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金庸之鐵槍廟裡話鐵槍

金庸先生是武俠和歷史泰斗,擅長將人物鑲嵌在歷史事件中,借用歷史事件和人物作為小說的背景來豐富武俠人物的血肉,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真實和立體,讀者在閱讀的時候亦幻亦真,常常把武俠人物也當成歷史當中真實人物,隨著歷史事件和小說中的人物個性雙重推動小說的情節,彷彿置身於歷史長河之中,與小說中的人物同悲慼共歡喜。其實大作家的作品在很多細節的處理上也非常的精細。今天我們一起來說說金庸小說裡的一處小細節和歷史背景。

金庸在射鵰三部曲中兩部作品中都提到鐵槍廟,一次是楊康攻擊黃蓉中毒去世的時候;一次是楊過在鐵槍廟遇到柯鎮惡瞭解父親楊康的一生。父子兩個在鐵槍廟都發生重大的人物命運轉折,楊康在鐵槍廟裡中毒身死,楊過在鐵槍廟中因為內心受到觸動而轉變從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成為“俠之大者”而重生,為他人為國家和天下黎民蒼生而赴湯蹈火。

鐵槍廟確實有,在今天的浙江嘉興,《萬曆嘉興府志》(明劉應鈳修,沈堯中纂)提到鐵槍廟。原建築已經在歷史中被損毀,毀壞於何年何月已經不可考,但今天的鐵槍廟已經是重建的鐵槍廟了。

那麼這個地點為什麼是鐵槍廟呢?鐵槍廟中供奉何人?原來這個鐵槍廟被供奉的人也是大有來頭。這鐵槍廟裡供奉的是五代十國名將王彥章。

王彥章何許人也?

王彥章在新舊《五代史》上都有立傳,新五代史作者歐陽修更是將其歸類《死節傳》,並在《死節傳》裡介紹的第一個人。這王彥章有幾個特點:1出身平民;2忠誠;3勇猛;4有謀略;5珍惜名譽有榮譽感。

《舊五代史》記載王彥章,“字賢明,鄆州壽張縣人也。祖秀,父慶宗,俱不仕。以彥章貴,秀贈左散騎常侍,慶宗贈右武衛將軍。”祖父和父親都是平民百姓,因為王彥章的緣故後來被追授官職。王彥章從一名普通士兵靠戰功積累最後被朱友貞任命為澶州刺史,進封開國伯。

因為後梁要對魏博和相州進行軍事整合,朝廷擔心魏博軍鎮譁變,王彥章被後梁委派帶領騎兵500騎,駐守在金波亭防止兵變。這魏博牙兵在唐朝後期十分的有名,當時人稱“長安天子,魏博牙兵”。作為軍鎮勢力的魏博牙兵居然能決定誰來作為魏博節度使,甚至魏博兵前後幾次殺死自己的節度使然後重新推舉擁護,唐朝皇帝居然只能聽之任之,不敢反對,認同魏博兵的推舉,可見當時魏博牙兵的強大。王彥章只帶兵500騎就能鎮住魏博牙兵,使得魏博牙兵感覺到恐懼,只能聯合李存勖襲擊王彥章。王彥章不得已南撤到澶州,家屬被李存勖的士兵劫掠到了晉陽。李存勖十分欣賞王彥章,偷偷派人來說降,王彥章毫不猶豫的公開殺死密使。表示自己忠於後梁決不投降。《新五代史》載:“晉軍攻破澶州,虜彥章妻子歸之太原,賜以第宅,供給甚備,間遣使者招彥章,彥章斬其使者以自絕。”

即使是這樣忠心,王彥章依然遭到梁末帝朱友貞的猜忌得不到重用,屢次的在各個駐防區內調轉。史載:“而梁末帝昏亂,小人趙巖、張漢傑等用事,大臣宿將多被讒間,彥章雖為招討副使,而謀不見用。”龍德三年(公元923年)夏,晉攻取鄆州,宰相敬翔以死相逼向梁末帝推薦王彥章,朱友貞才勉強同意讓王彥章領兵破敵,但是提出讓段凝作為副手製約王彥章。才有了後來有名的德勝口大戰。

激戰正酣的時候段凝得勝搶功,失利推諉,勾結奸臣趁機奪走了王彥章的指揮權。《新五代史》記載,“彥章與凝各為捷書以聞,凝遣人告巖等匿彥章書而上己書,末帝初疑其事,已而使者至軍,獨賜勞凝而不及彥章,軍士皆失色。及楊劉之敗也,凝乃上書言:“彥章使酒輕敵而至於敗。”“趙巖等從中日夜毀之,乃罷彥章,以凝為招討使。”可憐的王彥章急匆匆回到京城去解釋,用笏板在地上給梁末帝朱友貞講解的時候可能情緒比較激動,被扣上不尊重領導的帽子,被強制送回了家。

不久後唐打到兗州,精兵強將被分配和那個搶功諉過的段凝,而王彥章只分到500個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的新兵。不得已節節敗退,被作戰經驗豐富的魏博牙兵包圍尤力戰不屈,最後重傷被俘。先後拒絕唐莊宗李存勖和李嗣源的勸降而被殺。

