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運營:打造高粘度粉絲社群

新媒體運營:打造高粘度粉絲社群

從社會學和心理學角度來講,即:“社群”代表的是一個社會團隊或組織性的群體,也可稱做用戶群體關係。如今我們對社群的定義是:基於一個點,需求和愛好,將大家聚合在一起的群體,就稱之為社群。本節課主要分為兩章,第一章我將會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社群,第二章講解的是營銷的關鍵。

新媒體運營:打造高粘度粉絲社群

01

1、認識社群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和進步,社群的概念慢慢的被人們所重視,從而形成了一種比較受歡迎的營銷手段,社群的概念是基於六個時代特徵演變而來的。

在講社群營銷之前,先說一下社群的概念,社群,是一個社區裡面的群嗎?還是說就是指QQ群呢?百度上的解釋是這樣的;社群簡單認為就是一個群,但是社群需要有一些它自己的表現形式。比如說我們可以看到社群它要有社交關係鏈,不僅只是拉一個群而是基於一個點、需求和愛好將大家聚合在一起,我們認為這樣的群它就是社群。因家族血緣關係而聚集在一起的人可以理解為一種社群,學校裡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所發起的組織也可以是一個社群。現在通常社群營銷基本上指QQ群和微信群,目前社群營銷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產品,基於網站或者APP,主流的陣地仍然以QQ群和微信群為主。那麼為什麼社群營銷會如此受大家的歡迎呢?最直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社群營銷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興趣愛好的人群通過某種社交載體聚集在一起,到了特定的時候,再把產品或服務輸送給消費群體。簡單來說,如今對社群的定義可以用四個方面來說;基於互聯網平臺(PC端、移動端)、跨境電商“福利社”、企業為特定人群提供服務和產品、激發成員參與度、傳播力、創造力。

新媒體運營:打造高粘度粉絲社群

2、社群的特徵

社群的出現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而衍變成的,平臺在選擇營銷手段之前,就必須要了解營銷手段的一些主要特徵,從而才能根據特徵來制定營銷計劃,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運營損失,接下來我就會教給大家四個社群的主要特徵。

  1. 虛擬性:社群是存在於虛擬的互聯網中的,這也就代表著社群人員的身份以及位置都是虛擬的,沒有實際意義上的地理位置,因為不受空間的約束,並且社群成員在剛剛融入社群的時候,都會以匿名的方式存在於社群中,有些社群成員可能並不知道與自己交流、互動人的真實身份,所以一般來說,社群的虛擬性能給社群成員帶來安全感,能讓社群成員願意去放下心中的戒備和你們進行真誠的交友、發表自己的意見,也更能讓平臺在社群中獲得有價值的內容以及好的營銷效果。
  2. 平等性:在社群中,其實人人都可以是領導,只要是獲得社群成員認可的人,就可以做主,因為社群是一個比較平等的相互交流的群體。
  3. 基於興趣:社群通常都是來自各地的不同的成員自發組織形成的,不同的人來構建一個互相交流的社群,需要有“催化劑”的作用,那麼在社群中,這“催化劑”就是興趣,大多數社群的建立都是基於興趣產生的。
  4. 社群的“中心點”:在社群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我們也會有QQ群、微信群,將人們聚在一起,不斷的在群裡發佈一些產品信息、文章,其實效果都不是特別的好,那麼直到社群的出現,讓企業可以懂得以社群成員為中心,以社群成員成為社群的主導,而不是一所企業,社群的中心可以從三個方面看出來;內容—社群需要社群成員生產有價值的話題內容;生產—社群成員可以成為企業產品的生產者;特點—社群具有開放、自治的特點。
新媒體運營:打造高粘度粉絲社群

3、社群的分類

如果我們想要利用好社群去進行營銷活動的話,那麼我們就必須瞭解社群的分類,只有這樣你才能根據社群的特點去進行選擇,一定要選擇一種和自己產品性質相符合的企業所精通的類別,如今社群已經掀起了營銷風暴,社群的類型也是各種各樣,那麼我將會給大家講解幾個比較主要的類型。

