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和品德哪個更重要?對比這兩個國君的命運,立馬見分曉

能力和品德哪個更重要?不同的人看待這個問題,就有不同的看法。

有能力而沒品德的,叫做小人。有品德而沒能力的,叫做君子。既沒能力又沒品德的,叫做愚人。能力和品德都十分突出的,叫做聖人。

聖人總是難在世間出現,聰明的小人和正直君子,總是層出不窮。

能力和品德哪個更重要?對比這兩個國君的命運,立馬見分曉

而這兩種人究竟孰高孰低呢?相信讀者的心裡都有不同的答案,這篇文章我就舉一個春秋末期的歷史事件,來論證為何君子要優於小人。

時代背景:四分五裂的晉國

晉國是一個存在於春秋時期的強大國家,在戰國時期,它分裂為韓、趙、魏三國,三國都在戰國七雄之中能擠出一席之地,這也可見當初的晉國有多麼強大。

若不是晉國分裂,最後統一天下的國家,也就未必會是秦國了。


能力和品德哪個更重要?對比這兩個國君的命運,立馬見分曉

春秋時期天下形勢


春秋時期的一代霸主晉文公,既讓晉國走向了強大之路,又給晉國開啟了衰敗之端。他創造了六卿制度,發展到春秋末期,晉國已經是被六卿割據的分裂之國了,到春秋和戰國交替的時期,六卿只剩下了智、韓、趙、魏四卿,其中智氏領地最大、兵力最強,韓、趙、魏三家難以與之匹敵。

四家之爭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長期處於分裂之中的晉國,也有走向統一的勢頭。勢力最強的智氏,就想滅掉韓、趙、魏三家,統一強大的晉國。

晉國四卿,表面上團結和睦,實際上卻又互相提防。

外部有強敵,為了家族的長遠發展,就必須要選立合適的繼承人,智氏和趙氏的兩位族長,選立繼承人的方式截然不同,這也影響了兩個家族的命運。

能力和品德哪個更重要?對比這兩個國君的命運,立馬見分曉

晉國四卿形勢


繼承人的擇立

智氏的族長智宣子將要立智瑤作繼承人,因為智瑤能力很強,將來在他的帶領下,智氏必定也能走向昌盛。

族人智果發表了不同的意見,他覺得智瑤各方面能力都無可挑剔,但品德卻比較低,為人十分不仁。

智瑤當上族長後,必定會用他那突出的能力欺壓他人,而別人也只能忍氣吞聲、無可奈何。長久下去,必定有很多人怨恨他,他會為智氏樹立很多敵人。

智宣子不聽智果的意見,最後堅持立智瑤做了繼承人。

能力和品德哪個更重要?對比這兩個國君的命運,立馬見分曉

豫讓是智伯手下的名臣


趙氏的族長趙簡子也要立繼承人,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趙伯魯,小兒子叫趙無恤。趙簡子不知道該立誰,就用竹簡寫了家訓,兩個兒子每人都拿到了一份,趙簡子囑咐他們要經常看家訓。

三年過去了,某天趙簡子找來兩個兒子,讓他們背誦家訓。伯魯支支吾吾背不出來,無恤卻能倒背如流。

趙簡子又讓兩個兒子把給他們的竹簡拿過來,無恤直接就從袖子中拿了出來,伯魯回到臥室翻箱倒櫃,卻發現竹簡早不知放哪去了。

趙簡子就覺得無恤很不錯,他並不太考慮兩個兒子的能力高低,老實的無恤被立作了繼承人。

能力和品德哪個更重要?對比這兩個國君的命運,立馬見分曉

後來智瑤當了智氏的族長,爵號叫智伯,趙無恤當了趙氏的族長,爵號叫做趙襄子。

趙氏滅智氏

智伯這個人很是傲慢,他曾在一次酒宴上當眾侮辱了韓氏的君主和丞相,謀士私下勸他低調一點,他也不聽。

可見智伯是打心眼裡看不起韓、趙、魏三個家族,因為以當時的形勢,三家就算聯合在一起,也無法擊敗智氏。

智伯也是愈加傲慢,某天就突然心血來潮,派人去韓康子那邊要土地。


能力和品德哪個更重要?對比這兩個國君的命運,立馬見分曉

戰國時期的韓、趙、魏


韓康子很不想給,土地都是我祖先好幾代人打下來的,憑什麼就白白交給你?段規就勸他說:“咋們就給他,以智伯的性格,拿到土地後一定也會跑到魏、趙兩家那裡去要地,如果兩家不給地,智伯必定會攻打他們,到時我們就隨機應變。”

韓康子就很不情願地交出了一萬戶人家的土地。

智伯又向魏桓子要地,魏桓子也不想給,謀臣任章說:“智氏的行為已經激起眾怒了,咱們暫且給他地,先看看趙氏是否敢反抗智伯,我們到時隨機應變。”

魏桓子也交出了一萬戶人家的土地。

智伯可高興壞了,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兩萬戶人家的土地,他又派人去趙襄子那裡要地。

趙襄子不買他的帳,堅決不交地,智伯就徵調自家和韓、魏兩家的軍隊,去攻打趙氏。

當年趙簡子曾對兒子囑咐到:“尹鐸把晉陽治理得很好,將來有什麼危難之事,就去晉陽逃難。”趙襄子想起了父親的話,就帶著族人逃去了晉陽。

能力和品德哪個更重要?對比這兩個國君的命運,立馬見分曉

三家的軍隊圍攻晉陽三年都無法攻克,又放水淹城,城內的百姓都住到房頂上去了,但都不願意背叛趙襄子。

韓康子、魏桓子見晉陽堅持不了多久,趙氏一被滅,災禍就要到自己頭上了,所以都憂心忡忡。

智氏有人覺得他倆要倒戈,跑去彙報智伯,傲慢的智伯打心眼裡看不起這兩人,就沒當回事。兩人得知後,也是越來越憂慮。

趙氏又派張孟談溜出城池見韓康子、魏桓子,三人剛見面,就統一了戰線,決定聯合三家的力量發功智伯。

能力和品德哪個更重要?對比這兩個國君的命運,立馬見分曉

某天晚上,趙氏派人打開河堤,水淹智氏的軍隊,韓、魏從側翼夾擊智氏,趙襄子親自披甲上陣,帶領軍隊攻擊智氏的正面。事發突然,智氏沒有準備,而且因為趙氏的水淹之策,智氏軍隊陣腳大亂,最後全軍覆沒。

結語

後來智氏的土地就被韓、趙、魏三家瓜分,三家後來又瓜分了晉國公室的土地,還受到了周威烈王的分封,正式成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

智伯不僅被三家殺死,他的頭骨還被趙襄子做成了飲酒的器具,每逢大宴,必定要拿出來用一下。

當年自以為隻手遮天的智伯,怎會料到自己是這樣一個結局呢?智伯用他突出的能力,去欺壓別人,然後給自己樹立了一堆敵人,最後遭到這個下場,這就是“德不配位”的下場。

趙襄子未必有多大的能力,但他能聽父親的訓誡,選擇逃難到晉陽,若是逃去別的城池,那些百姓未必願意在萬軍包圍之下幫他守城三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