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怪事爆發年嗎?短短一個月時間,各種各樣的“冒名頂替”案件紛紛被爆出:先有陳春秀髮現自己16年前被人頂替上大學,後又爆出山東一地兩年內發現242起冒名頂替上學事件。今天,苟晶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也查清了,事情屬實,確實被冒名頂替了,相關15人受到處分。
經過調查,苟晶1997年高考成績達到濟寧市中專(理科)委培錄取分數線,但本人未填報志願,其個人身份、高考成績等被邱小慧冒用。苟晶1998年高考成績達到濟寧市中專(理科)統招錄取分數線,本人填報志願並服從調劑,被錄取到湖北黃岡水利電力學校上學,系按程序正常錄取,不存在其當年被他人冒名頂替上學問題。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不不不,比這個更勁爆的事情還在後面呢!另一起更加惡劣的冒名頂替事件亮瞎網友眼睛:退伍軍人張健被一名小學校長11歲的兒子頂替入公職,從1999年到現在,連吃空餉帶轉正長達21年之久,太可笑了!
7月2日,山東菏澤一校長之子被指偽造檔案冒名參加工作,且11歲開始就領著國家工資一事引發熱議。對此,牡丹區應急管理回應稱,冒名者邱之豪已因謀取不正當崗位被“除名”開除公職。另外,其父親也已被免去校長職務,並受到黨紀處分。
冒名頂替一而再再而三,從教育領域到工作就業領域,紛紛爆雷,可笑到用一個11歲的孩子頂替一個退伍軍人上崗吃空餉,這麼嚴重的問題為什麼到現在才發現?據被頂替者張健說,他從2014年發現這個事情後,就一直奔波於各處反應情況,奇蹟般地無人受理,究竟又是為什麼?
今天,我們看到了很多人受到處分,但是,我們很想問一句:處分是個什麼東西,能當飯吃嗎?對於黨員而言,處分是批評教育;對於黨外人士而言,處分連批評教育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破口大罵兩聲罷了。這種處分要它何用?
當時陳春秀、王麗麗被冒名頂替事件處理結果出來時,我們就說過:如果不判刑,僅僅是開除黨籍、開除公職、降低退休待遇這種不疼不癢的處分,那根本就不是處分,而是嘲諷——對弱者的嘲諷,對社會正義的嘲諷,對法律的嘲諷,對國家公權力的嘲諷!因為這樣的所謂“處分”根本就是縱容犯罪!太輕了,輕得可憐。而即便如此,對於受害者的補償依舊是個謎——興許不會再有任何後續補償了吧——熱點一過,誰理你啊!
這種口口聲聲嚷著“錯誤嚴重”,最後卻“罰酒一杯”了事的處分,難道還要成為此類事件的“標配”嗎?如果這也成了“標配”,不用懷疑,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再無窮人出頭之日——所有路全部堵死了。
不過,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你以為這就是最惡劣的情況了嗎?你以為天下沒有比這個更黑的了嗎?不!更猛的料在這裡:
江蘇省灌南縣是距離連雲港市區最遠的縣城,也許是較為偏僻的緣故,這裡很少得到外界的關注。今年6月,一封實名舉報信打破了小縣城的平靜。
信中稱,如今在當地擔任公職的一對小夫妻,多年前曾冒用他人學籍考入大學。經過3天的調查發現,當年頂替學籍參加高考並最終化名生活多年的人不在少數。一位親歷者透露,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僅灌南一縣,就至少有千餘人頂替學籍參加高考,其中不少人如今已是當地相關職能機構的主要負責人。
不過這次爆料的是另一種形式的“冒名頂替”,涉及人數之多,簡直令人髮指!僅僅一個縣就多達千餘人,這是什麼概念?我們高考那一年,縣裡兩所高中,總共參加高考的人數也才2500人而已,人家這一“冒名頂替”,相當於我們參加高考人數的一半了。當然,我們是偏遠地區,人家是沿海地區,情況不一樣,暫且不論。這種“頂替學籍參加高考”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別人讀了三年的高中,最後反而沒資格參加高考,因為他的名額被人頂替了,就這麼回事。
2020年6月29日晚山東紀監委通報了陳春秀、王麗麗兩起被冒名頂替上學問題已經調查清楚,共問責46人。
2020年7月3日山東紀監委通報,查清了苟晶反映的“連續兩年被冒名頂替上學”等問題,並依規依紀依法對相關人員作出處理,共問責15人。
這三起頂替上學案調查、通報非常詳細清楚,頂替人被開除工作並追究法律責任,相關參與操作的工作人員被處分、降職降薪,受到了相應的處罰,大快人心。
痛心!這些被頂替的農家學女,十年寒窗苦讀,就這樣敗在權力的腳下,改變了人生軌跡。那麼,用卑劣手段竊取人生的頂替者,心安理得地享受了這麼多年,是怎樣暴露浮出水面的呢?
多年以後!偶然!也許也是必然!
陳春秀:報考成人大學,發現自己上過山東理工大學。
苟晶:收到高三班主任寄來的一封道歉信,信中承認是自己的女兒頂替苟晶去了北京上大學。
王麗麗:一直未收到錄取通知書,誤認為未被錄取,後頂替者陳某自己找上門來說單位有個調查,需要王麗麗配合。
如果當年你的成績好卻名落孫山,怎樣查是否被頂替呢?
1、上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學信網),但是學信網只能查詢2001年以來國家承認的各類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註冊信息(含學歷證明書)。
2、成人高考報名,看看自己有沒有讀過大學。
3、在百度、搜狗、微信上等平臺上搜索自己的姓名,從搜索結果中篩選出有用信息,同名同姓者年齡與自己是否相仿,性別是否一致,本地還是外地人,做什麼工作,綜合分析,也許會有意外發現。
4、從已經曝光的頂替上學、頂替工作案例來看,冒名頂替絕大多數發生在本市本縣,本地人昂甚至是熟人作案,所以可以留意本縣市各機關單位公示的崗位欄,看看有沒有與自己同姓同名的。
為了教育更公平,為了真相大白,為了讓那些偷竊別人人生的冒名頂替者們無處遁形,讓當年利用權力違法參與的人睡不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