  1. 興趣類社群;興趣類群體,是基於人們共同興趣聚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社群,社群的成員也幾乎都是志趣相合的朋友,這類社群會比較熱鬧,在這裡還會認識很多的朋友,例如,QQ興趣部落我相信每個人都會關注了幾個,這個社群是瞄準了90後和00後“尋找同類”的訴求,於是,在90後、00後的部落中,會有數以百萬乃至千萬的用戶關注量和話題數。
  2. 產品類社群;什麼是產品類社群呢?就是指用一個產品來維繫這個社群成員,是一種讓產品不再單一的承載工具,它也是承載著趣味與情感的橋樑,簡單來說,產品類的社群就是一種因產品而聚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社群,而企業是可以利用社群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來激發社群成員的參與度和活躍度,最終形成了銷售,為企業帶來了相應的利潤。
  3. 學習類社群;憑字面意思上的理解,我們就能知道學習類社群就是一群愛學習的人聚集在一起,都是一種自發式的學習組織,所有組織工作都是由群主去完成的,社群內的活動內容一般都是以學習為主題,比如說,由“180位備考教師資格證的同學和一名老師所發起的一個學習社團,”那麼這就是一個學習類的社群。
  4. 知識類社群;這是一種社群成員相互分享知識和經驗的社群,雖然它也是以學習為主,但還是與學習類社群有所差別的,知識類社群裡的成員是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可以參與社群的活動,並且可以自己分享經驗和知識,群成員之間可以相互教導和學習,並且從中的得到相互的肯定和尊重,但學習類社群是通過群主來組織活動的,即通過“知識領導者”來學習知識,交流經驗。
  5. 品牌類社群;品牌類的社群是建立在使用某一品牌的消費者間的一整套社會關係基礎上的,非地理意義上的社群,是由消費者或擁有者自發發起的,形成對品牌的一種用戶以及習慣,是產品社群的一種延伸,在品牌類社群內,消費者是對某一品牌的特殊感情,從而使得這種品牌所宣揚的價值理念與消費自身所擁有的價值觀相契合,從而產生心理上的一些共鳴。
  6. 自媒體類社群;簡單來說,自媒體社群就是人們在自媒體平臺對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傳播者的信賴、喜愛而聚集到一起的社群,所以一般來說,常見的自媒體平臺就是貼吧、微博、微信。
新媒體運營:打造高粘度粉絲社群

02

計劃是永遠都趕不上變化的,有太多的因素隨機組合,這也使得沒有準備面對各種挑戰的企業不知如何是好,那麼對於一些平臺建立社群的話,到底該怎樣才能掌握不確定因素呢,進行成功的社群營銷呢?

新媒體運營:打造高粘度粉絲社群

社群營銷的關鍵要點

1.產品或體驗極致+傳播內容用心

“產品或體驗極致+傳播內容用心”是一對重要的組合,雖然做到了社群營銷不一定成功,但是如果社群沒有這個組合的話,那麼社群營銷是一定不會成功的。現如今,對於一些平臺來說,是一個“社交紅利時代”,在這個時代裡,只要有誰懂得社交、懂得傳播,就能夠掌握商業的先機。然而商業營銷是搶佔先機還是不顧的,那些在社群營銷中唱過甜頭的企業,如果沒有將產品或體驗做到極致的話,那麼他們所有的商業營銷,只是在互聯網中進行一次容易被淡忘的炒作而已,當然,如果單一的只是將產品或體驗做到極致是不夠的,平臺還是要學會如何傳播和推廣,很多企業家誤認為社群營銷不需要傳播,但是仔細思考一下,如果你不去傳播的話,那麼怎麼將你的產品去展示給你現有的社群成員面前呢?如果你不去宣傳的話,他們是沒有辦法知道產品的好處的,所以傳播是一定要有的,只要方法用的對,企業是可以將傳播嵌入到活動中的,讓你的社群去全面的瞭解你們平臺的產品。

2.“粉絲經濟”不等於“社群經濟”

很多平臺都會認為“粉絲經濟”與“社群經濟”相同,其實這樣也是不準確的,任何企業的品牌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粉絲,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粉絲這個層面的話,那麼無非也就是把以前的忠實用戶的稱呼換一種說法而已,對於平臺來說只有經營“粉絲經濟”,沒有依靠“粉絲經濟”這種說話,而“社群經濟”就是將一些不同類別的人聚集在一起,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平臺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忠誠度比較高。對於平臺來說要做到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吸引用戶;第二階段,把用戶變成粉絲;第三階段,把粉絲變成朋友。

社群運營的方法

在這一章的開篇我們已經講到了兩個方面,下面就來講解第三個部分社群運營的方法,在這個部分裡面分為三個小節,我將逐一為大家講解一下。

第一部分;從“小”出發,現在有很多平臺的社群營銷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從“小”出發,企業會將自己的社群範圍縮小,將態度和主張體現出來,從而產生小眾的人格魅力,使得粉絲、用戶因為都互相認同企業的魅力而聚集在一起。

第二部分;學會“連接”,隨時隨地都能連接社群人群,是社群運營者必須要做的,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與社群成員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如果不看重“連接”的話,那麼社群是一定不會成功的,只會是一個曾經聚集過人群的載體而已,所以,平臺要學會及時的“連接”社群成員,與他們多溝通,多交流。

第三部分;需要“凝聚力”社群在剛開始運營的時候,社群成員可能只是一群普通的成員,是需要帶領才能長久的因為某件事情而聚集在一起,不然的話是很容易就出現流失的,如果一個社群沒有凝聚力的話,那麼這個社群就並不是群,而是一盤散沙,平臺還需要注意的是要學會挑選,企業不能只將注意力放在聚集人數上,而是需要將注意力放在人群質量上,這樣才能使社群氛圍越來越好。

作者:蜘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