《舊五代史》裡提及一個故事,“晉王(後唐莊宗,襲父親李克用晉王位,在公元923年建立後唐,這個時候還不是唐莊宗),領兵迫潘張寨,大軍隔河,未能赴援,彥章援槍登船,叱舟人解纜,招討使賀瑰止之,不可。晉王聞彥章至,抽軍而退,其驍勇如此。”說的是王彥章孤身解圍退晉王(李存勖)的事,王彥章的勇猛可見一斑。

不過這個故事是《舊五代史》記載地點發生在潘張寨,潘張寨李存勖戰敗發生在公元919年,此時王彥章的老領導謝彥章已經遇害,這裡的彥章是王彥章無疑,王彥章對這位賀瑰先生比較不服,因為賀瑰正是謀殺老領導的兇手,但是作為一名將領不帶士兵自己孤身一人前去抵抗晉(後唐,此時李存勖尚未建立後唐,建立後唐是公元923年)軍隊恐怕也有些誇張。作為傳聞恐怕更加妥帖。這個故事在歐陽修的《新五代史》中並未收錄。

再說王彥章的謀略。雖然王彥章出身平民,起身行伍,但是多年的軍旅生涯,跟隨著梁太祖朱溫東討西殺,逐步從普通士兵到威震一方的將軍也確有不凡之處。當後唐軍隊打下河北全境,在距離後梁都城不遠的一條河的南北兩岸建造營寨的時候,後梁也是舉國震動。王彥章臨危受命,在面對梁末帝的時候語出驚人,提出三天可以破敵,所有人都震驚,因為後唐所築造的營寨距離後梁首都只有兩天路程,三天破敵實際上是說最多用一天的時間擊退敵人。之所以敢於如此承諾,說明王彥章在此之前被排擠閒置的時候,仍然沒有忘記自己對後梁的忠誠和自己的責任,一直密切的關注戰場動態並且在心中早就謀劃好了破敵之計。

事實證明王彥章並沒有說大話,兩天時間趕路到了戰場,一邊大擺酒宴,一邊秘密安排兵士帶著鐵匠準備大斧子和炭火,埋伏在敵軍附近。酒宴半酣,藉口上廁所突然帶著精兵攻擊南岸後唐建造的營寨,同時伏兵快速切斷連接和兩岸的營寨的鐵鏈和浮橋,切斷北岸援軍的支援,一舉拿下地方安插南岸的敵營。李存勖知道是王彥章領兵的時候對王彥章所有軍事行動的判斷都是準確的,並且也快速的做出部署和行動,但是剛剛出發就聽到王彥章已經率軍攻下南岸營寨,連連感嘆,要躲避王彥章的鋒芒。

王彥章的軍事部署不僅大膽而且縝密,這一點從後來發生的事情上也可以看出端倪。酒至半酣突襲敵營,說明王彥章知道在自己的軍營裡有叛徒和敵軍敵軍的間諜。這一點他不僅僅對敵人有所瞭解,對於自己的陣營也是有所認知的。奪取南城之後,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被李存勖預先防範。“莊宗徹北城為筏,下楊劉,與彥章俱浮於河,各行一岸,每舟抃相及輒戰,一日數十接。彥章至楊劉,攻之幾下。晉人築壘博州東岸,彥章引兵攻之,不克,還擊楊劉,戰敗。”首戰告捷之後之後的軍事行動處處受人掣肘,而且兵力上和後唐軍隊對比懸殊,還有同伴的按兵不動。最終戰敗。這一奇襲在歐陽修的筆下十分精彩鮮活,讀之後感覺耳畔傳來隆隆馬蹄聲,刀兵交鳴之聲,好像王彥章的勇猛和豪邁就在自己眼前浮現。想來金庸先生一定讀到此處和我一樣熱血沸騰。

王彥章十分的愛惜自己的榮譽,常常說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李存勖愛惜他勇敢,想留下他為己所用,王彥章很客氣但是十分堅決的拒絕了,“彥章謝曰:“臣與陛下血戰十餘年,今兵敗力窮,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報,豈有朝事梁而暮事晉,生何面目見天下之人乎!”莊宗李存勖不死心又派自己的義兄,就是五代時期有名的十三太保之一,後來代替李存勖成為後唐第二任皇帝明宗李嗣源去勸降王彥章。又被拒絕了。王彥章這次更不給面子,甚至輕蔑的叫李嗣源的小名:“汝非邈佶烈乎?我豈苟活者?”後唐看勸降無果,最終將其殺害,死時六十一歲。“晉高祖時,追贈彥章太師”。這個晉高祖指的是石敬塘,石敬塘是李嗣源的女婿,當時和王彥章是屬於敵對勢力的,連同石敬塘已經有三位敵方將領對王彥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敬意。可見當時的王彥章表現多麼讓人欽佩。

正是在這個後世紀念王彥章的鐵槍廟裡,不仁不義,不忠不孝,貪圖富貴,貪生怕死的楊康在這裡受到來自命運的審判,並在此結束了生命;也正是在這個鐵槍廟裡,楊過聽聞了自己的父親的一生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似乎也受到王鐵槍的感召變成一個真正的為天下之大的俠者。金庸如此安排恐怕也是讓讀者覺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為小說中的人物的歸宿增加了宿命色彩。

重讀金庸之鐵槍廟裡話鐵槍

83版射《射鵰雕英雄傳》苗僑偉扮演楊康形象


重讀金庸之鐵槍廟裡話鐵槍

連環畫中鐵槍王彥章形象


重讀金庸之鐵槍廟裡話鐵槍

95版《神鵰俠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