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歷史中的"趙氏孤兒"案

真實歷史中的

《趙氏孤兒》最早是元人紀君祥編寫的一部歷史劇,比較集中反映了中國悲劇文化精神。全名《冤報冤趙氏孤兒》,又名《趙氏孤兒大報仇》,與《竇娥冤》、《長生殿》、《桃花扇》並稱中國古典四大悲劇。該劇自問世以來,深受大眾民眾的喜愛,陸續被改編為京劇、、秦腔、話劇、豫劇、越劇、晉劇等劇目,還曾被伏爾泰改編為五幕劇本而成為中國最早傳至歐洲的戲曲作品。也就是說《趙氏孤兒》不僅僅是家喻戶曉的故事,還是有著廣泛的國內外影響的世界名劇。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是否有"趙氏孤兒"的故事呢?或是說"趙氏孤兒"的真實歷史是什麼樣的呢?


真實歷史中的

《左傳》對於"趙氏孤兒"一案不僅所記簡略,而且與劇本所述相距甚遠。我們先來看看《左傳》對這段歷史的記錄:《左傳》魯成公四年(前587)稱:"晉趙嬰通於趙莊姬。"《左傳》魯成公五年(前586):原、屏放諸齊。嬰曰:"我在,故欒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憂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左傳》魯成公八年(前583):"趙莊姬為趙嬰之亡故,譖之於晉侯,曰:'原、屏將為亂'。欒、郤為徵。六月,晉討趙同、趙括。"也就是說,在真實的歷史中,確實有全族被滅僅剩一人的悲劇,但沒有"摔死自已孩子"捨生取義的程嬰,也沒有卑鄙無恥、惡意構陷的屠岸賈。只有叔叔與侄媳婦私通暴露,為遮掩家醜,叔叔被家族排擠到了齊國,而侄媳婦懷恨在心,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女子報仇三年正是時候。三年後舉報趙家謀反,而致趙族被滅。至於那個嬰兒,當然是被媽媽帶在身邊,幸福地長大,並以"不欺侮孤獨鰥寡"為由,彰顯君王聖德而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中,不僅被髮還了田產,還一路高升,中興了趙氏一族。也就是說,本來是一部家族興衰肥皂劇,卻被編成了一部義氣千秋、跌宕起伏的歷史大劇。在真實的史實中,"趙氏孤兒"一案應當是這樣的:


真實歷史中的

趙族興起。如同任何一個曾經興盛過的家族一樣,趙族的先人趙衰也是從苦難日子走過來的。在晉文公(重耳)未繼位前,曾避亂流亡在外十九年,趙衰與狐偃、賈佗、先軫、魏犨五人一直追隨其左右,嚐盡了人間冷暖和飢渴苦寒。其間唯一的小溫暖,就是與領導重耳做了連襟,趙衰取的是姐姐叔隗,叔隗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趙盾。有意思的是,歸國即位後的晉文公念及"共同走過的日子",又將自已的女兒嫁給了趙衰。我是該說晉文公是天下男人都想結交的最佳連襟對呢,還是說重耳先生是最好的岳父大人更正確呢?但不管怎麼說,晉文公沒有讓自已的女兒做趙衰的正室,其所生的三個兒子趙同、趙括、趙嬰也都為庶子,而趙盾為趙氏的嫡子。子承父業的趙盾完美詮釋了一個官宦子弟的成長之路,不僅自我規範約束,還發奮圖強,力求上進,三十多就同時擔任了正卿和中軍將兩大職務,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成為晉國首席執政。十四年後,趙盾借晉靈公被殺、晉成公繼任之機,將庶兄弟趙括列入晉國公族,趙氏家族由此壯大。趙盾一生前後事奉三朝晉君,先是晉襄公,再是晉靈公,再是晉成公,政績斐然,是春秋早中期,晉國最具權勢的執政大夫。趙盾死後,他的兒子趙朔步入政壇,於晉成六年官至下軍將。在六年後即晉景三年(前597年),趙朔以下軍將的身份參加了著名的邲之戰。但此後,趙朔在史書中消失了,《左傳》晉景十一年(前589年)記載晉國下軍將為欒書,未提及趙朔。我推斷趙朔極有可能在邲之戰,晉戰敗後負傷,晉景十一年前已經去世,所以欒書才被提拔為下軍將接替了趙朔之位。而趙氏滅門案發生在這之後六年,已經與趙朔無關。


