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剧透警告:本栏目包含对《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部分关键剧情的讨论,如果你还没有通关,可以考虑之后再来收看。

提要:文中图片附有我这段时间跟朋友讨论剧情时画的简要剧情剖析,如果只关心剧情相关内容的玩家,不想听我碎碎念的,可以只看图片。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本文为我在6月23号于B站发布的《最后生还者2》评测文章和视频的后续内容,如果还没看过的玩家可以先去参观

大家好,我是威廉。

在发布《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的评测之前,我把我的稿子给很多读者和朋友看了。大家纷纷建议我吸取教训,不要再跟舆论对干,或者至少,表达得克制一点。

我听取了后一种建议,于是,在正式评测中,我的表达更克制,用词更审慎,观点更中立。

可遗憾的是,我最后收到的辱骂和诋毁,却仍然十倍于之前评测《太吾绘卷》的文章。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人身攻击就不提了,甚至还有人就因为这么一个视频,将我所有的视频全部举报了一遍,最后还洋洋得意地跟我炫耀。

威廉只是一个边缘自媒体,都有这么隆重的待遇,可想而知,那些顽皮狗的编剧和演员都在这场争议中受到了怎样的暴力。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如果你在几年前,警告我

有人会因为仅仅是对某一个游戏的看法不同,仅仅是因为我喜欢某个游戏而他不喜欢,就能对我发起如此恶毒的攻击,我肯定根本不会相信。

可这个世界就是这么魔幻,血淋淋的事实就这么摆在眼前。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直到今天,我的视频和文章下面收到的评论,仍然多数都是对《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的愤怒差评。

可奇怪的是,前几天我无意间去看了看目前《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的评价,竟然发现Metacritic上的好评数已经比差评多了近10,000条,国内的部分游戏媒体上,这个差距甚至更加悬殊。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于是,我便有了今天的疑问:

两个月后,《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的好评比差评还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却仍然只有骂声?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很多观众曾建议我做个完整的剧情分析,反驳那些批判游戏的人。但我并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探讨今天的问题。

不,我不会再去“洗地”这个游戏了,我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在知乎学乖,不再跟人在互联网上进行任何争论,只想通过自己的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具体为什么,后面也会提到。

总之,这期栏目的主旨,是想跟大家分享我在这次《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的争议旋涡中,冒出的一些很有意思的想法,这些想法不但能阐述这个游戏的终极命题,还能与现实联系起来,解释为什么我们所处的这个网络社会,打骂声永远最响亮。

如果你让我用最简单的表述去总结《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的剧情内涵,我会用四个字:换位思考。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而这个游戏也正是毁在这四个字上。

因为,它的导演和编剧竟然天真到,想要让所有玩家也去跟着换位思考;所有的媒体编辑、以及喜欢这个游戏的评测者和玩家,竟然都觉得换位思考是件很容易理解的事。

恰恰相反,这四个字说来简单,但却是人类这个种群自诞生以来最难做到的一件事。

如果换位思考这个能力,是跟性和暴力一样的人类本能,那么人类的历史就不会是一部战争和毁灭史了。

不仅仅是历史,我们在各种艺术作品中,也常常去畅想“如果现代社会毁灭了,世界会是什么样?”,而这样的畅想,最后往往殊途同归——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这些世界往往都是秩序崩塌、道德沦丧、战火连天,人类回归到暴力和盲从的天性,或以亲缘、或以宗教、或以强权,形成一个个小小的封闭群体,一边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利益,一边彼此争夺和对抗。

比如《长路》、《疯狂的麦克斯》、《行尸走肉》,游戏作品中更是如此,《辐射》是这样,《地铁》是这样,《最后生还者》也是这样。

为什么在这样的设定中,冲突和暴力永远都是主旋律?

正是因为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人们彼此沟通理解的渠道都被阻断了,换位思考的可能都被扼杀了,法制和道德的缺失,更是让施暴的成本变成了零——老子既然可以直接杀了你,干嘛还费那个劲理解你?

于是,暴力和毁灭,便成了终结分歧的最简单手段。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其实,我们的互联网,也是这么一个世界。

只不过唯一的区别是,互联网的信息渠道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多到爆炸。当这么多的信息铺天盖地地涌来,一个人无法应对时,它的效果其实跟完全没有信息是一样的。

那么,当信息庞杂到无法处理,无法理解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怎么办呢?

我们更倾向于把事情简单化,情绪极端化。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情绪越极端,生活越简单。

当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简单地分成是或否、对或错、好或坏、死或生时,一个人接受或屏蔽信息的效率就大大增强了。

另一方面,互联网又给了所有人一个安安全全、舒舒服服地呆在屏幕后面,没有来自群体、社会或道德的约束,随心所欲、随时随地表达意见的环境。

那么,当我们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每个人都如此急于表达自己,但同时又都倾向于把信息简单化、极端化的时候,我们的世界最终变成了什么样?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分化、对立、冲突,我们放弃了理解,放弃了换位思考。

慢慢地,我们从自己的物种基因深处意识到,在这样的环境里,分析和论证没有屁用,理智和同理心属于弱者,而暴力和毁灭才是消除分歧、处理异议的最有效手段。

于是,当我们爱某样东西或是恨某样东西的时候,我们本能的第一反应,不是用理智、客观的方式去讨论问题、表达观点,而是用大声、粗暴的方式去宣泄情绪、占据高地。

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尽力让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不是用换位思考去理解不同的观点,而是“摧毁那些跟我唱反调的人”。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为了加强攻击力,我们根据“同意我的(友军)”和“不同意我的(敌军)”这样简单直接的分类法,自动自发地形成了一个个封闭的小群体,以团战的形式一决胜负。

