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模糊美学浅论

书法模糊美学浅论/慕游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如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作为已经形成绚丽缤纷的各种书法流派的中国汉字,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她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古今,无可怀疑的在将来久远的年代因系华夏民族文明标志符而无限风光。巨大的美学价值不但不使表情达意的功能下降,相反使其文化的传播功能无限增加。远在唐朝征服日本近在当代倾倒欧美,儒道佛思想随其美妙绝伦的载体浸淫传播开来,对人类影响之深远相较于拼音文字不可同日而语。那么中国书法究竟魅力无穷的奥秘是什么呢?

书法模糊美学浅论/慕游

仓颉造字,“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依象造形,将世界纷繁与复杂的万事万物符号之,这是一个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无可置疑的必然忽略她的精彩和美妙之处。当然如果仓颉没有包容万物囊括宇宙的心胸和双瞳四目化繁为简的天才,汉字可能是另一种样子,汉字书法也就无从谈起。日眼大神抑或驴唇仙人与之失之交臂,把字造成了蝌蚪(英文或其它字母拼音文字),徒令其千万子孙对我龙飞凤舞笔走龙蛇顶礼膜拜,佩服的五体投地。

有个故事顺带一提。国外有个妇女得病,大脑失去文字辨识认知能力。医生想尽一切办法让她学习拼音字母文字和词意。但机械的训练但她毫无反应,她的大脑建立不起来字意和字母之间的对应关系。很偶然,也很幸运,当大夫让她学习汉字,奇迹的事情发生了。她很快能够建立起这种对应关系,恢复了大脑语言区功能。她学会了汉字并最终也学会了她的母语。其奥秘就在于汉字的高度的象形。在她受损的脑神经末梢,汉字的佳构让她很快短路捷径了触突,脑神经细胞的无时不刻的放电让汉字成了她最后口吐莲花的最后稻草。

记得初中刚学英语时,用尽了各种联想记忆单词。但生硬的死拉硬拽全然是一种生吞活剥。当然后来为了高考一夜愁白头,也没记住几个单词。可叹清华北大梦成空。而我的一位涿州的大学同学现在会好几国语言,国外讲座演说行云流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他是如何摆脱了象形的魔咒直接让字母在他心里开着不同颜色的语言花朵。

书法模糊美学浅论/慕游

浅论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徐冰教授。特别难能可贵的和最有创意是他把英语字母汉字化,令人拍案叫绝。可以说徐冰教授特别精通中国象形文字的独特美学才能够游刃有余把英语字母模糊学的巧妙变形使之建筑结构化,直观冲击人大脑语言区的视觉功能,大大弥补西方文化离不开字母蝌蚪的惰性与弊端。谁又能预测,他的这种“天书”在未来的未来不能成为傲慢的所谓英格兰人乃至全世界的英语系国家奉为圭臬至宝。徐教授架起来何止是中西文字的桥梁,而是架起了人类文明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桥梁。完全可以想像,同样作为地球人,当未来的金发蓝眼的欧美人也手执狼毫龙飞凤舞书写着已属于他们文化的一部分的天书,应是他们返璞归真最兴奋和幸福的时刻。而这一切,单凭蝌蚪般的字母全然做不到,它永不可企及笔走龙蛇吞吐风云的境界。而这种境界远非幽微一词可以比喻。那是一种化境,让你握笔的手可以触摸到你想也不曾想的一种微妙的东西。这个东西玄之又玄,差强可拟系在马尾的风。如果心中的马儿不绝影飞奔,那风又在哪里。

书法模糊美学浅论/慕游

传达信息和知识,存储知识和再现历史。当满足了文字这些最基本的功能以后,更准确的说是在商周甲骨文流行天下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的中国已经风靡电脑文字,各个文字历史时期无不面临着文字固化问题,印刷体的出现让这种固化死板达到极致。象形文字尤其继而在此基础上出现的指事、会意、形声等繁衍成洋洋大观后,汉字的先天不足与先天优势此时展开了较量。死则汉字失去原初鲜活与精彩的信息与拼音字母毫无二致,僵化沉淀,纯为符号;活则复原纷繁、升华朴素、飞扬灵性而锦上添花成为独一无二的视觉艺术。当然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象形文字以其原始记事方法中孕育的符号的可视性、组合性和平面化、线条化,为书法的产生与成熟提供了准备。这个过程正是由抽象到具象的扩展螺旋式还原。这个还原是高维度空间的开拓与穿行,最大限度的接近了事物的幽微玄妙。其还原机理纯粹归功于华夏民族的聪慧与天才般的想象力,将仓颉造字遗失的东西在书法中得以绚丽生辉,涅槃再生。这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大自然的本真实质。

书法模糊美学浅论/慕游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没有书法的再创造,再生发,何谈中华汉字的风华绝代——她自诞生就有一颗颗自由的灵魂的独特禀赋。在当今电脑手机盛行的速食文化时代,用了几千年鱼雁传书先是毛笔文字,继之硬笔文字,现在已是虚拟文字了,带来的诸如情绪情感的信息的损失无法估量。但汉字书法生命力在现代科技貌似强大的冲击下愈显绰约风姿,独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

