(起名為“戴維軟件公司”),這個消息的發佈讓雙方員工都很驚訝。

現在他們心裡充滿疑惑和擔憂:為什麼會這樣?兩家長期競爭的公司的員工要怎麼一起工作?兩家公司有何共同點?前景如何?於是管理層召集了一次會議。會議將在被收購的戴維軟件的禮堂召開,由你負責演講,讓新加入的人員瞭解最新情況。你演講的目的無疑就是幫助戴維軟件的員工瞭解這場併購的過程,並且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新擴大的歌利亞大家庭的一員。

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有效的組織演講內容的方法就是歷時型結構。演講中貫穿一條時間軸,以此說明歌利亞軟件的昨天、今天,說明為什麼會有這場併購以及它是怎麼進行的,併購後兩家公司在未來又將如何攜手並進。

通過讓聽眾清楚地瞭解歌利亞的歷史,通過告訴他們這場併購是兩家公司發展壯大的自然結果,你很可能就打消了原戴維軟件員工的顧慮,他們就會開始建立對新僱主的信任。

3、空間型

相較物理型結構根據實體的地理位置編排順序,空間型結構組織內容的方法是象徵性的、概念化的,它依據物理的隱喻或類比,提供一個關於主題的空間化視角:由上至下、由下向上、由內向外或者由外向內。

我經常在一些行業或金融會議上演講,其間常被問及如何才能使演講有效果。為了清楚說明這個問題,我用的就是由下向上的空間型結構,這種結構如果以圖來表示就像金字塔(見圖4-1)。

「書評」隔著屏幕的你,如何打動你的聽眾?

圖4-1由下向上的空間型結構

縱覽每一場演講,都有5個主要組成部分:

●內容構建;

●PPT設計;

●表達技巧;

●工具;

●問答技巧。

一場主題為如何使演講有效的演講,它的目標是教聽眾學會如何駕馭這5個部分,其中內容是最基本的。在演講中,我從金字塔底層的內容開始,逐級往上敘述各個部分,直到位於頂端的問答技巧。同時,我會提供一些技巧完善各個部分,並通過實例和軼事闡明這些技巧。

雖然在不同的會議上使用的技巧和說明方式不同,但不變的是我都會用空間型結構。這種結構會有一種視覺化效果,能創造一個畫面,便於聽眾理解、記憶,他們還可以方便地把信息傳遞給他人:“魏斯曼是怎麼定義有效演講的?”“他說有效演講就像一座金字塔,基礎是內容,而頂端則是問答技巧。”

空間型結構也有別的使用方式,比如由上至下。

當時,英特爾公司的蘭迪·斯特克(Randy Steck)和羅伯特·科爾韋爾(Robert Colwell)博士帶領一組頂尖的工程師研發英特爾的下一代集成電路:P6,這一切都屬公司機密。

當蘭迪和羅伯特准備好揭開芯片的面紗時,他們邀我一起幫助其團隊編排新品發佈演講,團隊中還包括那時英特爾的總經理蒲大衛(DadiPer lmutter,英特爾前行政副總裁)和當時的銷售部門主管盧·佩斯利(Lew Paceley)。演講時間選定在國際固態電路大會(International Solid State Circuit Conference,ISSCC)期間,這可是英特爾對手的地盤。

我被安排住進俄勒岡州希爾斯伯勒(Hillsboro)一家離英特爾芯片製造廠很近的飯店。在那裡,我和羅伯特、蘭迪、佩斯利和蒲大衛一起經歷前面幾章講到的環節:框架建構、頭腦風暴、歸類,最終把他們的想法歸為以下幾類:

●P6的設計理念;

●P6的產品規格;

●成為最終用戶產品(End-userProduct)的潛力;

●系統架構(SystemArchitecture)和支持芯片(SupportingChips)。

設計理念從最高層次描述這項科技(設計背後的思想、觀念),產品規格展示了芯片設計的成果,成為最終用戶產品的潛力說明了P6的應用,系統架構則告訴聽眾所有部件的協作原理。每一個層次都會深入一步,從而形成一個由上至下的空間結構。

這次演講結束後,科爾韋爾博士寫了一份總結給我:

“我很遺憾其他演講人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他們都十分緊張,而且如你所料犯了錯誤:對聽眾長篇大論地報告數據......因為我很瞭解整個演講,所以儘管下面坐了很多人(大約1800人)我上臺時依然很輕鬆......問答環節很有意思,沒有人問我那些原本擔心的棘手問題......我想是不是因為我看起來準備得很充分,而且完全掌控了整個流程,導致那些本來想刁難我的人害怕說不過我而退縮了。”

空間型結構也可以用在別處。例如,一個產品的市場可以表示成很多同心圓,就像一個靶子:市場的核心即靶心,就是那些對產品最有興趣的顧客,靶心外圍的圈代表其他市場,且越往外代表市場越大,也越難佔據。對於聽眾來說,這種由內向外輻射的空間型結構無論從領會、理解還是記憶上來講都更容易。

空間型結構最簡單的變體就是“建房”式的結構。地基是產品或服務平臺;上層建築的房梁代表了企業的組織結構和合夥人;房屋內部的管線表示技術。窗戶、磚塊和牆與牆之間的砂漿代表營銷和品牌。許多不同領域的公司都是依照這種結構來完善自己的商業模式的。

這麼多種結構,是不是說其中一種一定比另一種好呢?不是的,只是某些結構比較適合特定的情況。其實這16種結構在某種程度上存在重疊,選擇的關鍵是:整場演講只能選擇一到兩個模式,風格要統一。在你選出恰當的結構後,聽眾才能從細枝末節中掙脫出來,俯瞰全局。

如果演講沒有選對結構,就會想到哪說到哪,一片混亂,聽眾也會聽得糊里糊塗,這樣你怎麼也不可能帶領聽眾到達終點。選出合適的結構模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出選擇。

【鈦媒體作者介紹:本文來自《魏斯曼的演講大師課1:說的藝術》作者傑瑞·魏斯曼(Jerry Weissman)。他是享譽世界的商務溝通大師,全球領先的演講教練,知名演講培訓公司SUASIVE公司創始人。

每年指導的IPO路演超過500場,更是思科、微軟、英特爾、eBay、雅虎、奈飛、杜比實驗室等全球頂級企業成功上市的幕後推手,幫助這些公司籌集到數千億美元的資金,被《福布斯》雜誌譽為“通財者”和“奇蹟魔法師”。

“魏斯曼的演講大師課”系列著作已被譯成11種語言出版,被全球知名企業的管理者和銷售經理奉為寶典,也被《財富》雜誌評為“商業必讀書”】

《魏斯曼的演講大師課1:說的藝術》將會納入鈦媒體Pro版書庫,敬請大家關注前沿書庫的上新動態~每位Pro專業用戶一年可以在書庫中任意選擇三本書,由鈦媒體免費贈送哦~點擊鏈接、登錄,進入“前沿書庫”選書:http://www.tmtpost.com/pr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