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吗?读了《菊花王朝》才知道正解


徐福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吗?读了《菊花王朝》才知道正解


徐福东渡日本,成了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一度流传很久。然而事实是如此吗?日本人有怎么看待这个?

徐福东渡的故事主要来自司马迁《史记·秦本纪》和刘安《淮南子》,《史记》说秦始皇派遣徐福到海中寻找“蓬莱、方丈、瀛洲”,以求神药,《淮南子》说徐福出海无功而返,并再次要求秦始皇派遣500童男童女再次陪同徐福寻找仙山神药,结果徐福到达一个“平原广泽”之地。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中国学者根据《史记》和《淮南子》,结合《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推断徐福就是神武天皇。

然而胡炜权老师说在日本方面,虽然日本有近40个与徐福有关到历史遗迹,徐福到传说也流传在现今到日本。但是考究这些历史遗迹,不少都是在江户时代才建好,提到到最早到关于徐福到日本史料,也要到8世纪。距离中国到秦汉时代公元前二百多年已经有千年之遥,为什么?因为日本在7世纪才开始与隋唐建立频繁的关系,“徐福东渡”的故事随着日本留学生传到日本。那么日本人为啥会流行“徐福东渡”的故事?理由也很简单,他们愿意相信徐福寻找、到达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仙山就是日本本土,日本的知识分子希望借徐福传说强化日本是神仙所在是神国观念。但从没承认徐福是他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不可能是一位中国方士。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中日两国对于一件事物理解和利用是角度非常不同的。日本人对于外来文化的利用总是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徐福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吗?读了《菊花王朝》才知道正解


但是,对中国人来说,最不能理解的是天皇的虚君之位。为何日本的天皇能够一直不握有实权?这在中国人的历史观念中是不容易被理解的。为何日本又能“万世一系”?因为天皇本身没有实权,历代的实际统治者——摄关、幕府将军、织田丰臣、德川幕府、明治政府、军部——没有必要废除天皇,反而可以利用“挟天子令诸侯”,把天皇神化,取得更为实际的权力。

天皇为何不握有实权?其实也是有个历史的过程的。《天皇为什么与藤原家共治天下?》说“摄政”这个现象起初也是偶然的。“天皇年幼时,摄政协助幼帝主理国政,天皇成年后,摄政改称关白,协助天皇总揽政事。”而“至平安时代初期为止,摄政本来只限天皇的家族成员来担任”,然而10世纪后半期开始,“摄政”和“关白”已经完全成为外戚藤原北家的囊中之物来,这十分类似于我们东汉时代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的外戚把持朝政,只是藤原氏把持时间更长,持续长达1000年。

《“承久之乱”为何给天皇制带来重大影响?》则解释了为何幕府为何后来把持了朝政,原因是后鸟羽天皇不满幕府的专横,于是主动于1221年发动对镰仓幕府对战争,然而幕府军事实力强大,天皇战败,后鸟羽天皇被流放,天皇正式成为武士政权下对监视对象和保护人物。

那没有实权对天皇生活很悠闲么?并不悠闲。天皇要从每年的元日开始,几乎每月每周以至每日都要代表国家去做各种祭祀活动,作者在《没有政治实权的古代天皇生活很悠闲?》列举了元旦的朝贺、贺茂祭、神尝祭与七夕之会、新尝祭、大尝祭,看来作为宗教领袖的天皇神职任务也是非常繁忙呀!

天皇对经济收入又是怎样的呢?当然经济是与权力始终正相关的,天皇权力大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幕府势大,国家的租税征收权落入幕府手里,皇家的经济能力大幅下降,天皇要进行即位、祭祀,基本上都要靠幕府全资支持。进入日本战国时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昭自己尚且自顾不暇,天皇的生活非常潦倒,各种仪式规模缩小,最受影响的便是天皇的葬礼和新天皇的即位。幸好战国时代的三位王者——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没有自立门户:信长赶走将军足利义昭,但主动尊崇天皇;秀吉不仅极力恢复天皇制度应有但模样——太上皇制度,而且请求天皇赐予自己和家族新的姓氏“丰臣”,主动融入天皇制度中;德川氏则通过几代努力,稳定局势,建立起“天皇——幕府”的二元政治机制,直至明治维新。

徐福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吗?读了《菊花王朝》才知道正解


明治维新起初是下层武士对德川幕府对暴动,后来他们抬出明治天皇,开始全社会范围的社会革新,但历史的惯性就是这样,没有掌握实权的传统,使得日本天皇制表面上很像欧洲的“绝对主义”王权时代,但天皇始终不愿意完全走向前台,各种政治派别不停博弈,首相的更换像走马灯,最终推出“军国主义”,把亚洲人民推向战争的渊薮。

《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用70个问题给我们展示了日本天皇史的方方面面,适合对日本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阅读。如果你读过《日本小史》甚至《菊与刀》,接着读这本书,应该是能继续大涨知识的。“日之丸”、《君之代》、菊花、樱花与天皇有什么样的关系?天皇的日常饮食是怎样的?天皇的生活之谜在这部书的后半部有非常详实而“八卦”般的描述,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