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對校園霸凌說不!︱自我救贖,才能走向光明未來

成長的痛,阻擋不了未來的光明。

自我救贖,才是你最硬的底氣。

《少年的你》是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青春校園電影。該片講述在高考前夕,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守護彼此成為想成為的成年人的故事。該電影曾入圍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單元,並提名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等12項獎項。

《少年的你》對校園霸凌說不!︱自我救贖,才能走向光明未來

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把校園霸凌話題帶入公眾視野,《奇葩說》節目主持人馬東說他也曾遭遇霸凌,他在節目中坦言自己在學校被欺負的經歷:“我沒被打過,但是他們會把我帶到一個磚垛神秘的拐彎抹角的去處,然後按著我的腦袋說:“說段相聲”。誰會覺得“說段相聲”是一種霸凌呢?老師也不覺得。等我告到辦公室,一辦公室的老師甚至起鬨:“來,先說一段。”,原來這種心靈上的傷害也是一種霸凌。

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對校園霸凌現象進行分析探討,並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01忍耐只會助長霸凌風氣

在《少年的你》中,陳念所遭受的校園霸凌,是逐步遞進的。初次的霸凌行為不過是在試探底線。因同情被霸凌而自殺的胡小蝶,陳念座位上有一攤紅墨水,考慮到臨近高考,她選擇忍耐。然而霸凌最可怕的地方是,傷害是沒來由地、無聲無息地降臨到你頭上,而旁人全都冷漠以視,甚至有老師還會補一句,“為什麼別的同學沒被這樣,偏偏找到你…….”。跨越邊界的霸凌,愈發得寸進尺,最終越來越放肆,並在最後徹底成了惡。

霸凌行為是一種重複發生的軀體的、語言的或者心理的攻擊性行為,意在傷害、羞辱、孤立或威脅弱小的一方。霸凌行為包括身體欺負,如打人,踢人;語言欺負,如威脅、羞辱、起外號;心理欺負,如排斥、孤立、謠言等。


《少年的你》對校園霸凌說不!︱自我救贖,才能走向光明未來

杭州一家兒童心理健康醫院方妍彤主任醫師指出,霸凌行為將會對孩子造成一系列嚴重後果,實施霸凌行為者有注意力缺陷和品行障礙,甚至出現抑鬱。成年後表現出違紀違規,發生交通事故,家庭暴力的比率高。被霸凌者可能發生焦慮、抑鬱障礙,女孩尤為嚴重;還可能出現恐懼、孤獨、自殺傾向等相關症狀。約一半的被欺負者成年後人際關係不良,乃至出現反社會人格。

美國心理學家萊斯·巴巴內爾認為,對他人過度友善,已不再是值得讚美的性格,而是一種病態,名為“看管人性格紊亂”俗稱“取悅病”。《少年的你》中,陳念在學校受到霸凌,選擇向母親求救,母親卻一再告訴她要忍耐,一切很快就會過去。最終求助無果,她只好把委屈埋藏心裡。

一味無底線的忍讓,只會縱容“施暴者”變本加厲,從而帶來更大的傷害。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時,不宜採取“淡化事實”的處理方法,或過多的指責。對霸凌行為說不,也不是說鼓勵孩子採取報復行為,這樣反而加深心理創傷,我們的目標不是報復霸凌者,而是防止霸凌事件再次發生。做人要包容,但要有所尺度;處事要忍讓,但別觸碰底線。一旦逾越底線,就不再是“謙讓”,而會讓孩子從小缺乏自我價值感。

02父母才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

陳念在遭受校園霸凌的時候,父母沒有做她堅強的後盾,且自顧不暇,留給陳念混亂的生活。魏萊說“像胡小蝶這樣的人家,父母來鬧一鬧,就可以拿個幾十萬,這幾十萬是他們這一輩子都賺不了的,”胡小蝶是誰,是魏萊霸凌的對象,是受害者,魏萊沒有愧疚心,奉行金錢至上。胡小蝶,父母軟弱,孩子軟弱。這一切,都是原生家庭之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你不需刻意教導,只言傳身教便足矣。

因此,和諧的夫妻關係,構建健康的原生家庭,有利於孩子人格的健全成長。影視演員馬伊俐曾在一檔央視節目分享自己和父母的故事,馬伊俐父母特別信任女兒,上高中時,她的父親去參加家長會,馬伊琍的成績向來很好,可就唯獨思想品德的得分很低。父親非常驚訝,就向老師瞭解緣由,老師說他的女兒早戀,還不止一個。為了保護她的名譽和敏感的內心,向老師瞭解具體情況後,他不惜選擇與老師對峙。父親的不卑不亢影響了她未來的成長之路,讓她也變得勇敢,

