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天華村"旅遊+扶貧"的生動實踐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周小雷

9月28日,秋高氣爽。記者從長沙市區驅車經京港澳高速,不到一小時就到了全省脫貧攻堅示範村——長沙縣青山鋪鎮天華村。遠處是巍峨縹緲的天華山,身旁是成片的稻田,山風徐徐,翻滾著稻浪,一股股稻香撲鼻而來。

因地處偏僻、交通閉塞、經濟落後,2014年,天華村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12戶。6年後再進村,這裡的變化可用“山鄉鉅變”來形容——嶄新的瀝青路連接11個村民小組,風景秀麗的天華山景區遊人如織,大變樣的村容村貌彰顯著文明新風尚,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天華村,村以山名。這裡,不僅有萬年松等遠近聞名的“天華八景”,而且孕育了著名的工運領袖楊福濤等革命英烈,更因1961年4月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在此蹲點調查18天留下的“小故事大情懷”而令人神往,別樣的“紅”色風景因脫貧攻堅路上的“旅遊+扶貧”而精彩綻放。

在扶貧工作隊進駐天華村前,該村戶均純收入每年僅1萬元左右,而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不足4000元。

天華村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路子該怎樣走?不能身處寶山不識寶啊!青山鋪鎮黨委副書記向林霖介紹,扶貧工作隊進駐天華村後,經過廣泛調查研究,和當地黨委政府確定堅持生態優先,定下了“旅遊+扶貧”的總基調,通過“黨建+旅遊+扶貧”模式,引進軍芳家庭農場作為龍頭企業,實施林下生態養殖產業扶貧項目,既守住了生態紅線,又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天華村臨近國道107、京港澳高速,地理位置較好,但交通不便制約了當地的發展。入村入戶道路基礎差,既給當地群眾生活出行帶來不便,也不利於產業發展。

經過村支兩委和扶貧工作隊幾年的努力,目前全村24個村民小組,水泥路實現組組通。依靠便利的交通和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紅色文化資源,從2016年開始,村裡著力推進全域旅遊,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先後投資2000餘萬元,建成了天華山景區。

現在,紅色的劉少奇天華調查紀念館、綠色的天華山景區、藍色的潯龍河源頭響水壩,已經成為天華村全域旅遊的靚麗名片。近兩年,天華村每年接待遊客均達30萬人次以上。

如何把貧困戶的脫貧增收與發展紅色旅遊更好地結合起來?駐村扶貧工作隊也是費盡了心思。

長沙晚報社駐天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建剛介紹,工作隊積極引導貧困戶發展種植和養殖產業,栽種蘋果、黃桃、錐慄和柚子等果樹,免費發放雞鴨鵝等家禽幼苗給貧困戶飼養,這些扶貧產品全部在景區內和線上實現銷售。

2017年底,天華村將一棟老舊辦公樓改建為“青山鋪子”特色農副產品展廳,今年將其升級為青山鋪鎮消費扶貧產品展示中心,並積極搭上“電商快車”。記者在展廳內看到,優質禽類、乾貨、蔬菜、臘味等當地特色農副產品十分豐富,前來選購的遊客絡繹不絕。

2019年,天華村與長沙市十之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貧困戶“入股分紅”為核心,以“企業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產業發展、企業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就業”為有效連接,幫助貧困戶穩定長效增收。

在天華村大沙裡組,貧困村民彭德林見到記者到來,熱情地端出凳子,立刻泡茶。今年51歲的彭德林有一個天生智障小孩,以前全家僅靠他一人打零工維持生計,現在他妻子在天華山景區做公益崗位,家裡搞起了雞鴨養殖,還加入了村裡的種植專業合作社……“搭幫黨的政策好,今年我家收入在5萬元左右,脫貧奔小康絕對沒問題!”

“要讓好風景變成好‘錢途’!”天華村黨總支書記陳偉對記者說,天華村在脫貧攻堅中找準了適合自己的“旅遊+扶貧”路子,實現產業模式華麗轉型,民生福祉大幅改善,村民實現全面小康不再是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