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裝備板塊

航天航空產業有望成為金融危機後新的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引擎。航天產業由於涉及的產業鏈廣,在經濟發展中具有明顯的溢出帶動作用。研究統計表明,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產出比約為1比2,而相關產業的輻射則可達到1比8至1比14。另外,航天科技工業的技術帶動性也很強,我國“兩彈一星”大型系統工程的研製、生產和應用,帶動了諸如電子、計算機、化工、冶金、材料、機械、特種工藝、低與真空技術、測試、控制、測控等領域的技術的發展。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拉動航天航空工業的發展。以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二代和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項目為代表,我國目前已經啟動或將要啟動多個國家級航天項目,涉及的投資規模和市場空間超過1萬億元,這為未來10年我國航天產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產業化是我國航天航空工業發展現階段的重要目標。首先,為了實現帶動經濟和製造業轉型的目標,航天工業的產業化是先決條件。其次,我國航天科技工業已經走過了50年的發展歷程,航天技術已跨進世界先進行列,這也為航天科技及其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對此,本人()就軍工航空產業鏈做如下分析:

航空裝備板塊


首先航空材料方面的寶鈦股份、四通新材、博雲新材、菲利華;

其次關注航空方面關注貴航股份;

三是航空電子方面的關注中航電子、中科國信(新三板)、環拓科技;

四是關注機載設備方面關注中航電子、中航機電、中航電測、貴航股份、航新科技,光電股份、泰好科技;

五是航空發動機方面關注中航動力、中航動控、中航重機、中航機電、煉石航空、成發科技、智創聯合;

六是航空系統方面:電源系統中航機電;空管系統川大智勝;武器系統成發科技;地面保障系統中科國信(新三板)

七是整機方面

中航飛機、洪都航空、貴般股份、成飛集成(戰鬥機)、中直股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