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里哪个子的论点与马斯洛理论吻合?

运动健康与科学


我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马斯洛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它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其不仅是动机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人性论和价值论。

简单介绍一下五个层次的需求:

生理需要: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安全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情感和归属需要:友情、爱情。性亲密;

尊重需要: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自我实现需要: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

我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各家的理论观点层出不穷,都提出了自己的中心思想。比较著名的学派有儒、道、法、墨、兵、杂、纵横、阴阳、小说。各派的思想大致如下:

儒家:核心思想是“仁”,主张“德治”和“仁政”;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清静无为”;

法家:主张依法治国;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兵家:主张“事备而后动”;

杂家:以“兼儒墨,合名法”为主

纵横家:即合纵连横

阴阳家:提倡阴阳五行学说;

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

从以上各派的主张,个人认为还是儒家比较符合马斯洛理论。儒家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主张“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

因此从这些理论中我觉得以孔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比较符合马斯洛理论。


历史影视小迷弟


马斯洛理论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讲的是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

这种理论被西方人以及部分中国人奉为圭臬,在西方心理学教科书中占了一席之地,而且还收进了经济学教科书中,成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理论的理论基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根本之处就是在讨论人为什么要行动?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而不是那样的选择?

 

这个理论经不起推敲。

 

西方人喜欢发展理论,然而,只要谈到理论,就是在限制人的思维,把人给框在理论里,而且需求层次理论太单一,很难运用在方方面面,比如对于集体主义文化就不适用,比如作出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人,比如有些人就是爱冒险,不顾生命安全……

事实上,关于人,而不是科技,西方人不是专家,中国人才是。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圣贤就已经展开讨论,不管是哪个子,都是有一套系统的知识讲如何做人做事,只是侧重点不同。

 

翻开《大学》第一章你就能看到,做人要“内圣”“外王”,从格物致知开始,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一直到平天下。

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按马斯洛的理论是不能解释和理解的。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状态,摆脱动物性,学会做人是根本,内外兼修才是硬道理。





文化新思维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