真實歷史中的

豪門醜聞。晉景十三年(前587年),趙嬰與趙莊姬姦情暴發。趙莊姬是趙朔的妻子、晉景公的妹妹、趙朔的表妹、趙嬰的侄媳婦,關係很是複雜。這樣的新聞即便是在性開放的今天,也會是勁暴的新聞,何況是在講究禮法的古代,更是鬧的沸沸揚揚,否則也不會被記於史端。醜聞爆出之後,趙同和趙括以維護家族名譽為由,決定將趙嬰趕出家門。其實三兄弟中趙嬰是最有能力的那一個,他試圖挽回被逐的命運,勸說兩位兄長:"各大家族都盯著咱們,隨時想取代趙氏在朝中的地位。我在,欒氏家族才不會興風作浪;我如果離開,兩位兄長將來境遇堪憂。況且大家各有其能,我的私生活雖不檢點,但我能夠保護家族,兩位兄長卻未必能夠。你們放過我又有什麼害處呢?"心胸狹隘、目光短淺的趙同、趙括沒有聽弟弟的,將他放逐至齊國,埋下了禍根。


真實歷史中的


女人的報復。有句俗話說是"最毒女人心",做為男人一定牢記,尊重女人、愛護女人,不要讓她們受一點點傷害。受到傷害、情人被趕跑的趙莊姬懷著復仇的心帶著年幼的兒子趙武搬進宮中居住。("武從姬氏畜於公宮"——《左傳•成公八年》)等待著將復仇之劍刺出。而趙武跟著母親生活在舅舅家中,這也再次證明了趙氏滅族前趙朔已死。趙嬰被逐三年之後,發現時機成熟的趙莊姬向哥哥晉景公告狀,說:"趙同、趙括兩兄弟將要作亂。"欒氏和郤氏兩族巴不得趙氏被滅,兩家的頭面人物都出面作證說確有其事。此時擔任晉國正卿和中軍統帥的是卻氏家族的郤克,欒氏家族的欒書是下軍統帥。這兩位最具話語權的人物出面佐證趙莊姬的舉報,晉景公不信也得信。於是下令清除趙氏,趙氏滿門被滅,趙朔唯一的兒子趙武因為隨母親趙莊姬居於宮內,從而得以倖免,這就是所謂趙氏孤兒。


真實歷史中的

趙武的幸運。趙氏被滅之後不久,同情趙氏的大夫韓厥向晉景公進言,說:"以趙衰的功勳,趙盾的忠誠,趙氏若就此絕嗣,會令好人懼怕。上古三代賢明君王皆可保有數百年天運,當中難道就沒有邪惡的君主嗎?都是有賴於先祖賢明才得以免於亡國。《周書》說'不欺侮孤獨鰥寡',就是為了彰顯道德啊。"於是晉景公立趙武為趙氏繼承人,歸還其田產,趙氏家族就此恢復。值得注意的是,史書中沒有記載趙武的復仇。後來,趙武長大成人,即追求進步,又有皇室背景,一直當到中軍元帥,官至正卿,集晉國軍政大權於一身。趙氏一族在趙武手中再次復興,從此屹立不倒。一百多年後韓、趙、魏三家分晉,趙氏後人成立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真實歷史中的

最後的說明。元劇《趙氏孤兒》的劇情主要基於《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趙氏先祖在三年(前597年)曾遭族誅之禍,趙朔遺腹子趙武在公孫杵臼和程嬰的佑護下僥倖免禍,後趙武長大,依靠韓厥等人的支持恢復了趙氏宗位。這與《左傳》所說出入極大,《史記•趙世家》中提及的屠岸賈、程嬰、公孫杵臼等關鍵人物在《左傳》中完全不見蹤影。現代史家多認為司馬氏寫作的材料主要取自戰國,有趙氏後人為先祖粉飾之嫌,故其人物、情節多不可信。我個人認為,相比《史記》而言,《左傳》敘事主要基於為《春秋》作傳,其記事風格簡潔明瞭,成書更早於《史記》一、二百年,可信程度顯然更高。


真實歷史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