正是因為有父母足夠多的愛和信任,才讓她活得自信滿滿和底氣十足。

《少年的你》對校園霸凌說不!︱自我救贖,才能走向光明未來

如果發現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父母這個時候就要重視了,不能再輕描淡寫的說是小夥伴們之間的玩笑了,畢竟沒有哪種玩笑能讓孩子張大嘴哭得這麼傷心。首先找到對方的家長,現場溝通,即使瞭解到對方孩子眼裡認為這種行為只是"玩笑",也決不讓步,不能就此罷休。此時作為家長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得到對方孩子真心實意的道歉,並且保證不會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

"霸凌"者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不是身體上的,而是心靈上的,只有真心實意地道歉,才能撫平孩子心靈上的恐懼和憤怒。

03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尼采說:這個世界最可怕的一點就在於,很多人總是認為自己不直接參與,所發生的一切後果都與自己無關。但事實總是一遍遍地告訴我們:往往是因為你的無視,涼了他人對世界期待的心。片中陳唸的同學胡小蝶因不堪忍受同學欺凌而跳樓自殺,胡小蝶最後對陳念說:“她們一直在欺負我,你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道出了所有受害者的心聲。

《少年的你》對校園霸凌說不!︱自我救贖,才能走向光明未來

局外者會盡量地迴避欺負情境。胡小蝶不堪受辱選擇跳樓自殺時,沒人會承認他們和霸凌事件相關。畢竟,當時那麼多人都在看小蝶的笑話,每個人身上的責任都被別人分走了一點點,大家便都不覺得自己也是霸凌事件的參與者了。雪崩時每一片雪花都覺得自己是無辜的。”但是雪花真的無辜麼?每一片雪花,都是造成雪崩的一份子。這些旁觀者為什麼那麼冷漠?著名的心理學理論“旁觀者效應”揭露了真相:

旁觀者效應

即當有其他人存在的時候,人們不大可能去幫助他人,幫助的可能性越小,同時給與幫助前的延遲時間越長。

由此可見,旁觀者是悲劇事件的關鍵一環。如果旁觀者對欺負者加以制止,或者不去加入欺負者中,而是選擇公平對待雙方,可能悲劇就不會發生。

04成長就是人生的自我救贖

《少年的你》中這兩個被命運糾纏在一起的少年,他們彼此守護、相伴成長。兩個本來毫無交集的人,因為相似的境遇——都生活在“陰溝裡”,使他們從相識走向相惜。由於陳念失手將校園欺凌者魏萊推倒致死,小北為了陳唸的前程,費盡心思想替陳念頂罪。

陳念心生愧疚,最後還是勇敢而坦誠地直面罪與罰。影片有一個鏡頭,陳念去監獄見小北時,兩人隔窗對望,後面牆上寫著“今朝立志做新人”。 這才是陳念和小北的真正救贖,陳念選擇自首,完成了自我救贖,同時小北也不用替陳念背殺人罪名,也得到了救贖。

《少年的你》對校園霸凌說不!︱自我救贖,才能走向光明未來

《周書—蘇綽傳》裡有這樣一段話:“良玉未剖,與瓦石相類;名驥未馳,與駑馬相雜。”,

那個沒有被困難打倒、追求光明的少年人,每一次的戰勝自己都是一次蛻變。一次蛻變就是一次成長就是一場自我救贖。追求幸福和自由並且要光明正大走在大街上,而不是白夜行那樣永遠活在黑暗裡。

結語:

面對"校園霸凌",請讓我們說不!在孩子的眼裡,家長往往是無所不能的,是精神的支柱,是自己的依靠和港灣。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你是他最有力的後盾,聽他把心裡話和學校遭受的委屈都對你講,這些時候請你一定要相信他,支持他,保護他。學校老師不應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尊重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保護弱勢孩子,激發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如果情況嚴重,要去專業機構做傷病鑑定,並尋求法律援助和保護。

有哲學家說過,真正的救贖,並不是廝殺後的勝利,而是能在苦難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寧。《少年的你》雖從觸目驚心的欺凌開始,但它最終的底色則是溫暖和愛。正如那句在課本上一閃而過的句子: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正因為陳念和小北他們勇於面對現實,相互信任、相互攙扶,最終救贖了彼此的人生,過上了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簡介:80後追夢人阿龍,寫有溫度的文字,做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