书法模糊美学浅论/慕游

书法美学无疑应该归于模糊美学的范畴。中国汉字书法再从抽象到具象的还原过程中,极尽其能。汉字的基本笔画,仅仅是横竖撇捺钩,信息量有限。为了扩充丰富她们的信息容量,横竖撇捺变化万端,竖可横,横可竖;捺可撇,撇可捺。尤其草书,柔踪不可猜度,神迹缥缈无定。连书写者自己也未料其详。这样,赋予横竖撇捺的内涵大大增加了,而从楷隶草的演变之中可以看出,这个演变过程是一个信息负载逐渐增加的过程。这个信息是什么?就是大到中国文化的儒道禅,小到个人的修养情趣天分,浑融一体,幽境再造。单纯的篆字已不足以负担起诸如惊蛇入草,高峰坠石之类的任务了,于是便有了“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这样无与伦比的绝妙享受。

书法模糊美学浅论/慕游

江山代有才人出。程邈之篆隶之变的改革创新、王羲之之兼善各体的魏晋风韵、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之庄重雄伟气势遒劲大唐风度、旭颠素狂之精妙飘逸的自由率性,苏黄米蔡之集历代书法之大成高古萧散的宋人笔意等等不可胜数。模糊学在中国书法精彩纷呈尤其在草书的登峰造极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这种现象的必然发生又与中国哲学和美学密切相关。尤其易学之阴阳学说在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中中庸平衡着它的发展方向。中国书法的用笔之线条粗细变化、笔势方圆协调,用墨之浓淡干枯,章法之疏与密白与黑以及通篇布局的和谐等,无不全息着朝代更迭历史变迁中的哲学辩证统一和美学的兼容并蓄。今天从书法继承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骨子里先天就有改革开放的气度和胸襟。所以说,不必担心汉字书法到了这一代人手里就式微沉沦,相反,随着现代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必然在书法上有人一领风骚。

书法模糊美学浅论/慕游

中国汉字书法的写法,尤其草书无法统计,可以说N次方也不夸张。横撇竖捺钩结合筑起汉字的结构,形成一个文字之后,剩下的巨大空间就任其潇洒了,模糊的功能在此时便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书写角度、趋势、力道、奇正、疏密、参差虚实、向背等等次不确定性从每个笔划到整个汉字架构都是无法穷尽其极限的,与生俱来的象形便可以婉转其美,奔腾其势,流畅其韵。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她还是汉字就足够了。书法家们可以带着他们自由驰骋的情绪抒发个人浪漫的理想,或者秉持节制有度的理性阐述治国济民的经纶。中国书法的字体稳定性和美学模糊性二重性在此得到充分证明。

书法模糊美学浅论/慕游

当然现在丑书大行其道。本不在浅论之内范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以肯定地说,丑书的胡乱涂抹正在于书者利用了汉字书法的模糊学特性,尤其贪婪的利用了人们对中国汉字书法创作的审美模糊作妖兴怪,在书坛刮起一股股邪风。简直不可思议。他们能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是名与利的驱使让他们失去理智,也让很多书家失去了正确的判定标准。不但是对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汉字文化的亵渎,也是逆潮流而动对汉字正确传承疯狂的犯罪。丑书丑陋至极,却美其名曰创新,实际是一种对人们极大的愚弄,也是对古人历代大家的大不敬。真的不敢想假使王羲之怀素王铎徐渭再生,不知他们会多么吃惊。江山代有才人出,这都是些什么玩意。而这种愚弄发生在文化极其博大精深历史厚重的现代中国,其反应的深层次问题令人特别担忧。

书法模糊美学浅论/慕游

人类生来具有艺术的细胞,当唐玄宗陶醉在萧散洒落遒劲舒展的《鹡鸰颂》帖里,他那天马行空的天才便付诸一统江山了;当毛泽东在马上巨椽挥洒《沁园春.雪》时,他那开天辟地的气概便已败蒋家王朝于万里之外了。从行书,行草,草书,大草,狂草,随着笔画的缭乱,五彩缤纷的文字之花便朵朵开放,摇曳的墨香,从古到今弥散开来,醉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汉文字蕴含中国古老建筑学、哲学等各种智慧。这种审美实践和体验带给了人们多少想象力与创造力,未可估量,甚至可以间接影响一国兴亡之命脉。至今有多少人生活在书法艺术的王国里痴迷疯狂,享受着激情与高潮。他们甚至忘记了忽略了血淋淋的现实本身。在这忠实的迷恋状态中,回归了文字中原来隐含着的大自然之趣,桃花源中,啸之吟之,不亦乐乎。

书法模糊美学浅论/慕游

巨大的原始创作模糊空间与审美鉴赏的模糊空间是汉字书法魅力的源泉所在。

书法模糊美学浅论/慕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