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力量謀幸福

“手放在肩膀上,再彎腰……”4月10日,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同街道新峰社區鄰里綜合體“天府之家”內,一支老年舞蹈隊剛剛恢復排練。

聚合力量謀幸福

新峰社區以金同華庭小區為核心,小區裡住著大同街道上萬名安置居民。對於這些 “住進新房子”的村民而言,讓他們 “過上好日子”,是社區發展治理的一個重要課題。通過統籌社會資源力量、引導居民主動參與等方式,新峰社區逐步實現了傳統安置小區到高品質宜居社區的華麗轉身。

“天府之家”成為社區居民之家

不論是醫保服務、就業服務還是讀書沙龍、公益援助都能在同一空間進行……如此完善的社區綜合服務模式,已是“天府之家”的運行常態。

走進“天府之家”,竹編牆上懸掛的川劇臉譜、青花瓷盤等飾品,頗具天府韻味。室內總面積達4400平方米,社區“兩委”辦公室、信訪接待站均落地於此。去年,大同街道又將便民服務中心從工業園區整體搬遷了過來,下沉服務事項共103項,週末也會開展相應服務。

“基本15分鐘搞定。”前來辦事的小區居民李元海說。除政務服務外,“天府之家”內還擁有不少居民共享設施。

面積60餘平方米的“悅讀空間”是社區與“方所”書店合作開設的讀書空間,共有書籍3000多冊,並定期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在倡導全民閱讀的當下,‘悅讀空間’成為深入社區、可持續發展的閱讀服務平臺。”大同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楊濤表示。

“這裡還可以進行公益援助。”楊濤說,按照“社區搭臺、企業參與、居民受益”的思路,“天府之家”設置了“絲路·驛站”提供烘焙、茶飲、歐洲快消品等有償服務,每件商品利潤的10%將存入社區“微基金”。

此外,社區還開通了“同城優+”網絡平臺,按照商業化落地、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整合社區公共資源,推出70餘項社區服務項目,搭建“優樹生活電子貨架”,集成社區政務和聚合支付功能,針對便民服務、社會公共資源和各項民生優惠為社區商家、居民開通了“綠色通道”。

青白江區首個鄉鎮(街道)一級的社會組織孵化器——眾創空間,也落地在“天府之家”。採取“政府主導+社會專業服務”的方式,社區投放項目資金250餘萬元,吸引社會組織24家,落地簽約項目43個;引導創辦社區“微基金”和自組織活動基金,資助86家居民自組織開展活動項目40餘項,進一步拓展了社會組織、自組織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空間。

營造“協商圈” 集中回應居民關切

金同華庭小區有22棟30層以上的高層建築,共4628戶住戶。自2017年居民入住至今,小區沒有一戶安裝室外防護欄,也從未發生過一起高空墜物事件。如何做到的呢?社區黨委書記陳紹侯笑著說:“因為我們有‘核心處理器’啊!”

安置小區的治安管理一直以來都是社區治理難題。“今天東家丟了自行車,明天西家丟了電瓶車。”小區集中居住了8個村的安置村民,偷盜事件頻發使鄰里關係緊張。

居民矛盾升級讓社區工作也難以開展。“群眾不信任,組織無頭緒,倡議難執行。”陳紹侯介紹,那時候部分居民已準備加裝外防護欄。

針對這一情況,社區黨委重構了黨組織和小區議事、網格管理、物業管理緊密結合的“微端”治理體系,將黨支部建在小區、黨小組建在樓棟、黨員進駐單元,形成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以小區業委會、物管中心、社會組織(自組織)為主體,以單元長、樓棟長、志願者、網格員等共同參與的“1+3+N”齊抓共管治理機制。

“要提前為老百姓考慮周全。”陳紹侯說,小區黨支部充分發揮“核心處理器”作用,通過走訪調查、收集群眾意見等方式,將小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反映到街道黨委,再召集小區建設項目業主與當地綜合執法部門一同協商解決辦法。最終,建設項目業主同意對小區的安保防護系統進行全面升級,引進了人像識別、車載芯片等“黑科技”。街道和社區黨委則聯合打造了“大聯動·微治理”指揮平臺,建立街道、社區、小區聯動響應機制。此後,小區社會治安案件發案率下降了43.8%,居民安全感顯著提升。

“我們趁熱打鐵,由小區黨支部發出倡議,業委會討論規則、議事會制定《公約》、物管機構協助督促,引導居民不加裝防護欄或選擇防護欄內置。這一次我們的工作獲得了群眾的響應和支持。”陳紹侯說。

一戶三票 “我的地盤我做主”

茂密的植被,遊弋於高樓之間的小道,納涼小憩的亭子……小區內的公共設施安置得錯落有致。

這都得益於社區創新推出的“一戶一票問需求、一戶一票問方略、一戶一票問效果”的“一戶三票”工作法,不論是民主權利的實現,還是公共責任的承擔,都最大化地尊重了每個人的主張。

通過“一戶三票”工作法,金同華庭小區將部分樓棟的架空層進行了改造,使其“變身”成為“童夢空間”“舞彩繽紛”“棋聚一堂”等有趣部落,供居民免費使用。

“到 ‘棋聚一堂’下下棋、聊聊天,既打發了時間,又增進了鄰里關係。抬頭就看到牆面溫馨的圖畫和窗外景觀,空氣清新、心情舒暢。”60多歲的小區居民陳伯伯感嘆道。

“天府之家”親民化改造、金同華庭小區非盈利物業管理等項目,均通過“一戶三票”順利實施,取得了1+1>2的治理效果,深受群眾歡迎。通過微信平臺和鄰里之家的公共電子終端,居民對項目實施效果開展評級,引導居民督促跟蹤,充分發揮“好評、差評”的導向作用,促進社區發展治理工作落實到每一位居民,使全體居民真正成為社區公共事務、公共資源的管理者、執行者和受益者。

記者手記

回遷安置小區的發展治理問題是不少社區幹部的“肉中刺”。然而,大同街道新峰社區卻在這份工作中贏得了掌聲,其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各方社會力量的互聯互通互信以及共治共享。為民辦事,這是我們黨取信於民的根本,但在信任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的同時,我們也應學會將思路打開,與各企業商家、社會組織攜手,讓多股社會力量產生強大的聚合力,最終才能形成凝心聚力謀發展的生動局面。

來源:四川黨建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