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摘工人月薪十萬卻無人應聘,英澳農場求助 AI

內容提要:英國今年在脫歐、疫情等影響下,面臨著 9 萬名果蔬採摘工人的缺口。在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可自主採摘果蔬的機器人應運而生,採摘效率甚至超過人工。機器人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也將成為未來趨勢。

原創:HyperAI超神經

關鍵詞:果蔬採摘 機器人 農業

金秋時節,本是收穫的季節,但是英國、澳大利亞等地的果農卻愁容滿面。

眼看著日漸成熟的瓜果就要爛在地裡,卻還招不到採摘工人。缺人,成為果農們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雖然大型聯合收割機早已普及,但是針對部分小型異形產區、需要保護植株或果實,精細化採摘的品種,還是需要人工操作。

採摘工人月薪十萬卻無人應聘,英澳農場求助 AI

進入秋季,蘋果、覆盆子都已成熟,卻因無人採摘只能掉落在地裡

為了應對勞動力短缺問題,國內外科研機構已經開發出各類果蔬採摘機器,不僅能完好無損地採摘果實,還會按成熟度分類,工作能力不遜色於人工。

英澳果園招工難,數百萬噸果實無人採

往年,英國的果蔬採摘,主要靠來自東歐的季節性工人完成,大約有 7 萬至 8 萬人的穩定規模。

而今年,英國受脫歐影響,國外工人自由流動性受到限制,加之新冠疫情的雪上加霜,東歐的勞動力來源幾乎徹底被切斷。

英國本地的工人,不願意做這些辛苦又枯燥的工作,也無法保證完整的工期,因此,造成了如今用工荒的局面。

即使農場開出 500 英鎊/周(約人民幣 4300 元/周)的薪資,依然鮮有人問津。

如此一來,英國各農場數百萬噸的農產品,可能會因無人採摘而在田間腐爛。

於是,從今年 5 月開始,英國舉國上下都在發動人們去果園摘果子。

採摘工人月薪十萬卻無人應聘,英澳農場求助 AI

英國政府呼籲大家幫助國家收穫果實

英國政府聯合業界各機構,發起了名為「為英國採摘」(Pick for Britain)的宣傳活動,招募更多采摘工人

甚至,查爾斯王子也在 Twitter 發視頻,在線呼籲學生和減薪休假的工人們,參加這項運動,他表示:「只有動員更多人去採摘,才能讓英國享受到今年豐收的果實。」

採摘工人月薪十萬卻無人應聘,英澳農場求助 AI

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也有著同樣的遭遇。

往年,大量的水果採摘工都是來自國外的揹包客,半工半遊。但今年疫情影響下,揹包客數量比往年少了 60% 以上。

部分農場甚至給出 3800 美元/周(約人民幣 25800 元/周)的高薪來招聘,這個薪資水平,已經超過澳大利亞全職員工平均收入的 3 倍(根據近年的統計數據,澳大利亞平均收入在人民幣 7760 元/周左右),即使收入如此可觀,澳大利亞本地的年輕人依然沒人願意去。

採摘工人月薪十萬卻無人應聘,英澳農場求助 AI

澳大利亞 Pinata Farms 農場董事 Gavin Scurr,為高薪也難招到工人感到無奈

無奈之下,一些果農忍痛毀掉了部分水果。這不僅僅給果農造成了巨大損失,更重要的是,市場上的水果無法及時供應,價格勢必會相應上漲。

人工不夠,機器人來湊

實際上,暫且拋開疫情影響不說,勞動力短缺早已是多個國家近年來所面臨的問題,尤其在農業領域的工作。

為填補勞動力的空缺,業界也在積極研發各類農業機器人,覆蓋種植、施肥、噴藥以及採摘等多個農業生產環節。

在去年 5 月,世界上第一個覆盆子(俗稱樹莓)採摘機器人 Robocrop,就已經開始下地「實習」。

Robocrop 由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機器人專家馬丁·斯托倫(Martin Stoelen)博士,與英國漿果種植商 Hall Hunter 合作研發。它身高 1.8 米,共四個爪子,可以同時進行採摘工作。

