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養良育(總序210):媽媽把她扛回家

出生第981天(一)(總序210):媽媽把她扛回家。

晚上媽媽去奶奶家接她,她因為沒有看到想要看的動畫片而抗拒穿衣服,媽媽怎麼勸也不管用。於是媽媽生氣了,把她抱在懷裡,三下五除二就把衣服、褲子和鞋等都給她穿好。她雖然哭,也反抗,但還是擰不過媽媽。衣服穿好了,她又賴著不出奶奶家門,媽媽索性把她扛起來,一直扛到家。到家後,她就是不脫衣服,嘴裡不斷的吭嘰“我不脫衣服!我不脫衣服!”,以此來抗拒媽媽的“暴行”。此時,家裡的氛圍很不一樣,媽媽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生悶氣;我正在準備做明天早上的菜:茄絲炒肉,很識趣的沒有加入她們娘倆的戰爭。她在門口大概吭嘰了幾分鐘,見媽媽和爸爸都不理她,於是一個人進了北臥室。家裡除了炒菜的聲音,一切都很安靜。大概十分鐘後,她一個人從北臥室出來,剛才那副抗爭的神情已經消散了十之七八。媽媽見她出來,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溫和地對她說:“寶寶,上媽媽這裡來,寶寶剛才不高興了是不是?你知道嗎,動畫片今天錯過了,明天還可以繼續看,我們明天在奶奶家看完了再回來好不好?不過只能看一集,因為電視裡每天就演一集。”“嗯,媽媽,可以看今天的超級飛俠了嗎?”“可以啊,我們說好的,超級飛俠每天可以看兩集,對不對啊寶寶。”媽媽打開電腦,給她看了兩集超級飛俠。兩集完畢,她很自覺地就離開了電腦去玩積木了,還告訴媽媽來關電腦。

慢養良育(總序210):媽媽把她扛回家


今天的這個生活片段告訴我一個兒童心理和家庭教育的事實,那就是:家長採用什麼方式處理負面情緒,孩子也會採取同樣的方式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她因為沒有看到喜歡看的動畫片而鬧情緒,媽媽因她的哭鬧而激發出自己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媽媽回到家後獨自調整自己的情緒,沒有繼續對她發脾氣,也沒有把負面情緒擴張到我這裡,這正是媽媽自我情緒調節能力和邊界心理功能良好的體現。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她的表現。雖然她來到這個世界上才兩年多的時間,但是她的表現跟媽媽處理情緒問題的方式幾乎一般不二。媽媽坐在沙發上不說話,她一個人躲進北臥室不出來;媽媽自己調節好情緒,她抗爭的神情可以自行消散十之七八;媽媽調整好情緒主動跟她說話,她也不再因為剛才的事情跟媽媽糾纏不休;媽媽遵守規則讓她看今天的兩集《超級飛俠》,她看完後也如約請媽媽來關閉電腦。這一切都是那麼對等和協調,就好像有導演事先安排好了一樣。

慢養良育(總序210):媽媽把她扛回家


她是什麼時候學會自己一個人調節情緒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她今天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是深受我們家庭影響的,至少受到到媽媽的影響很大。孩子們在自己不會創新和創造之前,他們一般都會先學著要跟父母一樣,無論表情、神態、語言風格甚至被激發出情緒的強度和處理情緒的方法,他們都會首先模仿父母,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我要和你們一樣。”他們對我們的模仿不是選擇性的,可以說幾乎是全面性的,不管精華還是糟粕。所以,當我們看到我們的孩子做事拖拉寫作業馬虎的時候,我們很可能會生氣至極。我們之所以會如此生氣,表面上看是因為早上時間緊張、馬虎容易丟分,實際上深層次的心理原因是我們在孩子身上看到了我們自己的缺點,而且是我們最不能接受的缺點。從這個角度說,家庭教育就不單純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自我認知和自我成長的教育。如果我們能夠反觀自己和教育自己,那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到我們身上的缺點就會減少,成長的質量就會更好。所以,家庭教育不存在什麼獨善其身,家長教育孩子,孩子也如鏡子一般在給家長“成像”。修整自己也是在幫助孩子,接納自己也是在包容孩子,成長自己也是在提高孩子,環環相扣,緊密相連。(2016.3.31)


慢養良育(總序210):媽媽把她扛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