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散養”更聰明?家長不妨聽聽這2個建議

在談到對孩子的教育時,受西方一些教育理念的影響,許多家長的教育觀點是

“散養”

這些家庭的父母認為,不要束縛孩子,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這樣的孩子才會獨立思考、有主見,成為眾人眼中會思考的聰明孩子。

事實上,只從理論上講確實如此。給孩子留夠空間,孩子的成長會更加快樂和順暢。

孩子“散養”更聰明?家長不妨聽聽這2個建議

但是由於家長們對於“散養式”教育理解得並不深刻,導致自己的教育知識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教育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比如:八喜爸爸帶過幾屆低年級小朋友,其中很多孩子的爸爸媽媽都把這種方式簡單粗暴地理解成:放任自流,野蠻生長。其結果就是孩子反而變得自私、任性,也不願意遵守規則。

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個叫做小洋的男孩,他的父母是一對高級知識分子,均有過留學的經歷,都是在北京海淀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和計算機工程師,平時工作也非常忙,順其自然地,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就選擇了“散養式”。

他們認為對孩子不應該什麼都管,讓孩子自己去決定自己的事,就算有一些事做錯了,他們也沒有真正去管,因為他們希望孩子自己通過對事情的分析從中獲取經驗。

孩子“散養”更聰明?家長不妨聽聽這2個建議

久而久之,小洋做事變得獨斷專行,任何人的話都聽不進去,並且在學校經常有一些在常人看來十分怪異的行為:用彩筆把自己的雙手塗的亂七八糟、偷偷翻同學的書包、突然從背後襲擊女生。

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他總是在好端端地上著課時,突然之間就跑出到教室外面獨自玩耍,毫不在意教室內老師和其他同學們詫異的目光。

孩子“散養”更聰明?家長不妨聽聽這2個建議

有一天,小洋跑到了教學樓高層的高年級教室裡,翻越了玻璃窗,學著電影裡成龍的樣子往樓下空調室外機上跳,結果被困在上面動彈不得,嚇得連連尖叫。老師們趕緊叫來了消防和救護人員,所幸的是,最後小洋沒有受傷。當這對父母趕到學校時,才終於意識到孩子已經走向了一個完全錯誤的方向,這個時候再想教育、改正已經非常難了。

孩子“散養”更聰明?家長不妨聽聽這2個建議

孩子在初時其實就是一張白紙,後天的教育對於孩子在成長過程形成的性格與價值觀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這些父母忽視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的特點,也輕視了外界環境對孩子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在孩子該立規矩、該管教的時候談自主,那簡直是一種荒謬。

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在必要的時候進行干預與引導。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散養”呢?

第一、分寸與尺度的掌握。

父母對孩子管得太嚴,會使得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相反,如果什麼事都不管、不過問,這種方式也會造成孩子過度任性、為所欲為。作為父母來講一定要先掌握好這種分寸與尺度

如果孩子對你說,“媽媽,我想玩一會再吃飯。”,作為媽媽的你會怎麼回答孩子呢?

管教型的母親一定會說,“就知道玩,連飯都不吃了,是不是找揍呢?”

“散養”型媽媽可能會說,“那就一會兒再吃。”,或許這位“散養”型媽媽心裡想的是,“孩子不餓,何必強求?”,但實際情況是,孩子去玩玩具了,餓了的時候就會去找薯片等不健康的零食吃,而不是去吃飯。

這兩種方式是教育形式中的兩個極端,所以,分寸與尺度尤為重要。

孩子“散養”更聰明?家長不妨聽聽這2個建議

第二、父母榜樣的重要性。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父母的行為就影響著孩子,孩子不僅會去模仿父母的言行,更會按照自己的想法肆意地發揮著那些錯誤的行為。

現在的父母雖然都知道“言傳不如身教”的道理,平時對著孩子都會說教,但真正遇到事的時候,自己本身的不好的言形在孩子面前表露無遺。

平時父母都會教孩子要講禮貌,不說粗話、不罵人。但有的父母在外面與別人發生爭執時,滿嘴髒話、醜態百出。雖然,孩子還小或許還不明白那些詞的含意,但是孩子已經記住了這個場景、這些詞彙以及父母揮舞著手臂、一臉猙獰的樣子。

那麼,在以後的日子裡,只要孩子覺得場景相似時,這些話就會非常自然的說出來。那時候,這些孩子的父母肯定會一臉的驚訝,他們完全想不明白,為什麼我的孩子會說髒話了。

孩子“散養”更聰明?家長不妨聽聽這2個建議

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會自律,教育學家說,“要想達到自律,必須要經過漫長的他律過程。”好的習慣就是要靠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管教出來的。當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做為父母來講,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方式,要有耐心和恆心。

好啦,今天八喜爸爸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教育方面的問題,請記得關注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