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就忘、沒時間、不會做筆記……麥肯錫精英帶你重新認識閱讀

在崇尚全民閱讀的今天,閱讀的重要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2019年4月,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公佈,國民的綜合閱讀率得到提升,其中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76.2%,12.3%的成年國民平均每天閱讀1小時以上圖書,閱讀人群持續增加。

讀了就忘、沒時間、不會做筆記……麥肯錫精英帶你重新認識閱讀

但在如此好的閱讀形勢下,依然有很多困擾人們閱讀的重要問題,比如很多人沒有時間閱讀、閱讀後沒有任何收穫、閱讀方法存在問題等等。在知乎上,閱讀問題總是被不斷的瀏覽和關注。比如“讀完一本忘一本,閱讀後感覺完全沒有收穫,該怎麼讀書?”被瀏覽11萬次之多,“平時看書太慢,如何提高閱讀速度?”被瀏覽13萬次之多?

讀了就忘、沒時間、不會做筆記……麥肯錫精英帶你重新認識閱讀

其實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納在三個方面:如何合理分配讀書時間、如何在讀書方法上下功夫、如何善用書中知識。針對這些困擾人們的閱讀問題,赤羽雄二結合自己在麥肯錫工作和讀書的經驗,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中給出了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

赤羽雄二是一名機械工學類碩士,起初在小松公司做一名普通的工程師。因為閱讀大前研一先生的作品,受到啟發,跳槽進入麥肯錫公司工作14年之久。麥肯錫的諮詢工作需要各方面的知識支持,為了勝任這份工作,赤羽雄二閱讀了大量的經營、管理等相關領域的作品,無論多麼忙碌,每個月堅持讀10本書以上。為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讀書效率,他系統的總結了自己的讀書方法和技巧,形成了《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

讀了就忘、沒時間、不會做筆記……麥肯錫精英帶你重新認識閱讀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對人們閱讀中常見的問題進行了剖析,詳細闡述了讀書的好處,分三個章節分別介紹了忙碌的成功人士是如何分配讀書時間的、什麼樣的讀書方式能夠讓人覺得“讀書十分有效”、以及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的方法。

這本書革新了我的閱讀觀,下面重點介紹對我有影響的三個部分,與大家分享共勉。

1、閱讀時間不是“擠”出來的,而是“合理分配”出來的。

說到為什麼不閱讀,很多人的回答是工作太忙碌,沒時間讀書。每天工作8小時,還要吃飯、睡覺、陪孩子,除此之外,還想自己休息一下,真的擠不出時間了。

讀了就忘、沒時間、不會做筆記……麥肯錫精英帶你重新認識閱讀

這裡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對閱讀的認識問題,一個是閱讀的定位問題。大部分人認為閱讀是可有可無的,沒有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以及閱讀對自己長遠發展的影響,因而被定位為不重要不緊急的任務。

工作中,大部分人能夠清晰合理的利用四象限法則,首要完成重要和緊急的任務。當閱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排位靠後時,自然就很難被想到,更談不上去做了。

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提高閱讀的重要緊急程度,將閱讀的優先級提前,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承認閱讀的重要性,如果要成長、生存、工作,就必須讀書。二、分配合理的閱讀時間,將閱讀變成自己每天的任務,和工作一樣,而不是可有可無。

提高重要緊急程度,就有了緊迫感,給閱讀分配了合理的時間,就能夠做到恰到好處的去執行。

2、廣泛撒網,不如專注一本的“集中讀書法”。

知乎問題“讀完一本忘一本,閱讀後感覺完全沒有收穫,該怎麼讀書?”受到眾多關注,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很多人並沒有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讀完就忘。《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中提到了“集中讀書法”,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讀了就忘、沒時間、不會做筆記……麥肯錫精英帶你重新認識閱讀

集中讀書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集中時間和精力讀書、集中讀一本書、閱讀後及時整理筆記

集中時間和精力:指的是在短時間內,通過標記,完成一本書的閱讀,即使有不理解的地方也不要重讀。這樣讀書可以節省讀書時間,作者赤羽雄二認為過分的聚焦於一些片段知識遠不如把握整本書的主旨更重要。

