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春秋时期人事组织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

导语:

家臣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

《左传》襄公29年,文章说:"公臣不足,取于家臣"。但是家臣这一概念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帝王对处理政事管理国家需求的变化,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家臣的人群范围逐渐扩大,家臣的能力逐渐增强,家臣的功能也更加细化。

自分封制开始,贵族和平民的区别越发鲜明。在分封制的背景下,地位最低的应该就是"卿大夫""士"等阶层。卿大夫的地位更在士之上,士听从卿大夫的命令。士因为地位低下,不像贵族们一样拥有封地,他们的工资就是俸禄的形式。但是士阶层也的确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所以士就成为了卿大夫的"家臣"。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与其说是君臣,不如说应该是主人和奴仆的关系。这样的从属关系也为后世官僚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西周春秋时期人事组织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

图一:周王画像

家臣制度的性质

根据导语中介绍的家臣概念,首先我们就可以对家臣有基本的理解。首先家臣是统治者的臣子的一个相对的概念。家臣也是"臣",但是却不是可以在朝堂上直言进谏的臣子。家臣是一种家族内部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分封制形成之后,家臣也就成为了分封制的一个细小的分支,由血缘关系来支撑家臣与家主的关系。

在一个家族里,家臣完全依附于家主。家主与家臣形成了一种雇佣甚至是奴役的关系,家臣完全忠诚于家主。一般情况下来讲,家臣都是世袭传承给下一代,代代忠于同一家族。《逆钟》云:"叔氏曰:逆乃祖考许政于公室"。由此而可以看出逆是世袭了祖父的地位来辅佐叔氏。正是因为这种紧密的关系才使得家臣和家主利益相依,失去了家主庇护的家臣处境也会非常艰难。

西周春秋时期人事组织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

图二:春秋时期诸侯王权利分布图

西周时期的家臣制度

家臣制度是从西周时期最先确立起来的。周天子时期王权强大,"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但是在天子之下诸侯卿大夫之类的天子并没有能完全掌控。周王朝建立,王权空前强大,领土急速扩张。周天子为了合理管控自己的领土以及归附的臣民,不得不分封土地,分权更多的管理土地的人来为他治理国家。分封制的实行,诸侯们广泛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诸侯之下又有卿大夫。

因为此时的官僚体制并不成熟,统治者没有足够的中央集权来控制臣子,一批强大的诸侯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出现。卿大夫在自己的地盘上也是统治者的地位,也需要帮忙治理采邑的人,于是家臣应运而生。可以说家臣正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实行的必然结果。不过这时的家臣还没有那么大的权利,和普遍的臣子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家臣此时的职责还是为家主管理家族内部的事务,即便有专门管理政务的家臣权利也很有限

西周春秋时期人事组织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

图三:周王朝权利等级示意图

春秋时期的家臣制度

家臣制度发展到春秋时期,家臣的权利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消失,属于最高统治者的土地范围逐渐减少。诸侯和卿大夫的势力快速壮大,诸侯和卿大夫们都凭借兼并土地等手段不断增强自己的势力。再加上春秋时期经济发展,自己治下的百姓们开拓荒地,耕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所以卿大夫家族也就更加繁荣。

比如后来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就可以看出来卿大夫能力之强。

同样的,不像西周时期家臣数量比较少,家臣们往往身兼数职,负责的职务也都是些繁杂的边缘事务。但是随着卿大夫势力的增强,家臣们的权利也越来越大。家臣制度也形成了自己的完整体系,家臣们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家臣们的能力越来越强。家主们开始依靠家臣来处理政治事务。

西周春秋时期人事组织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

图四: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形势图

至于家臣们,他们与家主的依附关系逐渐减弱。家臣们开始具有流动性。良禽择木而栖,家臣们也会选择投靠比较强大的家主谋取生路。我们都熟知的圣人孔子,孔子年轻的时候也做过别人的家臣。《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也可以看出孔子也在齐国当过家臣。

春秋时期卿大夫的管家叫做宰,宰下的各种更加细化的职位统称为家臣。虽然春秋时期的家臣已经普遍,但也不是谁都可以拥有家臣。毕竟家臣也需要家主们供养,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也无法承担供养家臣的责任。还是孔子孔子曾做过鲁国司寇,在那时候可以有家臣,例如原思就曾做过孔子的家宰。《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西周春秋时期人事组织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

图五:孔子画像

家臣制度的衰败

在春秋时期,卿大夫势力膨胀,家臣的权利也逐渐扩大。就像诸侯和卿大夫实力强大之后就会威胁到天子的地位一样,家臣的强大也威胁到了卿大夫等家主的地位。诸侯夺王权,卿大夫也以下犯上。许多高级家臣也效仿自己的家主,在时机成熟之时纷纷叛变家主,自己建立势力占山为王。

其实这种现象也并不是只有在春秋时期这种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出现的,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强大的家臣揭竿而起。但是时机不对,西周时期周天子权力强大,家臣们叛变也被天子派军队武力镇压下去了。再不济诸侯们对周天子也要履行军事义务,天子无法平叛的可以让诸侯帮忙。

西周春秋时期人事组织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

图六:春秋时期的臣子公叔敖

可是在春秋时期,周天子威望尽失,诸侯们也自顾不暇,又怎么会去帮助天子平叛呢?比如当时的鲁国就是三桓长期执政,鲁国的邻国齐国宋国自己也面临纷至沓来的大夫夺权的威胁,又怎么能出兵帮助邻国呢?

家臣制度的崩溃也是必然的,首先是分封制的崩溃瓦解导致家臣制度面临威胁。分封制瓦解就意味着有分封制建立起来的等级制度也不断瓦解。所以属于周王的权利不断分散,所以以前属于基层政权必须要服从管理的小型势力逐渐形成可以独立运行的权力组织

西周春秋时期人事组织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

图七:周朝初期国家形势图

家臣等国家权力的辅助机构也变成了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随着分封制一起坍塌的宗法血缘纽带,也是导致家臣制度瓦解的重要原因。前文已经介绍过了,家臣往往和家主具有很亲密的血缘关系。但是随着这种血缘关系的淡化,加上家臣们自主选择家主的意愿增强,都最终导致了家臣制度的崩溃。

西周春秋时期人事组织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

图八:周朝最后一位皇帝

结束语:

历史长河滚滚发展,家臣制度的建立和崩溃都有其必然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国家需要统一,人民需要稳定的生活的时候,家臣制度运势而生。但是经济在发展,人民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谁拥有了更多的资源,谁才能给百姓更富足的生活,谁才是民心所向。

周王朝逐渐腐败,诸侯国政治混乱,经济发展停滞,也不能有效利用资源的国家最终还是要被历史淘汰。《菩萨蛮》中曾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周王朝想要长久的运行下去,就要保持自己和分封势力的平衡。但是周王并没有长久的维持住这样的状态,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必定要将国家带领到一个更完善的制度下。这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