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中,你認為劉瑛姑會後悔一輩子都耗費在周伯通的身上嗎?

天香雲外飄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

我認為,瑛姑不會後悔自己青春的浪費,她反而會在不時回味這段感情給她的快樂與痛苦中,獲取希望。

一、鴛鴦織就欲雙飛——瑛姑其人

瑛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和浪漫主義者,她期盼美好的愛情:無關名利地位,只要陪伴和溫存,這彷彿是每個少女心中的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環境的打磨,大多數人都把這個夢埋在心裡,尋找現實和理想交匯的點,妥協於不一樣的現實。在邂逅周伯通之前,瑛姑也是這樣做的,皇妃之尊,萬千寵愛,豐衣足食,但是她沒有真正的快樂,直到周伯通這個大孩子的闖入。

周伯通不是一個英俊的人,“兩耳招風,鼻孔朝天”,也不是一個成熟的人,“老頑童”的綽號說明了一切,甚至不是一個可依靠的人,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沒有擔當沒有抱負,整日沉溺武學,餘事不縈於懷。在我們外人看來,他與威風瀟灑、龍行虎步的段王爺,真是燕雀之比鴻鵠。就連二人孽情洩露之後,周是一走了之,段是關懷備至,優劣一目瞭然。

但愛情不是簡單的加減法,或許,瑛姑對愛情的執著,和突破規則、禁忌甚至道德的奮不顧身,證明了她也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她和周伯通,其實是般配的。

二、可憐未老頭先白——愛恨交織

但是這段愛情,天然地不被祝福,周伯通遠走,裘千仞誤以為孩子是南帝所生,對其下了毒手,段智興醋意大發,導致一個無辜生命的慘死,於是瑛姑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少婦),徹底地轉化成了滿腦子怨毒仇恨的復仇者,或者說是遷怒者更為恰當。在無法找到真兇的情況下,她滿腔怨憤,都發洩在了段智興(一燈大師)身上。而公道地講,段皇爺最後的決絕,不是因為自私,而是痛苦和自傷。

但是,經歷了喪子之痛等種種,瑛姑始終不曾埋怨過周伯通半句,她心中最柔嫩的所在,是為他而留。到了後來,周伯通被困桃花島,瑛姑屢次搭救而不成,竟轉而研究陰陽術數,以期搭救愛人,此等執著,可驚可怖,當然也是可敬的。

三、相對浴紅衣——終得圓滿

到了晚年,瑛姑面對殺子仇人的臨終懺悔,其實內心深處早已原諒了裘千仞,但“相對浴紅衣”的希望之火,仍未熄滅,她選擇的隱居之所,實際離周伯通並不遠,只恨無由自達。所以她提出了見周伯通一面的需求,以獲取一燈大師和楊過的幫助。

最後的結局很是圓滿,周伯通放下心結,與瑛姑生活在了一起,幾十年的光陰蹉跎、殷殷期待、愛恨情仇,換來生命最後階段的長相廝守,以及做夢都想不到的周圍人的祝福,她會認為,一切都是值得的。

所以,百花谷中,玉峰飛舞,瑛姑其實最終完成了一生的追尋,此時再不是“可憐未老頭先白”,而是“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了。


亦文人文


在那個有月亮的晚上,在那個懵懂的歲月,百合花在院子裡散發著淡淡的香味,把那個懵懂的少年種在了心上。

幸福地擁有了與他共同的結晶,只想此生如鴛鴦不離不棄。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世事總是與人的想法相對,兒子無端被傷。只要能救他,生命算什麼?臉面算什麼?可憐無論捨棄什麼也不能挽回。

自此心中兩個恨,一個惦記,此外再無生趣。

七張機,鴛鴦織就卻遲疑,唯恐被人輕裁剪。一場聚首,兩處分離,無計再相隨。

愛!始終不渝!為了與心上人雙宿雙飛,恨,隨風去吧。


賦詩聯句寫正楷


《射鵰英雄傳》裡的劉瑛姑會後悔一輩子都耗費在周伯通的身上的。

這不代表劉瑛姑不愛周伯通,而是老頑童這個人實在不值得她這樣深愛。


年輕時的劉瑛姑根本就不懂事,忍受不了寂寞這才稀裡糊塗和老頑童好上了,而且還懷了一個孩子。

她出軌以後,一直等到利用郭靖、黃蓉上山報仇,她對老頑童是沒有悔恨的,她還曾經去過桃花島想把周伯通救出來。

只不過她的功力和黃藥師比起來,實在差得太遠,這才作罷。


等到刺殺一燈大師的時候,面對昔日的段皇爺她開始猶豫了,這一次她一定深受震動,所以最終她放棄了。

二次華山論劍的時候,周伯通也在華山,兩人再次相遇,可惜周伯通終究是個不負責任的渣男,還是溜掉了。

年老的瑛姑一定非常後悔,一個女人一輩子圖什麼?

她放棄了貴妃之位,害了段皇爺一生,卻始終得不到老頑童周伯通的心,無兒無女,一個人跟著一隻狐狸相依為命。


只是此時此刻,她已經無路可退,再後悔也沒有用,笑著也要把自己釀的苦酒飲下去。

所以,楊過和郭襄來找她的時候,她才向楊過提了一個條件,無論如何,在所剩無幾的時光中,她要讓周伯通陪著她。

《神鵰俠侶》的結尾,周伯通、劉瑛姑和一燈大師是比鄰而居的,三個人是住在一起的。

這恰恰說明在三個人對往事看開了的同時,劉瑛姑還是非常後悔的。

最終陪她了此殘生的,還是生命中繞不過去的段皇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