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的殯葬方式,環保節儉值得現代社會借鑑

人事生物界的最高級動物了,即便如此也難以脫離社會自然發展的規律,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誰也避免不了。無論貧窮還是富貴,權貴還是低賤,到最後都難逃一死。用紀曉嵐說和珅的話講叫做:否管你有多少銀子,死後你就兩塊板。說的何其真切啊。既然所有人都難逃一死,那為何死後還要大操大辦呢?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都從小深受儒家傳統文化教育薰陶,對吃喝住行都可以不講究,但是對仁義孝悌那是絕對有講究的。死後厚葬也是一種表達孝意的一種方式。古時候對於那些有功有德的人去世後,朝廷也會優待厚葬。中國的葬禮殯葬一向是極其隆重。不管有錢沒錢,都會大操大辦。如果父母去世,子女不大操大辦,反而會被視為不夠孝順。

元朝皇帝的殯葬方式,環保節儉值得現代社會借鑑

隨著社會進步,政府也在大力提倡移風易俗的理念,倡導大家厲行節約,生前盡孝,死後簡辦。但是中國人大多還是很反對政府推行的火葬方式的,覺得極其殘忍,不夠人性化,對死者不夠敬重。其實在古時候有一個朝代的殯葬方式值得借鑑,那就是元朝的殯葬方式。

元朝皇帝的殯葬方式,環保節儉值得現代社會借鑑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歷代帝王貴族死後都有陵墓,而且都要耗費巨大的民力物力及社會資源建成,特別是那些帝王陵墓,每一座都是獨具特色,極盡奢華,唯恐生前的榮華富貴死後不能繼續享受,唯獨只有元朝的皇帝沒有一個皇帝給後世留下了一座陵墓。據史書記載,元朝皇帝去世以後,都是用大樹掏空做獨木棺,安放屍體後深埋地下,不留墳堆,待埋葬區域長草後撤離守衛軍隊。所以後人找不到元朝帝王的陵墓,也只有元朝皇帝死後比較安生,因為沒有人找的他們的殯葬地方,自然也就無法打擾到她們的清淨了。

元朝皇帝的殯葬方式,環保節儉值得現代社會借鑑


相傳當年成吉思汗去世的時候,就是採用了這個方式殯葬的。據歷史書上的記載,元世祖成吉思汗在寧夏生病去世以後,他的遺體被運送到漠北肯特山下的一個地方,首先將士們在地面上深挖論文一個坑密葬了。他的遺體放在一個將大樹中間掏空做成的獨木棺裡。獨木棺下葬到哇好的坑裡,然後將土回填夯實。為了不讓別人能看的出動土的跡象,挖坑深埋,回填夯實的全過程都要用帳篷把周圍全部圍擋起來,等到墓葬地面上的草長出來跟周圍的青草沒有什麼差別後,才能將帳篷撤掉,這樣墓葬的地點就不會有人能找得到了。全部工作做完後,再在墓葬地牽來一對母子的駱駝,當著母駱駝的面把小駱駝殺死,這時候這母駱駝就會悲痛地號叫,而且母駱駝能夠記住這個地方。以後每年來祭祀的時候,都帶著這頭母駱駝牽來,在走到殺死小駱駝的地方的時候,母駱駝就會悲痛地流淚嚎叫起來。就靠這樣的方法,祭祀的後人就可以找到墓葬的準確地點了。

元朝皇帝的殯葬方式,環保節儉值得現代社會借鑑


當然,在動物也受保護的文明社會,當然不能用這麼殘忍的方式來進行殯葬。但是深埋下葬不留墳堆是值得借鑑的,人們完全可以在人死去後,用棺材裝好遺體後深埋,再在下葬地點上方種上一課樹木,然後將樹木上掛一個死者的名字,再在樹邊立碑紀念的方式是值得推廣的。因為這樣既能滿足百姓的人性化需求,又不佔用綠化,不破壞山林環境,還能美化環境,增加綠化,每個逝去的人都將是一棵樹,生前兢兢業業的工作造福社會國家,去世後做一棵樹繼續貢獻社會多好啊。

元朝皇帝的殯葬方式,環保節儉值得現代社會借鑑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