赞同我的,加入进来;反对我的,一概摧毁。

所谓“饭圈”、“举报”、“XX党”、“鄙视链”、“孝子”、“黑子”,莫不是这种行为模式下的产物,游戏圈的《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争议事件,抑或是最近的《赛博朋克2077》主播配音事件,只不过是这种互联网大环境下的冰山一角。

在这样的互联网中,从简单的S和B构成的字母组合,到复制粘贴现成的模板,再到长篇累牍的诅咒、谩骂、诋毁,这些暴力的成本统统是0,可反对这些暴力的成本却高得可怕——毕竟大家只是想玩个游戏,谁也不想做出头鸟,好处半点没有,还会惹来一身恶臭。

于是,崇尚暴力的人就越来越变本加厉,而反对暴力的人则越来越噤若寒蝉。然后异议便被掩盖,公正亦被埋藏。

类似的真实例子,历史长河之中不胜枚举。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不仅在游戏中证明了自己“反暴力”的观点,它在现实世界中,也证明了“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只不过,代价是牺牲了自己。

随着二周目流程的逐渐深入,不急着做内容的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仔细品味这个游戏。到了今天,我仍坚持我在评测中的看法——《最后生还者第二部》有它的问题,但它绝不至于沦落到今天的境遇。

它的最大败笔,就是在市场和受众认知上出现了巨大的偏差,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反其道而行之。但却把唯一的解释,深埋在层层丝茧之中,希望玩家自己慢慢抽开。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遗憾的是,正如我上面所说,互联网时代的玩家却更喜欢简单的、引起舒适的内容,在表达自我情绪和意见时,更是如此。

“主角怎么能犯错?怎么能死呢?”、“怎么能让我操作‘坏人’呢?”、“怎么能放过对方呢?复仇就是要杀光啊!”、“闪过一个画面、说一句话就圣母了?不合逻辑!”、“白左剧情!垃圾编剧!”、“乔尔死了就卸载!”……

越直白、越武断的逻辑,就带来越极端、越主观的情绪。

这让我又想起了《权力的游戏》第一季刚出的时候,描写了一整季的“主角”艾德·史塔克却在季尾迎来了比乔尔还窝囊的死亡。那个时候很多人也在狂骂,觉得这剧烂透了。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权力的游戏》第一季真的烂吗?不是,只是那个时候的观众,接受不了这种叙事,更别提费心去把冲突背后的复杂叙事和人物线索串联起来——毕竟美剧跟游戏一样篇幅有限,看过原著《冰与火之歌》的人又凤毛麟角。

《冰与火之歌》的封神,正是因为小说载体的篇幅巨大,细节繁多,才可以基于“换位思考”,将透过不同角色视角进行的那种“模糊是非”、“凡人皆死”的叙事,诠释到了极致。

正如史塔克和兰尼斯特两家一样,艾比和艾莉的故事其实如出一辙。实际上,甚至杀害乔尔的艾比还比艾莉更符合各种意义上“好人”的定义。

这样的设定,在习惯了“主角强无敌、我即是正义”的互联网游戏圈,算是怎样的一种颠覆?会引起怎样的一种愤怒?这种极端的愤怒会盖过其他声音,会摧毁不同意见吗?

游戏发售的两个月来,事实一清二楚。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为什么我不就《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的每处剧情、每处转折、每处设定,去跟人争论到底?

因为我早已从以前在知乎的长期“对线”中发现,不论你花费多少心血,付出多少努力,其实你都无法在互联网上说服任何人,因为就算你真的说服了,对方也绝不会承认。

因为网络争论的基础,大都不是建立在“互相理解”、“换位思考”的立场上。这就是互联网交流的本质,只求同,不存异。

所以,与其做这样的无用功,我倒不如把这个规律本身说出来,剩下的事实,想去看的人自然都会看到。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通关《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之后,我自己在Metacritic也留了一条评价,其中有一句是:

“don't let hatred blind you, just like everyone else in this game.”

这句话放在游戏评论之外也一样适用。虽然希望人人都能理智审慎、友善待人,人人都能相互理解、换位思考,是一个特别遥不可及的“白左圣母”梦,但我至少很高兴自己能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不要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就像这个游戏里的所有人一样。”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彩蛋:2020游戏圈双标指南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Hi!我想和热爱游戏的你,聊点好玩的-

最后生还者2的好评比差评多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仍只有骂声?

在公众号内搜索你感兴趣的游戏名字即可查看对应文章。如果没有图文推送,威廉也会看到你的需要,并根据每个游戏的查询次数,酌情发稿。如果你有任何关于游戏的问题,也欢迎随时给我留言。

如果你偏好视频内容,也可以到B站和YouTube上搜索【威廉打游戏】,收看这篇文章的视觉化版本。

对了,我还建了一个聊天开黑的活跃微信群【威廉小基地】,目前组织了各种游戏的日常活动,如果你觉得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内发送“进入基地”并联络管理员入群,快来入伙吧!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狂戳各种按钮互动,或在评论区与我分享你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