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噶爾丹,清朝與其部落征戰70餘年,戰爭不能避免嗎

前言:

在熱播劇《康熙王朝》中有一個經典橋段:“康熙帝怒斥群臣”,有很多網友甚至能背出其中臺詞。其中康熙帝在大殿上,曾提到一句“噶爾丹又成了大清的心頭之患”,各位請記住噶爾丹這個名字,雖然在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之時,後者最終死於科布多,但噶爾丹身死後,準噶爾部勢力卻日益增長,清朝歷三世70餘年,直到乾隆帝時期,才完全剷除來自準噶爾部的威脅。乾隆皇帝能自稱“十全武功”的底氣,有一部分也是來自於,終結了噶爾丹後的準噶爾的勢力。噶爾丹在史書上的形象,一直是個罪大惡極,挑起滿蒙戰爭的叛逆者,最後被康熙皇帝打倒的跳樑小醜。然而真正的噶爾丹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清朝與噶爾丹一部,為何打了70多年的戰爭,雙方之間的爭鬥難道是無法避免嗎?

被誤解的噶爾丹,清朝與其部落征戰70餘年,戰爭不能避免嗎

噶爾丹出身貴族,早年皈依佛門

噶爾丹在公元1644年出生於準噶爾部,為巴圖爾琿臺吉首領的第六子。年幼的噶爾丹,被作為西北佛教尹咱呼圖克圖的第三世化身,拜入西北地區修習佛經。噶爾丹出身的四衛拉特,在明末時期就已經開始廣泛信奉喇嘛教,準噶爾聯盟的王公,更是決定每年派出一位兒子去當喇嘛。這一獨特規定還被寫進了《蒙古衛拉特法典》之中,十人之中必有一人獻身佛門。公元1644年噶爾丹出世後,其父巴圖爾琿臺吉,已經先後育有十個孩子,按照規定噶爾丹需要,被送入西北做格魯教派的喇嘛。因此噶爾丹在出生之後,就被指定為溫薩活佛轉世。當時格魯派的日子並不好過,他們的靠山因為捲入明金戰爭,被皇太極趁機吞併,為了加強與四衛拉特的聯繫,格魯派開始吸收貴族之子入教,這才有了出身貴族的噶爾丹,一出生將被欽定為活佛轉世的人選。

被誤解的噶爾丹,清朝與其部落征戰70餘年,戰爭不能避免嗎

佛門中人以慈悲為懷,我們很難將有很高佛門修為的噶爾丹,與殺伐果斷的猛將聯繫在一起,然而他早前就是一個佛門高僧,一個虔誠的格魯派僧人,他後來的經歷與遭遇,都是因為被人利用,步步走向了命運的深淵。2002年,在我國西北地區發現了噶爾丹兵敗之時,寫下了一首懺悔詩,噶爾丹在其中向恩師懺悔了,他一生的罪過,並請求得到寬恕,希望能在來世繼續降生在佛門,還請求保佑他的教法與國政不受影響。噶爾丹在其中,用“六度”來懺悔,悔恨自己沾上滿手血腥,可能會被投生為惡鬼、畜生,從而下修羅地獄,遭受火煮之罪。在此能看出噶爾丹的兩面性,他是一個與清朝鬥爭致死的一國之君,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曾經多次檢討自己,用心中的佛學與誠信悔過自身罪業,與恩師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希望得到寬恕,與保佑自己政教得到安寧。一國之君在戰爭失敗後,能以宗教教義反省自己的罪過,在歷史上並不多見。

被誤解的噶爾丹,清朝與其部落征戰70餘年,戰爭不能避免嗎

身負恩師重託,又被師兄弟利用十五年

噶爾丹一生活了不過53年,而在28年中他都是作為活佛身份度日,佔據了整個人生的一半還要多。在28年的佛門生活中,噶爾丹與師兄弟桑結嘉措,一同接受教義的思想灌輸。在此期間恩師時常與噶爾丹密談,關於四衛拉特與格魯派長期發展的宏遠計劃,直到1666年噶爾丹返回準噶爾部落,恩師還親自為他“灌頂”,並贈送教派特殊禮品,詳細吩咐噶爾丹如何為佛法服務,以及未來格魯派,與四衛拉特的長遠利益等問題。五年後噶爾丹在準噶爾故地勢力越來越大,還俗為掌管準噶爾政教的琿臺吉,不再以活佛身份自居,他的師父又派使者,授予噶爾丹“丹津博碩克圖汗”的稱號,與許多親筆書信。在噶爾丹的後半生,魂牽

