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养生,而是管理情绪

最近有一个说法很流行:情绪,是一种最新的癌症。


阿兰是一个二线城市职场女性,她的经济条件很好,衣食无忧,可却毫无征兆地患上了癌症,令所有人措手不及。


去看心理治疗师,治疗师问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她只回答了一句:


“我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家,只跟丈夫、儿女生活在一起,不用很久,几个月就好。”


原来在生病前,阿兰一家人一直和公婆合住,婆媳矛盾很大。她和丈夫提过想搬出去住,可最后却不了了之了。


她只能告诉自己“算了,忍一忍就过去了”,这一忍就是两年,直到癌症被发现。


多年累积在心头的压抑、沮丧和焦虑,你自己可能都忘了,但你的身体永远会记得。


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养生,而是管理情绪


有调查显示:


  • 夫妻之间经常出现情绪问题的一方,死亡率比常人高出一倍
  • 亲子关系不健康导致的情绪问题,会让死亡率增加50%


你所有的焦虑、压抑、愤怒、悲伤,都会弱化你的免疫系统,进而转变成失眠、头痛、胃病、痛风,甚至是癌症来伤害你。

有一种银行叫做情绪银行,而脾气就是你在里面欠的债。


  • 如果你每天都在为各种事情忙东忙西,感觉身体和情绪被掏空,想要改变却无能为力
  • 如果你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人前欢乐人后丧,面对冲突只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
  • 如果你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价值,特别害怕别人否定你,不敢做任何出格的尝试


那么,这些你掩埋的情绪,终有一天会变成你的脾气,爆发出来,伤人三分自伤七分。

1


别让你的爱,成为你的债

如果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就会像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把身边的人炸得遍体鳞伤:


那些原本对我们好的人,却被伤得最深;那些原本能帮到我们的贵人,最终却变成了仇人。


最可怕的是,那些原本是我们的错,你却觉得都是别人的错。


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养生,而是管理情绪

前些时候,一位女高管Amy和我聊天,还没寒暄几句,泪水就夺眶而出:


“我工作收入高,承担了家里大部分的支出。他父母的房子是我帮着买的,他家人生病了也是我出钱,家务是我做,孩子也是我管,我对他付出了那么多,可他对我却越来越冷淡,我们唯一的沟通就是吵架。”

从这段描述中,你听出什么问题了吗?


Amy所有的句式都在描述“我付出了什么……我承担了什么……”,一直在表达自己的不容易和牺牲感。


而这背后隐藏的意思是:我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对方同等的回报。

Amy的情绪模式,在心理学上称为

“债主模式”: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做很多事就是对家人爱的表现,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每次付出,都觉得对方应该回报自己,这便是在向他人放债。


在家里管孩子,你欠我一笔;帮你洗衣服,你欠我一笔;帮你做家务,你又欠我一笔。


我们之所以在亲密关系中,总是感到很委屈,就是因为我们总觉得是“对方欠了自己”,而忽略了,每个人对于问题的处理方式其实都是不一样的。


“债主模式”是人际交往中的痛苦之源。


没有人,想在亲密关系中成为欠债的人,即便对方是你的父母、孩子、兄弟姐妹或者爱人。


想清楚了这一点,Amy开始用“债主模式”去反观自己,夫妻俩吵架的频次锐减,生活状态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养生,而是管理情绪


2


发脾气是本能,能控制脾气才是本事

我们都知道发脾气不对, 可很多时候还是会忍不住怒气冲天。


这是因为,情绪的本质是一种应激反应。当我们接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时,我们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剧烈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感觉和应激行为。


比如,愤怒可以使我们集中精力,使自己进入“对峙”状态;恐惧可以让我们提高反应速度,迅速逃跑;焦虑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当下发生的一切。


情绪本身并不是坏事,但如果任由自己被情绪控制,会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丧失生活的主动权。


发脾气是本能,而能控制脾气才是本事。


如果我们能合理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就能转而成为我们生活的更好的动力:


  • 能识别自己的性格优劣势,就能了解如何变成更好的自己
  • 知道什么工作更适合自己,就可以坦然面对人生最重要的选择
  • 了解了如何经营亲子和亲密关系,就会去好好地爱身边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