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叫做“通灵宝玉”?你真的读破了吗?(一)

为何叫做“通灵宝玉”?你真的读破了吗?(一)

图片来自网络

一部“红楼”,“玉”很多,真玉假玉、男玉女玉、仙玉凡玉……

为什么作者写了这么多“玉”?这些“玉”是否蕴含了某些特别意义?细读《红楼梦》,觉得这些“玉”蛮有意思的,甚至有助于破解八十回后内容,有助于理解作者所说的“其中味”。当然,作为门外汉的我,不能说我已经读破了,我只是把我的心得同大家分享。

第一块玉:通灵宝玉。

什么是“通灵宝玉”?为什么命名为“通灵宝玉”?你或许很快就会给出答案,那么我告诉你,不仅仅是因为从青埂峰而来的原因。静风将在文末揭示。

静风认为,读破“通灵宝玉”是解读《红楼梦》的关键之一。

为何叫做“通灵宝玉”?你真的读破了吗?(一)

通灵宝玉(图片来自网络)

通灵宝玉来源很邪乎。

《红楼梦》第一回就交代故事来源于女娲补苍天遗留下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应羡慕人间富贵而请一神僧带往人间,那僧人“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然后僧人又说:“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至于镌什么字,那僧没有告诉顽石。后来这块玉就跟着神瑛侍者一起落草到荣国府,跟着神瑛侍者(贾宝玉)享受人间富贵。

当然,小说后来告诉我们,那字正面上方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横批:“通灵宝玉”,反面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这块玉在小说前八十回中前前后后出现了几处,有的看似顺手写来,有的看似重点写。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称之为奇;宝玉见黛玉无玉时摔在地上;薛宝钗仔细揣摩其上文字;北静王打听有无灵验;凤姐把它塞在枕下;袭人小心塞被褥下;良儿误窃;僧人持诵而有灵,救了宝玉和凤姐;黄莺儿打络绳络玉。可谓是,“玉”随文脉而起伏。

把其中一些情节连同《一捧雪》和“甄宝玉送玉”一起推敲,就会发现一些端倪。

首先,《一捧雪》“甄宝玉送玉”是怎么回事?

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离魂》,脂砚斋夹批分别是:伏贾家之败、元妃之死、甄宝玉送玉、黛玉之死。并批注道: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豪宴》是明戏《一捧雪》中的一折。《一捧雪》中的“一捧雪”是莫家的祖传玉杯,因这玉杯而罹祸,家破人亡,故事中有仆人以赝品奉献而被识破被杀的情节。这个故事“伏贾家之败”,那么贾家的稀世珍宝就是宝玉的“通灵宝玉”,贾家之败是因为有人觊觎了“通灵宝玉”。

为何叫做“通灵宝玉”?你真的读破了吗?(一)

一捧雪(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说是有依据的。作者早就为贾府“稀世珍宝”是“通灵宝玉”埋下了伏笔。凤姐和宝玉被赵姨娘暗算,中了马道婆的魇,眼看着不行了,这时来了那一僧一道,那道人笑道:“你家现有希世之宝,可治此病,何须问方!”,经过持诵后,宝玉灵验了,救了宝玉和凤姐。这里就是先告知读者“通灵宝玉”就是贾府的“稀世之宝”。

作者也为“通灵宝玉”被皇族知道埋下伏笔。北静王因早已听闻“通灵宝玉”所以见到宝玉要见见“通灵宝玉”。

“甄宝玉送玉”是《仙缘》所伏之笔,《仙缘》是《邯郸梦》中的一折。《邯郸梦》写的是主人公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用其所授瓷枕睡梦中历数十年富贵荣华的故事,“仙缘”即卢生结缘仙人,这与“通灵宝玉”本来就结缘仙人而至人间的相吻合。而“甄宝玉”脾性模样都和贾宝玉一模一样——以前看作者写这一大段贾宝玉梦见甄宝玉的情节不明白曹雪芹为何罗里吧嗦写这些,现在联系起来看,原来就是为“甄宝玉送玉”作伏笔的——这就为甄宝玉做贾宝玉替身提供了外貌上的可行性。小说在开头部分交代的甄家与贾家是世交,后来又写甄家被抄,甄家把一些财物送到贾府藏匿,可见甄家和贾家的关系非同一般的铁。这为甄宝玉替代贾宝玉冒险提供了感情上的可行性。由此可以推测:甄宝玉送玉指的是甄宝玉替代贾宝玉把假的“通灵宝玉”送给某位权贵。

为什么是甄宝玉要作替身并献的是赝品呢?因为“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什么命根子?这里不再深入,您阅读“为何叫做“通灵宝玉”?你真的读破了吗?(二)”后就知道了。

“假作真时真亦假”丰富的含义中也包含着这一处吧!

这就是所谓的“甄宝玉送玉”。

因为文章较长,关于什么是“通灵宝玉”,为什么命名为“通灵宝玉”的问题放在下一文揭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