夢縈的生平大事,就是他的師父在多年中,不懈傳遞灌輸給他的。

被誤解的噶爾丹,清朝與其部落征戰70餘年,戰爭不能避免嗎

噶爾丹的師兄弟桑結嘉措,也是由其恩師撫養長大,因此桑結嘉措作為第五世第巴,比前幾任第巴都要盡心盡責,服從恩師的指揮。噶爾丹與桑結嘉措朝夕相處多年,他對恩師與師兄弟的尊敬,一直貫穿了全部人生。然而噶爾丹尊敬的師兄弟桑結嘉措,一直都在利用噶爾丹,直到他身死之前,都沒有察覺到自己的悲哀之處。在兵敗之後,清廷截獲了大量噶爾丹寫給西北佛教的密信,其中能看出噶爾丹對佛教的虔誠,與渴望上師能助他脫離苦海的意願,祈盼能早日歸附在恩師的身邊。信中噶爾丹表達了對恩師與師兄弟的狂熱崇拜,表示能無條件為其做任何事,為此他希望二位能對他指點迷津,並懇請恩師助他完成大業,儘快回到恩師的門下。

但是他的師兄弟桑結嘉措,卻一直欺騙了他整整十五年。噶爾丹敬愛的恩師,他心中的無上信仰,被看作是能助他脫離苦海的上師,早在1682年就已經圓寂,而桑結嘉措卻一直對噶爾丹謊稱師傅在閉關修煉,以此獨攬教派大權。而一路敗逃的噶爾丹,自然得不到恩師的指點,只能誦千萬遍佛經尋找安慰。直到臨死之前,恐怕也不會想到,恩師早已去世,自己最信賴的師兄弟,也不過是在利用自己,鼓勵自己統一天下,好讓格魯派得利。毋容置疑噶爾丹在軍事上,有一定的能力,否則也不會掃平四方,與康熙帝作戰多年。然而他自身也有許多性格缺點,得罪了大量的部落首領,最終眾叛親離,被自己的侄子奪取大位,落得悽慘下場。歸根結底,可以說一句,本作為喇嘛的噶爾丹,承受了太多不該承受的東西。那麼造就噶爾丹悲劇的清朝,為何要與噶爾丹不死不休呢?雙方死斗的原因還要從頭說起。

被誤解的噶爾丹,清朝與其部落征戰70餘年,戰爭不能避免嗎

清朝與四分五裂的蒙古部落的關係

古往今來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只不過是利益糾紛。而清朝與噶爾丹之間,雙方的矛盾已經到了,非要訴諸武力才能解決的地步。因為清朝的立國之本,就在於滿蒙聯姻,而噶爾丹統一蒙古西部諸多衛拉特之後,還要進一步統一全蒙古部落,重現其祖先成吉思汗的輝煌,他自然不會甘居清朝之下。如果放任噶爾丹一步步完成這個宏偉目標,清朝將會培養起來一個心腹大患,到時候恐怕國家都不復存在。而且清朝統治者心中瞭然,僅靠自身20多萬的八旗隊伍,是無法在中原站穩腳跟的,因為對於龐大的中原人群體來說,20多萬的八旗軍,顯然還是太少了,所以他們必須要擴充自己的力量。除了原本的滿八旗之外,還要設立漢八旗,另外一個重要的助力,就是來自於漠北的蒙古諸多部落。而且收服蒙古勢力之後,還能消除來自北部邊境的威脅,解決被人揹後捅刀子的隱患。

