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炒房的那些人,現如今怎樣了?

有人曾經問我:同樣是為了賺錢,炒房還有惡意與善意之分嗎?我個人觀點是:那些隱瞞已有住房,提供虛假徵信,甚至以假離婚等手段套取銀行貸款的炒房,即為惡意炒房;而那些不依靠銀行貸款,靠自己的存款多購置一兩套房產,為子女或為自己養老,也想保值增值所購置的房產認為是非惡意炒房。大家對這個定義有什麼異議?也都可以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評論。

一、身價逾千萬,卻拿不出10萬元給自己治病?

都說溫州遍地都是千萬富翁,擁有價值千萬的房子,這些房子大部分在外省。就是這樣"衣錦還鄉"的炒房團成員,這兩年卻是騎著自行車去買菜,擠著公交車上班。月工資一共二萬元,這還少炒房前有很高手藝的人,一般人上班也就是4000-6000元。

整個家庭月收入3萬元,每月還銀行房貸260000元,剩餘4000元,省吃儉用,過著緊日子。數著還貸的日子,十幾張張信用卡來回"填坑"。有事請不起假,委屈不敢辭職,更不敢生病。

論財富,千萬身價,有大病重病還真的拿不出錢來,要依靠親戚借錢。從改革前的無房娶不起媳婦,到現在和媳婦一起有房還貸。"沒房子苦,有房子更苦啊"

惡意炒房的那些人,現如今怎樣了?

二、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房子也不算?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普通市民的負債規模已經到了78%。在中國,有95%的家庭擁有自己的房屋,應該是可以的啦,其中近25%的家庭擁有兩套以上的房屋。這意味著中國家庭的房地產在家庭財富中所佔的比例很高。 69%的財富是房地產。無法避免的是,房地產市場存在巨大的隱患,也就是價格的跌幅。因此,當房地產市場風險到來時,超過大半以上的人最終將變得無力償還。改革開放後有一段時間,大家操作"君子蘭"炒來炒去,炒到了幾萬元一顆,結果不到5年,幾萬元的花卉就變成了價值幾百元的了,寵物狗也是一樣,也是讓不少人傾家蕩產,所以,人們常說,家裡萬貫,帶毛的不算,房子也就算嗎?我看不一定。

惡意炒房的那些人,現如今怎樣了?

三、惡意炒房人後半生註定給銀行、債主打工?

炒房者雲:"辛辛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王先生是有著兩個兒子的父親。可謂辛辛苦苦幾十年,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不但用積蓄給自己買上了房,還為兩個兒子貸款購置了新房,幸福本可以滿足了,但是,情況發生了反轉。

看到自己所購的三套房子都像坐上火箭一樣的往上漲,不到半年房價就翻了二倍。一向誠實本分的王先生動起了投機房地產想法。最後還是以二代人的幸福為代價,自己身負鉅額貸款、私人債務,幾乎把後半生完全交給了銀行、貸款公司。

兩年前,這樣的非惡意投資炒房者不是少數,就算有些人的經濟條件比較好,也不怕首付比例高的家庭,如果房子有二三套,還貸是不會讓你生活愉悅的。

想賣,有價無市,繼續炒,房子如"空頭支票"啊。

惡意炒房的那些人,現如今怎樣了?

四、房地產調控的算法,是一個讓炒房客只賠不賺的算法?

房地產作為商品,具有交易的基本屬性,由於房地產屬於大宗商品,貨值很高,少則十幾萬,多則數千萬。所以,房地產市場的高收益往往對應的是高風險,而一些人把炒房成本的槓桿加到天上去的就屬於賭徒性質了。較科學的投資是,應該計劃好資產配置比例,絕對不能把超過50%的資產投到房地產裡去,這是一個經驗值。

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措施是建立在投資成本與收益上的不對稱為原則,也就是說"房住不炒"前提是"炒房必賠"的結果導向。房價漲幅不能高於每個人在自己的各自事業領域裡面,所獲得的收益,投機房產,無路可逃。

錢是你自己的,可是資源是大家的,你有錢買了本應屬於大家的房子,大家就買不了房了,這公平嗎?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以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