在傳感器和 3D 攝像機的引導下,Robocrop 的爪子能夠找到水果,然後利用機器學習技術來辨識已成熟的水果,並將爪子張開對準水果,進行摘取。

採摘工人月薪十萬卻無人應聘,英澳農場求助 AI

覆盆子果實柔軟,極易破損,因此機器手臂,專門配有特製夾墊與壓力傳感器

據介紹,Robocrop 可連續無休地採摘 20 個小時,每天最多可以採摘 2.5 萬個覆盆子,而八小時輪班制的工人,每天一共可採摘 1.5 萬個。

所以,雖然機器人採摘速度暫時還比不上人工,但不知疲倦的它工作時間長啊。

開發人員表示,在 Robocrop 全速運行時,只需不到十秒的時間,就能將一個果實完整地採摘下來,然後放入托盤中,還會根據成熟度對其進行分類。

採摘機器人正在農場溫室進行實地試驗

(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據介紹,目前每臺機器人的造價大約為 70 萬英鎊(約合人民幣 605 萬元),雖然造價昂貴,但是以租賃的方式,果農產生的費用實際上要比僱傭工人的成本低。

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覆盆子採摘機器人的採摘速度也在不斷加快,明年有望加速到 2.5 秒/個。

這項成功試驗,讓團隊信心大增,政府和業界也給予了大力資助。團隊又接著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基於覆盆子採摘機器人的原型,分別研發了花菜和西紅柿採摘機器人。

據介紹,花菜採摘機器有一個抓手和一個切刀,可以整齊地把花菜切下來。

採摘工人月薪十萬卻無人應聘,英澳農場求助 AI

馬丁·斯托倫博士正在田間進行試驗

不過,花菜採摘機器人還面臨著一些挑戰。由於花菜的葉子為了保護花菜被太陽過度照射,會覆蓋在花菜上面,這些葉子給機器人辨識花菜的成熟度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團隊目前正在尋找解決方案,計劃爭取明年進行花菜採摘機器人的實地測試。

農業採摘,能全權託付給機器人嗎?

事實上,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國內農業生產領域也同樣面臨勞動力短缺的情況。各地的種植戶也常會放棄採摘、讓果實爛在地裡。

採摘工人月薪十萬卻無人應聘,英澳農場求助 AI

如果農產品的採購價格低,種植戶獲得的收益還不及採摘、包裝等成本,就會選擇放棄採摘

據調查,果蔬採摘作業所用勞動力,佔整個生產過程所用勞動力的 33%~50%,因此,研究果蔬採摘機器人對緩解農村勞動力缺乏、節省人工成本、提高果蔬採摘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據國內一位採摘機器人開發者介紹,得益於計算機視覺等 AI 技術的發展,機器人採摘準確率甚至比人工還高。此外,機器人工作時間長,更能保證時效性。所以,農業採摘機器人在未來,有著巨大潛力和市場需求。

採摘工人月薪十萬卻無人應聘,英澳農場求助 AI

華南農業大學開發的採摘機器人,正在採摘番石榴

不過,從目前國內外果蔬採摘機器人仍處於研究階段,尚未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尤其是國內這方面起步較晚,發展和應用都還在加速追趕階段。

未來,還需進一步提高果蔬採摘機器人的生產效率、精度,同時降低製造成本,得到廣大果農的接受與認可。

假以時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耕方式,也將成為過去,我們也能夠「坐享其成」。

採摘工人月薪十萬卻無人應聘,英澳農場求助 AI

所以,人類到時候只負責吃就好啦

新聞來源:

The Guardian:《Robocrop: world's first raspberry-picking robot set to work》

《Robots gear up to march to the fields and harvest cauliflowers》

《Fruit and veg ‘will run out’ unless Britain charters planes to fly in farm workers from eastern Europ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