被誤解的噶爾丹,清朝與其部落征戰70餘年,戰爭不能避免嗎

噶爾丹挑戰滿清立國之本

而噶爾丹一步步統一蒙古,擺出磨刀霍霍的架勢向清朝而來,這是王朝的生死底線,所以康、雍、乾三代帝王,前赴後繼勢必會同噶爾丹殊死搏鬥,因為這事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鞏固滿蒙之間的聯盟,是清朝生存的根本,他們不允許任何人挑戰這一底線,而噶爾丹與準噶爾一部,偏要“摸老虎的屁股”。如果要論古代哪個王朝最能打,那肯定是所向無敵,一路打到歐洲的蒙古騎兵,但是昔日的無敵帝國最終落幕,蒙古內部也四分五裂,而野心勃勃的蒙古後裔,一直未曾忘記祖先的榮耀,試圖重現成吉思汗的偉業。明朝建立後,一直都在打擊北元殘餘勢力,但北元一直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巔峰時期還甚至在“土木堡一戰”中,俘虜了明朝的皇帝英宗,這讓蒙古“黃金家族”的後代們,看到了再次輝煌的希望。噶爾丹汗國的前身,正是與明朝對峙多年的瓦剌部落,後來在韃靼部落的打擊下,瓦剌向西遷移分裂成了衛拉特部落,其下又有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部落。

被誤解的噶爾丹,清朝與其部落征戰70餘年,戰爭不能避免嗎

野心勃勃終被清朝所滅

從噶爾丹殺兄繼位後,漠西衛拉特又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野心勃勃的噶爾丹,一心想再現祖先的輝煌時代,但他有個“硬傷”,他並非是“黃金家族”的直系血脈後人,無法得到其他蒙古部落的認可與支持。因此噶爾丹只能通過武力,征服、打壓那些反對他統一蒙古的部落,這也使得其他蒙古部落徹底,抱上了清朝的“大腿”,噶爾丹最後的失敗,也有這個因素在內。在清朝困於“三藩之亂”,與東南島嶼的戰爭中,噶爾丹在這時抓住時機,統一漠西衛拉特四部,而在清朝解除“三藩”威脅,與東南島嶼的危局之後,發現噶爾丹已經步步做大,甚至陳兵進逼到烏蘭布統一帶,對中原虎視眈眈。噶爾丹的大軍,已經開赴到距離清朝帝都300公里處,隨時可以揮師南下直搗黃龍。康熙帝不敢託大,在公元1690年親率大軍北上征伐,爆發了烏蘭布統之戰。此戰過程頗為慘烈,康熙帝的舅舅佟國綱都戰死沙場,不過最後也是擊敗了噶爾丹,迫其逃竄,成功解除了來自邊邊境的威脅。而漠北諸多部落見清朝大勝,更堅定了與清朝站在一起的決心,雙方聯合在一起,對準噶爾一部發起全盤反擊。

被誤解的噶爾丹,清朝與其部落征戰70餘年,戰爭不能避免嗎

尾聲

但此時的準噶爾,已經不是當年弱小的衛拉特四部之一,一兩次戰爭根本無法將其剷除,接著噶爾丹的侄子“狠人”策妄阿拉布坦,在危急之時登上汗位,重振準噶爾部落捲土重來。策妄阿拉布坦的能力,比噶爾丹還要強上許多,準噶爾汗國最鼎盛的時期,就是由策妄阿拉布坦與其子噶爾丹策零打造。在雍正九年,噶爾丹策零甚至還在和通泊地區,全殲了清朝6萬精銳大軍,心疼地雍正帝要“吐血”,四年後就憂鬱而終了。此後清朝再也無力阻止,大規模的北征,同樣準噶爾汗國也有很大的損失。策妄阿拉布坦父子死後,準噶爾汗國內部發生紛亂,各王子為了爭奪汗位消耗汗國實力,終於在1757年,乾隆皇帝藉此良機剿滅了阿睦爾撒納,準噶爾汗國正式宣告覆亡。總得來說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是清朝不得不打的立國之戰,若是失敗愛新覺羅氏也無法安穩坐擁中原,等到準噶爾部落統一蒙古,縱使無法再重現成吉思汗的榮耀,也會成為滿清的勁敵,到時候誰來做中原之主,那就令人充滿遐想了。

【參考資料:《準噶爾汗國史》,《清朝統一準噶爾史實研究》,《僧人時代的噶爾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