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丈人的旅遊記

    十一、呼倫貝爾大草原

  • 近20天的奔波,我們一直是向著東北方向前進。離開漠河我們調轉“船頭”開始向西南進發,踏上返程之路。經中國冷極滿歸市、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沿著301國道向著呼倫貝爾方向行駛。隨著車輛向前開進,山林樹木越來越少,平川草原越來越多。又行不多時,就見一塊很大的石碑,上寫“呼倫貝爾大草原”幾個大字,我們頓時來了興趣,因為暢遊呼倫貝爾大草原也是我們這次旅遊的重要目的之一。於是我們立即打開手機,搜索出歌曲《呼倫貝爾大草原》,放大音量,一邊聆聽這美妙的歌聲,一邊欣賞著窗外誘人的風景,愉快的行進在遼闊的草原上。

  • 我老丈人的旅遊記呼倫貝爾大草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大興安嶺以西,因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間,總面積約為10萬平方千米,(一億四千九百萬畝),是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旗和海拉爾區、滿洲里市及額爾古納市、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總稱。草原上有3000多條河流縱橫交錯,500多個湖泊星羅棋佈,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乾旱草原三個地帶,除東部地區約佔本區面積的10·5%為森林草原過度地帶外,其餘多為天然草場。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組成呼倫貝爾草原植物群落基本生態的特徵。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國旅遊二十盛景之一。呼倫貝爾大草原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左右,這裡風光優美景色宜人,這裡有一望無際的綠色,有綿延起伏的大興安嶺,還有美麗富饒的呼倫湖和貝爾湖,這裡被譽為北國碧玉,人間天堂。美麗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邊,藍天白雲,碧草綠浪,湖水漣漪、牛羊成群,點點氈房,裊裊炊煙,茫茫無際的牧場不時傳來悠揚的牧歌,一條條彎彎的小河靜靜地流向遠方,白色的羊群在山坡上吃草,遠遠望去好似粒粒珍珠撒落在草原上。微風吹過草浪滾滾,形成一片綠色的海洋。牧羊的姑娘唱著動人的情歌揮動著羊鞭,遊走在美麗的草原上。傍晚,夕陽西下的時候,在霞光的輝映下草原與天連成一片,蒙古包裡響起委婉動聽的馬頭琴聲,這動與靜相結合的草原美景怎不叫人心曠神怡。

  • 我老丈人的旅遊記房車一直在大草原上行進,大約中午時分我們趕到一個叫“兩河聖山”的風景區,門面修建的十分宏偉,院內幾處景點都是廟宇殿堂,殿殿都是金碧輝煌。在一座小山頂上有一個高大的蒙古敖包塔,塔身潔白,上有鎦金蒙古文字,塔前有幾口金斗和一排貌似神仙的塑像,倒是十分威嚴。我們在山下做飯進餐,然後開往呼倫貝爾市。該市陣容很大,也很繁華熱鬧,我們在這裡稍作停留,在“上汽大通”保養了一下車輛,然後一直在大草原上行走,隨著天氣逐漸轉晴,天越來越藍,草原越來越遼闊,看著那些潔白的蒙古包和成群的牛羊,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一幕幕從眼前掠過,我們大人小孩都興奮極了,小孫子怡然一邊“噢喲,噢喲”地喊著,一邊拿著手機“啪!啪!啪”地拍個不停。雖說我們也是草原人,但在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也真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不一會又到了海拉爾市,這裡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也是呼倫貝爾人民政府所在地。這裡還有一個景點叫“副都統衙門”。呼倫貝爾副都統是清朝皇帝欽定的管理呼倫貝爾地區的最高長官。雍正十二年(1734),在伊敏河西岸(今海拉爾正陽街地區)築起呼倫貝爾城,設統領管理。乾隆八年(1743),清政府改設副都統銜,駐呼倫貝爾城,稱呼倫貝爾副都統銜總管,隸黑龍江軍。光緒6年(1880),改為副都統,管理呼倫貝爾地區。民國後一度設副都統,不久撤銷。

  • 我老丈人的旅遊記據史料記載,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在歷史上曾三次被毀,後又重建。2008年,當地政府復建了101座仿古建築,這些建築注重場景還原,以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的軍事、行政職能為主線,輔以圖文、油畫和事物,展示了“旗制”、“旗制民制並存”、呼倫貝爾“地方自治”和“特別區域”以及“旗縣分治”等各個歷史階段的發展歷程,突出作為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的副都統衙門,在管理呼倫貝爾和保衛祖國邊疆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以及各族人民為地區經濟發展,維護邊疆和平穩定所做的重要貢獻。展覽還詳細介紹了明清八旗軍的軍階、軍旗、官服和兵器等,使參觀者對清廷軍隊建制和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的設立及呼倫貝爾的發展有一個較完整的認識。

  • 我老丈人的旅遊記

    副都統衙門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建築風格質樸簡練,衙署正門兩側自上而下用滿文、漢文書寫“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大門兩旁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天高地遠帝命亦達荒牧野”,下聯是:“位卑責重民生常沐聖澤恩”。大堂正中壁上一幅“紅日照松鶴”的彩色圖案,上面書寫“清風肅政”四個大字,顯得格外莊嚴。副都統衙門的仿古建築,集中反映了呼倫貝爾各個歷史階段的發展歷程。實景展示了傳堂、冊檔房、副都統衙門的房舍、左右司和堂司、廳長的辦公之處、當年都統衙門各部門的工作場景、服飾、軍戒等。都府衙門共設十個殿,一號殿名為“傳堂”,即衙門的出入口;二號殿名為“冊檔堂”即存放文件和資料的檔案室;三號殿為“堂司”,後改為文案處,

    我老丈人的旅遊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