集中閱讀一本書:很多人都有同時閱讀5~10本書的現象。但是大部分人應該都有這種感覺:沒讀完的書、讀到一半的書,這些書再拿起來重新閱讀的興趣遠不如讀新書帶來的趣味,所以一定要堅持閱讀完一本書,避免書籍被擱置。當然如果這本書自己讀的特別吃力或非常不感興趣,也不要過分勉強自己。集中一本書,更利於減輕閱讀壓力,明確閱讀目的。

閱讀後及時整理筆記:做讀書筆記是閱讀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很多人讀書後沒有效果是因為沒有做筆記,很多人閱讀時更傾向於閱讀他人觀點,殊不知結合個人思考閱讀更有價值。

亞瑟·叔本華說“不加思考地濫讀或無休止地讀書,所讀過的東西無法刻骨銘心,其大部分終將消失殆盡。

”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都體現了閱讀的過程中思考的重要性。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就無法記憶甚至運用書中的知識,更談不上對自己的成長和人生的改變了。

讀了就忘、沒時間、不會做筆記……麥肯錫精英帶你重新認識閱讀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中指出,利用A4紙整理知識要點的方法,既利用自己的頭腦做了組織思考,又記錄了作者的觀點,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做筆記的方法。

具體做法是:首先,將A4紙橫放,左上角寫主題,右上角寫日期,每頁寫4~6行,每行寫20~30個字。在一分鐘內將想到的事情全部都寫在紙上,每天寫20~30頁紙。可以寫一本書的讀後感、感到震驚的事,也可以寫讀完一本書後設立的目標等等。

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至關重要,這樣不會讓人盲從於他人思想,也不會讓人讀過就忘。

3、書不是讀得越多越好,而是將閱讀量控制住合理的範圍內。

前些天在悟空問答上看到一個問題,大意是“那些一年讀書2000本書的人是是如何做到的。”我們姑且不論能不能做到,但普通人對於2000本的數字確實是望而生畏。

全民閱讀的時代,很多人迷失了方向:閱讀的目標是什麼?很多人以閱讀量來標榜自己讀書多,為了閱讀而閱讀?而閱讀之於人們的最正確的意義應該是提升認知、開闊視野、學習知識。

讀了就忘、沒時間、不會做筆記……麥肯錫精英帶你重新認識閱讀

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中,赤羽雄二認為要將閱讀量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在30歲前讀300本,30歲後每週讀一本,如果閱讀量超過1000本,閱讀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當達到基礎閱讀量後,我們閱讀的目的不再是為了積累閱讀量,而是將書中的知識抓化為自身的能力,這個時候,實踐遠比閱讀重要。

300本書中,一半應該是商務書籍,如能夠提高專業技巧,給思維帶來啟發,以及科學技術、社會、歷史等內容的書籍;另一半則是小說,閱讀小說能夠通過了解他人的人生和想法來豐富我們的經歷,從而變得更加成熟。

所以,千萬不要追求閱讀量,而要看有多少知識轉換成了自己的實際行動。

伏爾泰說:“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而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還很少。”書中介紹的“讀書檔案”可以很好的幫助讀者將書籍知識落實到行動上。

讀書檔案可以記錄自己閱讀這本書的目的、讀書後的感受、讀書後會採取哪些行動、以及3個月後的改變等,也從另一個層面幫助讀者將知識落實到行動。很多人覺得讀書後沒有收穫,大抵是因為,讀的太多,但做的太少的緣故。

讀了就忘、沒時間、不會做筆記……麥肯錫精英帶你重新認識閱讀

烏申斯基說“書籍對於人類原有很重大的意義,但,書籍不僅對那些不會讀書的人是毫無用處,就是對那些機械地讀完了書還不會從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無用的。

”讀書是一個人最划算的自我投資,如果你想獲得精神追求的自由、廣闊的視角、豐富的知識、充盈的人生,建議大家培養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好好讀書。並且希望《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可以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