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領先歐洲700年的阿拉伯醫學

和所有科學門類都建立在前人的成果之上一樣,醫學的發展也不是憑空而來。當羅馬帝國衰落,整個西歐進入倒退和分裂的“黑暗”中世紀,阿拉伯人吸納了希臘-羅馬時代的文明之光,從公元8世紀-15世紀,發展出一套領先歐洲700年的醫學體系,湧現出許多先進的醫學成果。

有學者認為,阿拉伯醫學先進,得益於他們位於歐亞大陸溝通的要道上,能夠讓他們便利地吸收各文明的先進成果,不過,便利性並不等於必然性。在早期,阿拉伯的醫生也曾爭論過是否應該使用希臘、羅馬、中國和印度的醫療技術,許多人顧忌信仰的純正性,表示不應該向異教徒學習。但幸好,對病人的關切被擺在了第一位。

阿拉伯人對人類醫學有許多貢獻,其中最主要的是他們在8世紀就建立了醫院體系。他們的醫院不是私人診所,而是由官方成立的,經費從稅收中支付,是政府提供的面向廣大臣民的醫療服務。

這些醫院不僅為上門求醫問診的病患提供診療、護理,還會將醫護人員派往比較貧困的農村地區。為了提高醫生水平,還專門設置了具有醫學院功能的學習和研究場所。

曾領先歐洲700年的阿拉伯醫學

埃及開羅的曼蘇里醫院是中世紀重要的教學醫院。

這些醫療教育機構的體系已經非常完備,通常有一位在當地頗具名聲的醫生坐鎮指導,周邊地區的醫生則聞風趕來學習。

而且,令人驚訝的是,當時整個教育體系已經發展出了比較嚴格的“同行評議機制”,一位醫生的研究成果要拿出來給其他醫生們做驗證。這麼做的好處在於,一方面醫學知識得到廣泛的傳播和分享,另一方面,醫生診療依照經評議過的案例和成法,避免醫生因看不好病而被指責。

有了較為開放的風氣和成熟的體系,醫學成果當然也就迸發出來了,湧現了許多非常著名、對後世都造成很大影響的醫學代表人物。

要擺在第一位的是“醫學之父”拉齊。他是9世紀-10世紀的代表人物,一生創作了200多部關於醫學和哲學的著作。他最重要的貢獻是一部沒有完成的作品,彙集了整個阿拉伯世界中大部分的醫學知識。這部書後來被翻譯成拉丁文,成為了西方醫學的支柱。

曾領先歐洲700年的阿拉伯醫學

拉齊像

拉齊還以科學實驗的精神而聞名。有一次,他為一所醫院選址。他把肉掛在城中各處,幾天後叫人前去觀察,看看什麼地方的肉腐爛的程度最輕,就把醫院建在哪裡。他說,在這個地方,患者傷口腐爛的程度一定也是最輕的。

另外,他還撰寫了一系列論述醫患關係的文章,認為醫生和病患應該建立一種信任關係,醫生有義務幫助病人,反過來,病人也應當聽從醫生的建議。

而對西方影響最大的醫學人物,應該是博學的伊本·西拿。他被歐洲人稱為阿維森那,他的哲學、神學、醫學和自然科學著作翻譯到歐洲,造成了廣泛而持久的轟動。尤其是他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詳細指南的《醫典》,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西方醫學的“聖經”。

曾領先歐洲700年的阿拉伯醫學

《醫典》


在《醫典》中,他提出了許多先進的理念,比如藥物的純淨程度會影響藥效;要驗證一種藥是否有效,應該在單一疾病上測試,而不應該在多種併發症的情況下做出判斷;應該對藥物進行多次試驗,因為有些藥只是碰巧有效,第二次可能就“不靈”了。甚至他還提出,看一種藥是否有效,不能僅依靠動物試驗,最終還得看在人身上的效果如何。

這些理念,至今依然是醫學實驗的重要依據。

中國有著名的藥學家李時珍,阿拉伯也有。他的名字叫肯迪。這位9世紀的藥學家撰寫了大型藥學著作《藥典》,記述了從植物、動物和礦物中提取出來的製劑。

尤其難得的是,他的視野並不侷限於阿拉伯世界,而是廣泛地蒐集了印度、波斯和埃及的知識,並將藥理學和醫學分離出來,成為了單獨的學科。

除了繼承前人的成果外,阿拉伯醫學還對希臘經典醫學做了修正和顛覆。比如希臘醫生蓋倫曾經提出,人體中的動脈跳動,會帶動動脈收縮,導致血液流動。而10世紀的學者

納菲斯則反對這個觀點,他正確地認識到脈搏是由心臟推動血液引起的,動脈的搏動要滯後於心髒的活動,而且並非整條動脈都在搏動。

曾領先歐洲700年的阿拉伯醫學

阿拉伯人體示意圖

納菲斯是人體解剖的支持者,在他的主持下,理清了許多對於大腦、膽囊、骨骼結構和神經系統的誤解。不過,很遺憾的是,他的作品並未被西方世界所熟知,不然也許達·芬奇就不會依靠蓋倫、阿維森納的錯誤結論,畫出不符合人體解剖的圖了。

雖然阿拉伯醫學曾經取得輝煌的成就,但非常遺憾的是,沒有一種文明是永遠領先的。蒙古人在13世紀摧毀了當時最大的阿拉伯城市巴格達,而後的奧斯曼土耳其人崛起,將阿拉伯帝國囊括進了新帝國。受到戰亂的影響,阿拉伯衰落了,只留下那些光輝的名字和泛黃的古籍,宣告著曾經的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