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那么多的反面教材,我们为何还会被再三的“催婚”?

虽然今年春节的“催婚”大戏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依旧没有逃过每逢佳节倍“催婚”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结婚后的子女并不是都有了生活和工作的港湾,甚至是在催婚的重压下,随便找了个人结婚,最后一拍两散,伤心又伤财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那么在这种高概率遇人不淑的反面教材面前,父母为何还会如此着急地想让你去谈恋爱、去结婚呢?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婚姻也需要练习


明明有那么多的反面教材,我们为何还会被再三的“催婚”?

应试教育的功利化,使得打击早恋合理化

我们在上学时被告知“早恋是不对的,会耽误学业”,这种观念在我们的思想意识里面存在着,而当我们真正的离开的学校时候,又恰好处在适婚年纪,甚至成为剩男、剩女。而父母也会突然意识到,婚姻也需要练习,因为没有人就会一下子过得幸福美满。

寻找共同话题


明明有那么多的反面教材,我们为何还会被再三的“催婚”?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与父母在生活背景、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再加上我们常年在外读书、工作,生活,我们的社交圈子,父母也不太了解,我们与长辈之间的共同语言也是少之又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婚姻作为一种家庭大事,就变成了父母与子女拉近关系、寻找共同话题的最好选择。

希望子女快快长大


明明有那么多的反面教材,我们为何还会被再三的“催婚”?

家庭重担的接力

催婚的本质是希望孩子真正的长大,通过进入婚姻的殿堂,从而让子女意识到今后需要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都要考量和慎重,并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再也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了。同时,这也是中国传统父母衡量子女是否长大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

总结一下

婚姻是一个决定,决定你未来和谁相伴,共享彼此的人生,

所以婚前擦亮眼睛多想想、多挑挑,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状况相比以往也更加的自由、民主些。离婚再也不是一个禁忌词,因而我们也没有必要在不满意的生活中去讨生活,单身贵族一样可以过得很轻松自在。但是这样的幸福前提是,你得让父母放得下担心,和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理解你、支持你。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让父母忽视别人的指指点点,当然,这其中也很艰难。

希望能帮你从打好催婚这场战役! 祝你好运!

——“妈妈不结婚可以吗?”

——“如果外面烟花四起,街坊饭香,大街上一家人拉着手,你能忍住不哭就行。“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评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